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之中誰死得比較可惜,肯定有高順這一位。因為高順在呂布手下的能力,可以說和張遼的軍事能力不相上下。張遼後來的所取得的軍事成就,想必大家都了解一二,那麼曹操為何要殺掉高順,卻收留張遼呢?我們可能被演義誤導了。

演義之中,為何曹操殺高順、留張遼
下邳之戰,不可一世的呂布被曹操擊敗。呂布手下的大将張遼、高順成了曹操的俘虜。高順因為拒絕投降而被曹操所殺,要說這也沒什麼問題,畢竟你不投降我留你何用呢?反觀我們看看張遼,張遼成了曹操的俘虜之後,不但不投降反而大罵曹操,在關羽、劉備等人的求情之下,張遼歸降了曹操反而受到了曹操的重用。我們再看看作為呂布手下最為重要的謀士陳宮的結局,按理說陳宮和曹操是有一定的交情,陳宮拒絕歸降曹操而被曹操所殺。
那麼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不管張遼的大罵、陳宮的不降,曹操自身都做了努力,去争取這些人才棄暗投明。此時的高順已是呂布帳下成名的戰将,但高順對曹操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僅僅說了一句:“願意投降嗎?”高順拒不回答就被殺了。看到這樣一位大将,曹操不應該苦口婆心地去勸嗎?怎麼一下子就把人咔嚓了。顯然地非常不合理,當然這隻是從演義的角度來看,那麼在曆史上曹操為何會殺高順、留張遼呢?
曆史上,曹操因何殺高順
高順的直屬部下是跟随高順久經沙場的七百人,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陷陣營”,“陷陣營”雖然人數不是很多,但是作戰能力非常地強悍,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當時呂布手下大将郝萌曾經叛亂,就是依靠高順所統領的“陷陣營”快速平亂。
高順的能力非常的突出,但是卻遭到了呂布的不滿為何呢?因為高順此人太過的的忠貞了。高順經常勸谏呂布,怎麼做好一個好的君主,呂布雖然知道高順忠心,但那個主公又忍得下自己的手下經常說教自己呢!《英雄記》記載:順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将軍舉動,不肯詳思,辄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高順的這種行為令呂布非常地不滿,高順也得到了相應的懲罰,呂布把高順統領的“陷陣營”給了魏續,因為魏續和呂布之間有親戚關系。按理說高順應該非常地生氣,畢竟自己沒做錯什麼事,就把自己掌管的“陷陣營”給收了,但曆史上高順對此沒有任何的怨言,仍然對呂布忠心耿耿。《英雄記》記載:以魏續有外内之親,悉奪順所将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将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高順首先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大将,其次對呂布非常的忠心。即使受到不公平的處罰對呂布也沒有任何的怨言。那麼,若要收服高順隻有一種方法,就是把呂布也收服。但曹操深知呂布此人狼子野心,肯定不會那麼容易屈服,再看看丁原、董卓的下場,在曹操的心中呂布必除之,那麼高順也就必死了。
曆史上,曹操因何留下張遼
張遼在呂布陣營中的地位,并沒有高順在呂布陣營中的地位高。簡單來說,若把呂布的陣營比作一個國家,那麼高順是京都大将,而張遼隻是邊疆的守将。這也就是為什麼張遼并沒有和高順一起歸降。《後漢書》記載:(呂)布及(陳)宮、(高)順皆缢殺之,傳首許市。那麼曆史上張遼是怎麼歸降的呢?《三國志》記載: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将其衆降。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是先攻破了呂布的主城下邳高順被俘,而張遼作為外城的人員并沒有被俘,而是作為呂布的殘餘勢力主動投降了曹操。如此來看曹操肯定是會殺了高順,至于張遼是主動來降,曹操就算做作面子也不會殺了張遼,何況當時的曹魏正值用人之際,曹操豈能會殺掉張遼。
綜上所述,曹操殺高順是必然的因為,高順對呂布太過忠誠了,甚至到了愚忠的地步,曹操即使想留恐怕也留不下,而張遼是主動率軍來降,為了有更多的勢力投奔自己,曹操也不會殺掉張遼。從曆史的角度來看,我們确實被演義誤導了,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歡迎關注,談笑風史,感受古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