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劉桂珍為原型,這部戲唱響山西大劇院!

日前,新編北路梆子現代戲《段家灣》在山西大劇院小劇場上演,來自忻州市梅琳北路梆子劇團的藝術家們聯袂為觀衆獻上了一出精彩大戲。《段家灣》以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劉桂珍為原型,由中共忻州市委宣傳部統籌指導,特邀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副會長裴福林擔任導演,河南省濮陽市戲劇創作室國家一級編劇賈璐擔任編劇,山西戲劇“二度杏”獲得者、賈派第三代傳人蘇瑞芳等擔任主演。北路梆子,餘音繞梁,唱腔婉轉,曲調激昂,帶動觀衆情感的升華。

演出開始前,小劇場門口已是人頭攢動、群情激昂,新朋友、老戲迷在寒冬裡戴着口罩,裹得嚴嚴實實,不時瞧瞧手中的票,耐心等待入場。“我跟劉桂珍同志是老鄉,很早就聽說她的事迹了,這次得知《段家灣》要來太原演出,早早就買好了票!”一名來自太原的觀衆激動地說道。

以劉桂珍為原型,這部戲唱響山西大劇院!

劉桂珍,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人,1963年1月出生,199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高中文化。1978年擔任峪口鄉段家灣村赤腳醫生,1988年擔任村代課教師,1996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兼任村委會主任至今。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最美奮鬥者、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勞動模範、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脫貧攻堅模範、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全國五好家庭等榮譽。

走進艱苦奮鬥的歲月

“隔山那個隔水呀哎親親,不隔呀那個音;山曲曲那個串起了哎親親,兩顆顆那個心……” 随着悠揚的曲調響起,一幅描繪段家灣好山好水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打動人心的扶貧故事正式開啟篇章。

《段家灣》是一部展現主旋律、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精品劇目,全劇共分五幕,以主人公柳玉珍放棄聯考,毅然回到深度貧困的家鄉,投身脫貧攻堅事業拉開序幕,講述了其堅守初心使命,紮根基層一線,在留村任教、學醫救人、帶領村民脫貧緻富過程中,始終牢記共産黨員第一身份,用忠誠擔當書寫人生答卷的動人故事,展現了她心系群衆、無私奉獻、不懼困難的拼搏精神。

以劉桂珍為原型,這部戲唱響山西大劇院!

“2020年,大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曆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段家灣》正是以此為背景,将真實故事情節搬上戲曲舞台,旨在通過小人物命運與大時代程序的互相交織,展現脫貧攻堅程序中個人努力對家鄉發展的影響。”編劇賈璐談及劇本創作時講道,“第一次聽到桂珍大姐的故事時我深受感動,萌生了創作靈感,想要創作一部有生命力的作品,一部可以讓人坐下來靜心觀看的作品,讓每一位觀衆能體會到作品傳遞的感動、汲取作品帶來的力量。”

随着劇情漸次鋪開,一個豐滿鮮活、感人至深的柳玉珍形象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來。當看到玉珍給望泉媽送中藥途中跌下山崖,“聲聲呼喚沒人答,驚雷炸,風雨打”,觀衆的心也跟着揪了起來。“我身上流着大家的血水水,架起了這個轅就沒敢再歇腳,再苦再累也得咬牙往前走,可我咋說也還是個女人家,再硬實的身子也有挺不住的時候啊……”樸實無華的唱詞,唱出了柳玉珍身為村黨支部書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情懷,也唱出了現實生活中無數村幹部用擔當和奉獻點亮貧困百姓的希望,譜寫出一曲曲當代最美贊歌的感人事迹。

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一台高水準演出的背後必定是主創團隊的辛苦付出。在漫長的劇本創作過程中,從題材的挖掘到劇名的确定,經過數次修改,幾易其稿,傾注了主創者的大量心血和熱情。為了演好這台戲,演員們加班加點進行封閉式排練。一天當成兩天用,每晚加班至淩晨是常事兒,力求在舞台上呈現最好的演出效果。

得知自己飾演女主角柳玉珍,演員蘇瑞芳背後做了很多功課,親自到段家灣與原型劉桂珍“零距離”接觸。聽完桂珍大姐的故事,蘇瑞芳内心無比震撼,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一有空閑就拉着搭檔“開小竈”,反複打磨動作。“舞台上的每個人物都有生活原型,每段劇情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蘇瑞芳動容地說,“現實中桂珍大姐遇到的情況可能比舞台上表現得更困難,但她卻始終不忘初心,紮根農村,身兼‘四職’,承擔起脫貧攻堅領頭雁、治病救人好醫生、教書育人好老師、紮根基層好黨員等多重角色,以引領村民脫貧緻富為己任,忠實踐行一名共産黨員的神聖使命。她身上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我為自己能夠有機會飾演她感到驕傲自豪!”

以劉桂珍為原型,這部戲唱響山西大劇院!
以劉桂珍為原型,這部戲唱響山西大劇院!

“演員們用戲劇語言為大家上了一堂走心的黨課,劇中柳玉珍以實際行動生動诠釋了一名農村基層幹部崇高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彰顯了一名農村基層幹部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群衆的真摯情懷,我們深受感動。”演出現場,随着劇情起伏,觀衆的情緒也激動不已。一位老戲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段家灣》是一部有情懷、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好作品,它讴歌黨、讴歌祖國、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洋溢着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我為這部戲叫好,點贊,希望以後可以看到更多這樣優秀、充滿正能量的作品!”

傳統與現代的藝術交融

《段家灣》以北路梆子貫穿全劇,場景布置和服裝設計力求還原生活真實,在曲藝、舞蹈、音樂等舞台藝術形式中加入了現代元素,使作品既有戲曲韻味又有現代張力。同時将舞台演繹和舞台制作深度融合,運用非實非虛、亦幻亦真的舞美環境,使空間不再成為表達的限制,積極為角色的思想情感服務,用自由、寫意的美學觀,盤活了整個舞台時空。

以劉桂珍為原型,這部戲唱響山西大劇院!

“我很榮幸能夠擔任《段家灣》這部戲的導演,我們創作的過程是一次向人民學習、被人民感動的過程,而那些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群衆,賦予了《段家灣》最大的靈感與最深的内涵。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将我們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收獲的震撼和感動傳遞給大家,讓桂珍大姐的精神和力量傳播得更遠、影響得更深。”回憶起漫長的創排過程,導演裴福林表示,“該劇最大特色是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與樸實的生活情趣,整個作品流暢,空間轉換自由,蘊含着對人生、對社會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此外,緻力于戲劇藝術的創造性轉換和發展,立足北路梆子,并借鑒話劇、歌舞等藝術形式,使得作品音樂性大為增強的同時,也探索出一套符合戲曲美學的新型表演模式。”

演出即将結束時,觀衆情緒達到了高潮,全場觀衆滿懷敬佩之情,對演員們精彩的演出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現場觀衆普遍表示,北路梆子現代戲《段家灣》故事感人,唱腔動聽,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現場觀看既是一次藝術的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靈魂的升華。

以劉桂珍為原型,這部戲唱響山西大劇院!

“這是一部好戲,不僅劇本寫得好,導演導得好,演員演得也很投入,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再現了村黨支部書記和廣大基層幹群在推進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這一波瀾壯闊的曆程中發生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今後我們會多排一些這樣接地氣的精品力作,多挖掘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背後的酸甜苦辣,進一步展示忻州戲曲文化形象,打響北路梆子品牌,通過文藝作品來感動人、鼓舞人。”忻州市梅琳北路梆子劇團負責人說道。(王晟)

攝影:範濤

來源:忻州線上

忻州古城:好一幅家山歸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