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玩到了“普信男生存指南”遊戲

昨天,《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發售了。

在此之前,這款遊戲的名字叫做《中華普信男生存指南》。2021年12月29日,遊戲的Steam頁面上線,當時它就叫《中華普信男生存指南》。消息在微網誌上出現後引發一陣熱潮。當時,開發組宣稱遊戲将于2022年1月2日上線,但1月1日,又宣布推遲到1月31日。而在昨天,這款遊戲忽然更改了名字,上架了。

大概是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遊戲的名字變成了《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也删除了之前遊戲介紹中“用我們的劍為我們的犁尋找土地”這種即犯忌諱又中二的字句。這讓我腦中出現了一個場景,遊戲的開發者也被市場對這個遊戲的關注吓到了(在遊戲行業裡,這并不算是很少見的事兒)。開發者本來隻想賺一筆小錢,忽然發現自己成了明星——然後也許就被吓住了,開始努力想要往回縮。當然,這是我的猜測,但我對這個猜測的準确率有信心。除此之外,很顯然,開發者也試圖通過宣稱遊戲發生在架空世界裡的方法規避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這都是這遊戲之前太出名鬧的。開發者所做的事情還不止這些,我們會在下面談到。

12月29日我們就注意到了這款遊戲。當時,我們對是否要報導它曾經有一些讨論。一些同僚覺得,我們應該對這種“隻要關注它,它就赢了”的作品保持距離,另一些同僚覺得不應該避諱它的存在。除此之外,鑒于這款遊戲使用一種相當大膽而激進的狀态沖入性别問題的戰場中——對目前的網絡世界而言,這個話題可真是個火藥桶——我們也在“對這個遊戲的評測是否會把我們拖入泥潭”這個問題上争執了一小段時間。

最後我們決定還是要寫它,或者說,我們決定正視它。我們做出這個決定也沒那麼容易,如果你不想要炒熱點話題但卻發現自己成了被炒的熱點話題,那也不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所有這些猶豫和躊躇在我們玩到這遊戲後的5分鐘裡就都煙消雲散了。說真的,我們想多了,這款遊戲的品質讓所有試圖認真對待它的态度和行為都顯得有點像個笑話。

遊戲的玩家們似乎也這麼覺得。就在現在,Steam社群中,這款遊戲擁有21條玩家評測,其中17條是差評,好評率為19%。說白了,其實算是一塌糊塗。

抛出問題,然後就這樣了

我可以用一句話或一小段話把這個遊戲的玩法說明白。如果你玩過《王權》(Reigns)的話,那一句話就行,這款遊戲的機制就是完全抄襲《王權》的。事實上,《王權》的遊戲機制也并不複雜,那款遊戲的功夫并不花在機制上。

如果你沒玩過《王權》的話,那可能就要用一段話解釋了,但也簡單。這個遊戲的玩法是這樣的,遊戲會向你不停地抛出問題,而你需要對每個問題進行二選一的選擇。不同的選擇結果可以一定程度影響你的4個屬性——這4個屬性圖示出現在遊戲界面上方,沒有任何文字提示,根據遊戲内容,我們推測它們分别是善良、自信、快樂和财富的直球式圖示化設計。玩家需要通過回答問題避免這4個屬性中的任意屬性漲滿或清零——任何屬性漲滿或清零都會導緻遊戲結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遊戲完全沒有對玩法或功能子產品進行任何說明,上來就玩,玩過就算。在這一點上,這款遊戲的整體設計水準相當一緻,充滿了粗制濫造感。

我們玩到了“普信男生存指南”遊戲

左圖為《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右圖為《王權》,《王權》顯然有設計

我必須要用一點篇幅來描寫這款遊戲的開場動畫,這可能是這個遊戲中下功夫最多的地方,不亞于這款遊戲在Steam上的宣傳視訊——開場動畫是一段航拍視訊,内容是某個在晨霧中的城市,這段視訊似乎希望營造出一種氣勢恢宏的史詩感,讓自己有一種“是我建設了這樣繁華的都市”的驕傲感覺。視訊配的音樂也與之相對應,波瀾壯闊,讓人覺得自己是那種“誠實、高尚而勤勞的人”。經過軟體識曲查找,配樂的名字叫《我的心你的心》,我不無惡意地猜測,這款遊戲未必得到了這些素材的授權。

我們玩到了“普信男生存指南”遊戲

“告别自己”其實是一個退出遊戲的按鈕

遊戲本身并沒什麼可說的,我們的同僚們努力尋找這款遊戲的規律,在多人多次嘗試之後,我們大緻掌握了這款遊戲的大緻評價方式。簡單來說,如果你對任何人或行為保持着嘗試了解而不是做出評價的行為,你的善良值就會增長——在遊戲中這不是一件好事,遊戲不支援你成為老好人,而是希望你成為……誰知道呢,反正,如果你總是希望了解他人(尤其是女性),你會最終就被自己的善良害死。當善良值達到頂峰後,系統會告訴玩家,你見義勇為幫助女生,最後犧牲了自己,遊戲結束。

如果你對所有的社會事件選擇“哈哈哈哈哈哈”,你的快樂值會增長——也就是說,你成為了一個合格的樂子人。你可以用這一點來抵禦“老闆周末讓你去上班”所導緻的快樂值下降。當快樂值漲滿後,玩家會得到結局,以及“你變成了一個跟我一樣的樂子人,你雖然還活着,但其實已經死了”的評價。

财富值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湊數的玩意兒,玩家本來也沒什麼錢,目前我也沒玩到什麼可以讓财富值大幅度變化的事件,是以這個值看起來更像是為了套進《王權》的模版裡而随便給出來的。

歸根結底,這個遊戲的系統——說白了吧,這個遊戲的系統有極大可能沒有經過任何精心的設計,遊戲開發者隻是抛出一個個問題,讓你回答,然後就這樣了。在Steam上,一些玩家留下了困惑的評論,其中一條是這樣寫的:“到200年之後就沒有新東西了,一直在重複問我要不要和同僚談戀愛、談戀愛,反複問我養貓、養貓。談戀愛就是去餐廳拍照送禮物,圍巾、項鍊、包包、避孕套,重複了五六輪之後,我就完全不知道我在哪、我是誰,也不了解作者有什麼價值觀了。”

普信男在“貓咪花園”

如果你覺得養貓和談戀愛出現在這個遊戲裡有些突兀,那麼接下來的内容也許在一定程度上能解答你的疑惑。

《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并不是這個開發組開發的第一款遊戲。這個開發組,或者說,至少是展現在Steam中的同一位開發者,在此之前還開發并上架了一款遊戲,它的名字叫《歡迎來到貓咪花園》。

這遊戲是一個,呃……色情場所模拟器,我想不出其他的說明了。你或許會更想聽聽開發者是怎樣介紹這款遊戲的,根據Steam上的開發者簡介,“貓咪花園,僅僅是位于紅燈街區的一家破敗妓院”,玩家出于某些機緣巧合的原因,成了這裡的老闆,管理手下的女孩子。開發者在文字中顯得超級活潑,他最後告訴玩家,遊戲的目标是“一邊與女孩們共度美好時光,一邊努力工作賺錢吧”。

我們玩到了“普信男生存指南”遊戲

這是我們此前截取的《歡迎來到貓咪花園》Steam頁面

目前,“應開發者要求,該遊戲已被下架”,在Steam商店内已經查無可查,但通過谷歌搜尋遊戲名字和Steam關鍵詞,仍然能找到資訊殘缺的遊戲頁面。其中保留了遊戲的宣傳視訊和截圖——頭一張圖檔是一個女孩(可能是遊戲設定中玩家的員工吧)的裙底照片。

在《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剛放出消息并引起熱潮時(那時它的名字還叫《中華普信男生存指南》),開發商一欄顯示的并不是現在的“織女星遊戲”,而是“一般通行社畜”。在開發商條目下還有另一款遊戲,就是《歡迎來到貓咪花園》。但後來,條目做了調整,兩款遊戲被修改成了分屬于不同的開發商。無論出于什麼原因,看樣子,《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開發者想要努力撇清和前作的關系。

鑒于這款遊戲已經下架,我們隻能根據截圖做出有限的判斷。不過說實話,這遊戲屬于那種隻消看一眼就能懂個大概的類型。除此之外,開發者雖然删除了遊戲的Steam頁面,可是他們好像忘記了奶牛關——這是一個遊戲社群,不少人在上面釋出和遊戲有關的消息。奶牛關上面仍然保留了這個“貓咪花園”的一些資訊。就視訊和截圖來說,這款遊戲的不少内容既駭人,又獵奇,你還能看出遊戲的技術簡陋、互動界面混亂,不善排版的文字擠作一團,除了美少女的立繪看起來還算下了功夫以外,其他的内容似乎沒什麼可說的地方。

我們玩到了“普信男生存指南”遊戲

奶牛關上的遊戲截圖。因為和Steam頁面内截圖的風格不同,很可能出自一個早期的遊戲版本

我并不想批評這個遊戲。我當然不覺得遊戲必須應當具備教化誰的責任,也不覺得開發一個“貓咪花園”是什麼罪過或原罪。我想說的是,這兩款遊戲——無論是“貓咪花園”還是元宇宙裡的普信男,他們的共同點可能是——開發者從來都沒有想要真誠、踏實和誠懇地表達某些東西。開發者所做的就是找到某個人群,然後開發一些能取悅他們的内容——除了那些能取悅他們的内容之外,其他的内容則要多簡陋有多簡陋,這種投機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當然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通往現實主義之路?

我們該如何評價這款遊戲呢?又或者說,首先,我覺得,我們仍然不得不承認它的确是一款遊戲——雖然,說真的,我要再次重複,這款遊戲的玩法乏味,内容簡單,從技術上而言,這款遊戲完全不比任何一款網頁上的測試問卷更高明。

但我們仍然要承認它是一款遊戲。哪怕是最簡單的遊戲機制也有可能産生思考和快樂,而遊戲機制越簡單,遊戲實際上就越依賴于制作者的靈感和想法。此類遊戲——别誤會,我說的是那些真正嚴肅認真的遊戲——此類遊戲玩法的本質就在于把玩家不停置于科爾伯格道德兩難測定下,玩家在道德困境中做出選擇,進而在遊戲過程中思考某些問題或者認識自己。想想自己在《這是我的戰争》中做出的那些選擇吧,它們會觸動你,讓你沉思,喚起你的情緒,讓你開始重新思考自己、世界和兩者的關系。

在某些更優秀的作品中,遊戲可以通過叙事對玩家所處的現實社會做出描寫、反映甚至批評,通常來說,我們會稱呼它們為“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出于各種原因,我們很少能看到反映我們身邊世界的遊戲作品,也正因為此,我甚至對《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曾經有過一點點期待——而現在我覺得自己像個白癡。在這一點上,我不得不再提到中文遊戲史上的經典作品《北京浮生記》,如果你沒玩過甚至沒聽過這款21年前誕生的遊戲,我誠摯地建議你去玩一下——《北京浮生記》的遊戲機制并不更複雜,也同樣建立在現實環境之下,但其傳遞的思考和對社會的觀察遠遠高于這款遊戲本身,高到哪怕是與之相提并論我都覺得對《北京浮生記》是一種侮辱。

我們玩到了“普信男生存指南”遊戲

不複雜的遊戲機制也能傳遞出某些東西,包括對現實的諷刺和對社會的觀察。比如,《北京浮生記》

《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本來可以成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的,但顯而易見,它沒有。而更讓人沮喪的是,開發者從來都沒有想過對這款作品投入哪怕一點點嚴肅的創作意圖。我覺得遊戲開發者害怕現實,也拒絕看到現實,是以遊戲試圖用“都怪女拳”來為一部分問題找到答案,而當某個事件沒有可怪的“女拳”的時候,遊戲就徹底放棄了道德或價值觀的評判努力,給出“樂子人”的選項,再沒有,就自認倒黴(并減少一點兒自信)。這讓這個遊戲本身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諷刺作品了。事實上,在它把名字從《中華普信男生存指南》修改為《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的行為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開發者甚至缺乏面對現實中一點點風險的勇氣,或許想的就隻是利用某些噱頭賺一筆錢——就賺一筆錢,就像之前的那個遊戲那樣。在這一點上,整件事情本身看起來倒像是一個現實主義作品。

《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所涉及到的問題絕大多數實際上是社會問題。你是一個大學生,你找不到足夠好的工作,你的上級想要榨取你的所有精力,你被迫996,要在周末加班,沒有自己的生活,你租住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業主跑路(很顯然這是對應“蛋殼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事件)。就像開發組在遊戲介紹中寫的那樣,“你需要和我一樣在夾縫中生存”。看起來你的未來缥缈虛無——而遊戲卻用“哈哈哈哈哈哈”的回答略過了所有嚴肅、複雜和值得讓人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鼓勵和暗示玩家把所有的怒火和嘲諷都投向“女拳”。

這顯而易見是一種欺軟怕硬的行為。這款遊戲對所有嚴肅的問題避而不談,甘心對大部分損害自己的事情報以“哈哈哈哈哈”的回應,甚至避免探讨這種悲哀的笑聲背後的原因。看起來它對自己最高的期望也不過是“讓某些玩家覺得暢快”——而它就連這一點都沒達到。這款遊戲本身就是一場蹩腳的宣傳,理論上而言,你贊美它、呼喚它或批評它,的确都會最終讓它受益,畢竟它本身可能沒什麼可以失去的。

我們玩到了“普信男生存指南”遊戲

遊戲一共有44項成就,它們從某種程度上反映着開發者的價值取向

我曾經對它抱有一些期待。在某些問題上,我承認世界很複雜,也認為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哪怕這些表達我并不認可,但隻要是認真的表達,就應該得到尊重。遊戲就像其他很多文藝作品一樣,并不負責解決問題,但可以看到和提出問題。在這個前提下,我曾認為任何想法都有被說出來的權利——哪怕有時候言辭激烈、帶有攻擊性甚至愚蠢可笑,但我們在贊同它或批評它的同時,也應當平靜地、不帶預設地看到這些想法,并承認這些想法有被表達出來的權利。我也曾認為遊戲作為文藝作品,也應當擁有關注現實世界的權利和責任,最低限度下,它也會反映或折射出某種社會現象或社會情緒,但現在看起來,這款遊戲根本配不上這些期待,因為遊戲的開發者從頭到尾想的不過隻是利用某些人的情緒賺一筆錢。

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所選取的案例大部分為現實中曾發生過的事件,而某些事件有明确的受害人,在遊戲裡重新提起某些事件(更何況是用這種并不嚴肅的評價行為)可能對某些事件的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從任何角度來講,這都不是一種負責任的創作行為。開發者用一種狡猾的方法試圖逃避它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其中包括把遊戲字首加上“元宇宙”3個字,進而達到一種掩耳盜鈴的效果。但那些被涉及到的當事人所可能受到的傷害顯然并不會是以而減輕。

反對标簽,又成為标簽

從我個人而言,《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最大的問題在于,它根本不算一款合格的遊戲。在我看起來,它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一種發洩式的工具。它憑借一些争議話題吸引了使用者的注意力,引發了一次小的性别沖突,讓一些人以為“這款遊戲的開發者可能懂我”而購買。最後呢?這些人得到了什麼?一個粗制濫造的單機問卷系統?

我們腦子中可能會出現一個場景——某個男青年在狹窄逼仄的出租屋内對着電腦螢幕惡狠狠地點選滑鼠,并偶爾露出暢快的表情。但事實上這樣的場景是否真實存在,這種想法是否又同樣标簽化?顯然這款遊戲并不介意讓人們這樣想自己的玩家。在我看起來,至少有95%的玩家不會在這款遊戲上保持超過10分鐘的興趣。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款粗制濫造的遊戲售價9.9元人民币——别逗了,任何一個大學畢業生都可以用3天時間在任何一個網絡免費問卷系統中實作這款遊戲90%的功能(當然不包括開場那段視訊)。這就造成了一個相當諷刺的局面。首先,至少在這款遊戲裡,所謂的“普信男”被标簽化了。這款遊戲的開發者一直宣稱自己在為某個群體說話,但實際上呢?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在利用這個群體的情緒,用不相稱的粗糙産品賺取利潤。與此同時,這種行為還實際上加深了性别鴻溝,以及實際上反而污名化了這個群體。

想想看吧,那些喜歡它的人,那些覺得它為自己呼喊的人,那些覺得它和自己是一隊的人,那些購買它的人,實際上卻是受傷害最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