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崂山戰場上也有"風語":上海士兵方言,越南軍隊難以了解

作者:兵說

作者: 莫孤煙

在太平洋戰争期間,美國和日本進行了一場重大的情報戰,破譯了對方的電報代碼。美國軍方想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招募了29名印第安納瓦霍斯加入部隊擔任翻譯。他們開發了密碼,日語極難破解,緊急情況下可以直接用明語撥打,反正日本人即使聽也聽不懂。

"風語戰士"不是美軍的專利,其實我軍也有,而且曆史更早。抗日戰争期間,新四軍自覺使用一些溫州士兵作為通訊兵。五裡不同音調的溫州方言非常複雜,被公認為中國最難的方言之一,戰場上突發事件用溫州方言叫來,往往讓日本人在監視中不知所措。

幾十年後,這種用方言傳遞戰鬥資訊的手段再次出現在崂山前線,用的是著名的"硬骨六連"。

1984年夏天,南京軍區第1軍奉命崂山,各地人民都在說:"賀龍的部隊要來了。經過短期适應性訓練,1個部隊于12月進入陣地,接管崂山的防禦。

崂山戰場上也有"風語":上海士兵方言,越南軍隊難以了解

越南重兵守衛着第138高地(即小頭山)及其連接配接的3号無名高地火力點,對我軍的威脅非常大,第1師第1團第2營第6連的難就是搶"拔釘子"的任務。

針對地形複雜的小尖山,黑暗城堡密密麻麻,防禦難攻的特點,團決定采取"小團多路、秘密摸索、精兵奇襲、突如其來"的戰術攻擊小尖山,以6連1排為主,加4連一排, 組成4名突擊隊員,負責占領負4高地;整個連隊的其他部隊負責火力支援和後續增援。

在四名突擊隊員中,第一突擊隊任務最難,全連官兵都要求參加,最後挑選了16名武士組成突擊隊員,分别是:林祖武、王健、秦德本、秦志榮、劉良華、陳剛、王建新、雷鳳鳴、朱勇、田培智、嚴偉民、金德榮、 張曉松, 李戴林, 陳國平, 魏月輝.

崂山戰場上也有"風語":上海士兵方言,越南軍隊難以了解

遠征前的16名戰士

這是後來在全國各地成名的16名戰士。不過,戰前,隊伍又增加了衛生工作者歐陽林和兵邱清華兩人參加戰鬥,是以正好應該是18名戰士。

朱曦性格堅強,是第6連第29連長,大膽細心,聰明。他多次率領班長、排長和戰鬥骨幹近距離偵察,分析敵情,決定用不同的作戰方式逐一占領這些高地。作戰計劃得到了上級的準許。

崂山戰場上也有"風語":上海士兵方言,越南軍隊難以了解

朱希才

1.軍隊駐紮在江蘇、浙江、上海地區,官兵南方口音衆多。朱希才聰明之舉,在戰前臨時組建了一支上海方言交流隊,緻力于戰場資訊交流。王健是上海人,擁有18名戰士,是突擊隊的記者。

王健在入伍前曾獲得上海長甯區青少年遊泳錦标賽冠軍,之是以有決心報名參軍,是因為黃繼光、邱少雲等英勇事迹早已在他心中打下了印記。他的父親是一名電工,在一次高海拔工作中遭受了嚴重的腦震蕩,他的哥哥小時候發高燒,患有輕度癡呆症,一家人擠在一個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間裡。在親人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去了血與火的戰場。

崂山戰場上也有"風語":上海士兵方言,越南軍隊難以了解

王健(左)寫一本關于職位的家書

3月8日淩晨,連續六次攻打小頭山的戰鬥正式打響。後方炮兵部隊按計劃對小頭山敵進行了一分鐘的火力攻擊。18 戰士們闖入敵人,與敵人進行了短暫的混戰。

在激烈的戰鬥中,王健用敵方聽不懂的上海方言,及時傳遞戰鬥資訊,既快速又保密。當他前往主峰時,他被彈片擊中腿部,動脈血管破裂和血流。經過簡單的包紮,王健繼續戰鬥,拖着一串血爬上了山頂,頑強的毅力殺死了敵人7。他漸漸失血過多,用漸漸微弱的聲音向上級彙報勝利的消息,被敵手榴彈擊中,英勇犧牲,戰後緬懷二等功。

崂山戰場上也有"風語":上海士兵方言,越南軍隊難以了解

王健

在13個小時的激烈戰鬥中,小銳山陣地投下了1萬多發炮彈,連續反擊越軍6次8次,敵軍199人,繳獲輕重機槍6挺,火箭發射器10門,沖鋒槍11發,無線電2發,炮門2門,取得了重大成效。

戰鬥中,6個連共7人陣亡,其中突擊隊司令員林祖武、通訊兵王健、火箭炮手金德榮、兵秦德本、衛生工作者歐陽林,以及攻擊3号不明高原副教官謝冠友、副監視員謝曉福。

崂山戰場上也有"風語":上海士兵方言,越南軍隊難以了解

十名烈士在六個連隊的戰鬥中喪生

在160多天的老山防作戰中,"硬骨六連"奪取了敵2高地,沒有失去一寸陣地,敵352,俘虜了敵1,擊敗了敵排,以營級規模9次進攻。共有46人重傷,光榮犧牲10人,一流工作7人,二等工作16人,三等工作29人,再次發揮王牌公司風采。

戰後,6個連隊被總部授予"英雄硬六連"榮譽稱号。他們是軍隊中為數不多的兩次以上獲得最高榮譽稱号的英勇連隊之一。

深入戰争史,發揚正能量,士兵們表示歡迎各方貢獻,私人信件将予以退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