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足尖鞋到tutu裙,芭蕾裡藏着哪些秘密?

嘣嘣嘣,芭蕾舞者的足尖鞋敲在地上發出铿锵的聲音,鞋頭裡到底藏了什麼?

回答此起彼伏,有人答木頭,還有人答矽膠,“矽膠就過分了,矽膠是軟的,站不起來!”青年舞蹈家Daniel笑說,鞋尖裡其實是布,一層布、一層膠,幾十層交疊,最後風幹而成,“如果是木頭,會出汗,會潮,會發黴。”

這樣有趣的一幕發生在1月16日,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地圖課堂”第三講之“舞蹈音樂”上。這是一場帶領觀衆在舞蹈與音樂的世界自由穿梭的普及課,踩着足尖鞋、穿着tutu裙的芭蕾舞者,在音樂廳裡跳起了芭蕾舞。

從足尖鞋到tutu裙,芭蕾裡藏着哪些秘密?
從足尖鞋到tutu裙,芭蕾裡藏着哪些秘密?

青年舞蹈家Daniel和芭蕾舞者普及芭蕾

怎麼區分浪漫和古典芭蕾

芭蕾起源于哪個國家?現場,觀衆們的回答同樣很踴躍,答法國、意大利、俄羅斯的都有。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但盛行于法國。全世界芭蕾舞的動作術語都是法語,也是以,很多人會誤認為起源于法國。”

Daniel緩緩道來,說到法國,不得不提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酷愛芭蕾的他在芭蕾發展史上起了重要推動作用。1661年,路易十四在巴黎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芭蕾舞學校,并且制定了一套系統的教學大綱,奠定了手位、腳位以及很多芭蕾動作的規範。17世紀之後,芭蕾才走出宮廷,走進劇院,走進大衆視野。

“17世紀之前,芭蕾舞劇中的女主角都由男性反串,因為沒有女性跳芭蕾,這也是法國皇權男尊女卑在藝術上的一種展現。”足尖鞋也是後來才出現的,1832年,塔裡奧妮在巴黎歌劇院主演了被後人譽為“浪漫芭蕾處女作”的《仙女》,成為最早穿上足尖鞋,采用足尖技術跳舞的女舞者。

那麼,怎麼區分浪漫芭蕾和古典芭蕾呢?Daniel分享了一個小竅門,在浪漫芭蕾如《仙女》《吉賽爾》,女舞者都穿過膝長裙,而在古典芭蕾如《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女舞者都穿tutu裙,就像小圓桌一樣,露出兩條大長腿。

“先有浪漫主義,再有古典主義。最早,女舞者不允許露腿,才有長裙,隻能露出腳骨。後來,大家對藝術的審美慢慢開放,tutu裙能更好地展現身體線條,而且更加輕盈,女舞者可以做更多旋轉、彈跳,展示更多技巧。”Daniel說。

随後,不少小朋友被請上台,在一位芭蕾舞者的帶領下,一招一式,學起了芭蕾,笑聲滿堂。

從足尖鞋到tutu裙,芭蕾裡藏着哪些秘密?
從足尖鞋到tutu裙,芭蕾裡藏着哪些秘密?

上海交響樂團演出《天鵝》和《維也納氣質圓舞曲》

聖-桑的《天鵝》是怎麼來的

在表演藝術門類裡,舞蹈和音樂總是深度結合、深度捆綁。

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一生寫過無數傳世之作,其中為《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寫的音樂,通俗易懂,流傳甚廣。這些音樂的性格鮮明,既保留了傳統芭蕾音樂的典雅和優美,又有豐富的交響性和情節性。

法國作曲家聖-桑也寫過一部《天鵝》,深情、純淨、憂傷,無數芭蕾舞者踩着這首幾分鐘的短曲翩翩起舞,甚至将它改編為芭蕾獨舞《天鵝之死》。《天鵝》出自聖-桑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而它的誕生也很有意思,恃才傲物的聖-桑帶着不高興,将它從筆尖流淌了出來。

“聖-桑很聰明,也很驕傲。有一次去巡演,沒想到大家都不認識他,他很生氣。回程正好趕上狂歡節,他開始動筆,把他痛恨的作曲家都寫進去,變成了動物,比如作曲家拉莫就變成了公雞。”主持人的這段話,把大家逗樂了。

這部作品寫于1886年,但直到1922年才公開首演。因為充滿嘲諷,聖-桑沒敢公開,将它藏了起來,禁止在他生前演奏或出版,唯有《天鵝》例外。

很多大作曲家也用過古老的舞曲的體裁進行創作。著名的例子是巴赫,他創作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每一首都是由序曲和一些古代的舞曲組成,比如吉格舞曲、薩拉班德舞曲、庫蘭特舞曲。

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 施特勞斯則被稱為“圓舞曲之王”,他的圓舞曲經由新年音樂會傳遍千家萬戶。原本,父親并不希望他當音樂家,更希望他成為銀行家,因為後者的社會地位更高。沒想到,小約翰 施特勞斯背着父親學音樂、組樂隊,後來在音樂上的成就和聲望還超過了父親。

從足尖鞋到tutu裙,芭蕾裡藏着哪些秘密?
從足尖鞋到tutu裙,芭蕾裡藏着哪些秘密?

大提琴聲部首席黃北星普及大提琴

大提琴背後為何藏着洞

為了讓觀衆對作品有更直覺的印象,上海交響樂團現場演奏了小約翰 施特勞斯的《維也納氣質圓舞曲》。大提琴聲部首席黃北星聯手豎琴演奏家孫之陽,還伴着芭蕾舞者的舞步,獻上聖-桑的《天鵝》,兩件最浪漫的樂器浪漫碰撞,讓人如癡如醉。

早在巴洛克時期,大提琴就是最出風頭的樂器之一。“幾百年來,作曲家給大提琴寫了很多優美的曲子。如果你要學琴,大提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向觀衆普及這位“大個子”時,黃北星說,從外形、弦距到弦的根數、演奏的方法,最早的大提琴和現在截然兩樣。

在國外,黃北星喜歡到處看琴,發現很多老琴的背面有一個洞,而且都在差不多的位置,資深的修琴師傅也不修,就這麼放着。他一直很不了解,後來一位琴師告訴他,早年教會的教士喜歡遊曆,為了一邊行走一邊拉琴,就在琴的背面鑿了一個洞,在洞裡挂一根繩,友善挂琴。

“撐腳也是後來才研發出來的。最早人們習慣用腿夾着它,是以它也叫‘膝間大提琴’。”經過幾百年的流變,大提琴才最終定型為今天的模樣。

弦樂器是交響樂團的底子,沒有弦樂器,樂團仿佛無根,非常飄渺,而音色低沉渾厚的大提琴,是弦樂器裡最重要的一支。有意思的是,大提琴不僅在西方的交響樂團不可或缺,也在中國的民族樂團扮演着重要角色,民族樂器革胡的演奏原理和大提琴很像,但礙于音色等各方面原因,漸漸被大提琴取代。

現場,幾位幸運觀衆被請上台,抱着首席的大提琴一試身手,由首席手把手帶入門,貼身感受這件深情的樂器。

從足尖鞋到tutu裙,芭蕾裡藏着哪些秘密?

新春特輯海報

【節目預告】

自從去年9月講,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地圖課堂”已經連續開展三講,場場爆滿,吸引無數大小觀衆到場。第四講“養心殿音樂坐彈會”将在今年3月舉行。

春節期間,2月3日-6日(初三至初六),上海交響樂團還将以新春特輯“給孩子們的音樂會”之名,把四堂課打包,送到孩子們面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