天天看點

最慘的鐵帽子王,家裡出了兩位大清皇後,卻被慈禧下令賜死

自古以來,隻要是政治鬥争,往往伴随着宮廷慘案,多少人在追逐權力的路上倒下,換來的是身敗名裂。清朝初年,肅親王豪格在與攝政王多爾衮的交鋒中敗下陣來,落得一個被幽禁緻死的下場,還是一個鐵帽子王親王,面對權力鬥争,同樣難逃一死。清朝中後期,有一位鐵帽子王甚至被直接賜死,堪稱最慘的鐵帽子王,他就是已革鄭親王端華。

最慘的鐵帽子王,家裡出了兩位大清皇後,卻被慈禧下令賜死

1、鐵帽子王世家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鐵帽子王這個東西。

我們都知道,清朝皇室宗親都有封爵,比如皇帝的兒子很大機率會被封為親王或郡王,再不濟也是個貝勒或貝子,按照爵位他們會領取相應的俸祿,相當于我們現代的工資。

清朝親王的年俸祿是一萬兩銀子、五千石米,換算成人民币大概有五百多萬,一年五百多萬,很誘人了吧,别忘了,這隻是他們的工資收入,其他還有田莊啊,當鋪啊什麼的,那就沒發估計了。

不過,朝廷的财政收入有限,那些皇室宗親的子孫卻是數以萬計,總不能人人都是親王貝勒吧。是以,清朝便實行降爵制度,父親是親王,兒子便承襲郡王,以此往下降爵,一直降到第14等級的奉恩将軍,便不再降了。

然而,清朝卻有一種獨特的爵位,叫世襲罔替,也就是說,這個爵位不随着後代更替往下降,父親是親王,兒子還是親王,一直往下延續,又叫鐵帽子王。這個鐵帽子王對于那些沒有繼承皇位的宗親來說,幾乎是最高的追求了。

今天我們要講的鄭親王端華,便是一個鐵帽子王親王。

端華是滿洲鑲藍旗人,他的八世祖是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即努爾哈赤的弟弟,七世祖是第一任鄭親王濟爾哈朗。不過,鄭親王這個爵位在濟爾哈朗之後便改了封号,改稱簡親王,一直到端華的祖父積哈納時,才又改回鄭親王這一稱呼。

最慘的鐵帽子王,家裡出了兩位大清皇後,卻被慈禧下令賜死

2、鄭王府的兩隻鳳凰

清朝曆史上一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清朝初期的八位(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衮、多铎、豪格、碩塞、嶽托、勒克德渾)是以軍功起家,功封鐵帽子王,清朝中後期的胤祥、奕訢、奕譞、奕劻是恩封鐵帽子王。

在這十二位鐵帽子王中,隻有鄭親王濟爾哈朗一支是唯一非努爾哈赤後裔的鐵帽子王,這支鐵帽子王世家不但在清朝曆史上十分顯赫,還出了兩位大清皇後。

端華的父親叫烏爾恭阿,是鄭親王第十二任家主。烏爾恭阿有一個女兒(第三女),嫁給了太常寺少卿富泰,富泰與這位宗室女生下一女薩克達氏,被道光帝指給了兒子奕詝為嫡福晉,薩克達氏便是鹹豐皇帝奕詝的原配孝德顯皇後。

也就是說,端華是孝德顯皇後的親舅舅。

此外,端華有一個女兒嫁給了清朝唯一的旗人狀元崇绮,生下一女阿魯特氏,阿魯特氏在同治十一年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了同治帝的皇後,即孝哲毅皇後。

也就是說,端華是孝哲毅皇後的外祖父。

外甥女和外孫女,連續兩代成為大清皇後,這使得鄭親王一脈在清朝道光鹹豐年間達到極盛。然而,月盈則虧,物極必反,始終是至理名言,随後的一次宮廷政變使端華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最慘的鐵帽子王,家裡出了兩位大清皇後,卻被慈禧下令賜死

3、被賜死的鐵帽子王

其實,鄭親王濟爾哈朗一脈與清太宗皇太極的後代也是關系比較近的堂親關系,按照輩分,端華是鹹豐皇帝的堂兄,隻不過,這個堂兄早已經出五服了。但是,鄭親王一脈畢竟也是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的後人,是以,也享有黃帶子身份,屬于皇室宗親。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端華承襲了父親烏爾恭阿鄭親王的爵位,授鑲黃旗領侍衛内大臣,成為道光寵臣。随後,端華的外甥女薩克達氏(孝德顯皇後)便在選秀中,被道光指給了皇四子奕詝,成了奕詝的嫡福晉。

道光臨終之際,端華被授為顧命大臣,開始輔佐鹹豐皇帝,縱觀鹹豐一朝,端華始終得皇帝信任,與他的弟弟肅順成了鹹豐的左膀右臂,而身為鹹豐親弟弟的恭親王奕訢則被排斥在權力中樞之外。

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鹹豐病逝于避暑山莊,臨終之際,命端華、載垣、肅順等八大臣輔政,稱贊襄政務八大臣。

令人想不到的是,兩宮皇太後慈安、慈禧攜同治帝傳回京師後,卻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宮廷政變,贊襄政務八大臣被一舉鏟除。

在這場宮廷政變中,端華的弟弟肅順被斬于菜市口,端華則被革去親王爵位,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然後被賜令自盡。堂堂一代鐵帽子王,就這樣在宮廷政變中丢掉了性命。

不過,鐵帽子王可以處死,但鄭親王這個鐵帽子王爵卻革不去。端華身亡後,朝廷于同治三年命端華的侄子承志承襲了鄭親王爵。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端華死去11年後,他的外孫女阿魯特氏被選為同治的中宮皇後,這位便是孝哲毅皇後。看到這,您應該知道,為什麼慈禧不喜歡兒媳孝哲毅皇後了吧,因為孝哲毅皇後是慈禧早年的死對頭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

最慘的鐵帽子王,家裡出了兩位大清皇後,卻被慈禧下令賜死

子辰說:

端華本來生在聲名顯赫的鐵帽子王世家,雖是側室所生,但他卻幸運承襲了鄭親王爵,而且,端華生前備受道光和鹹豐皇帝的信任和器重,兩度接受顧命大任,不成想卻敗在一個年僅27歲女子的手中。這次失敗,徹底改變了大清帝國的走勢,清朝開啟了一個獨特的時代:垂簾聽政時代。

參考資料:《清史稿》《愛新覺羅宗譜》《清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