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鵬上任國足主帥後首次升帳大點兵,一上來就是52人的海選。本來中超聯賽結束後,留給國足的備戰時間就已經不多,沒料到新帥李霄鵬卻顯得不着急——先把這52人分成兩組并進行2場PK,再從中篩選出30人左右出征12強賽。

看時間線,留給國足備戰的時間滿打滿算不到16天:11日開始集訓,23日出發日本,27日開始踢12強賽第7輪。
看似16天,實際上真正備戰的時間沒有這麼多。比如11日和23日這兩天,就很難保證真正有效的訓練,球員剛剛抵達,更多是恢複和适應性的訓練為主。
據悉,國足分成李金羽和陳洋兩大戰隊,先後要進行2場内部教學賽,16日踢一場,20日再踢一場。也就是說,确定最終的出征大名單後,國足的真正合練可能要從21日才開始。
本來就不到16天的備戰時間,國足還要花其中9天的時間來搞海選,而留給李霄鵬自己真正帶隊的時間隻有不到7天。李霄鵬這是搞啥?
兵走險招!李霄鵬這一安排讓人看不懂:到底是藝高人膽大還是跟國際接軌?
7天的備戰時間,夠嗎?如果按照國際慣例,是夠的!上屆12強賽,不喜歡長期集訓的裡皮差不多也是這麼操作的。唯獨不同的是前國足主帥李鐵執教時期,一個多月的集訓時間都嫌短,覺得不夠用。
不禁想問:隻有16天的備戰時間,李霄鵬為何不争取時間,從一開始就挑出30人的國腳名單,一步到位地直接演練陣容和陣法,提升國足的默契度呢?難道這樣不香嗎?
對于這個問題,前幾天在采訪中,李霄鵬疑似進行了回應。談到這次國足的集訓安排,他很理智地表示目前國足不要急于去改變什麼,否則會造成兩種負面結果:一是導緻隊員思想混亂,二是讓隊員出現意外傷病。
說得不無道理!按照這個思路,李霄鵬的戰術打法脈絡就很清楚了:要麼沿襲李鐵時期國足的踢法,要麼直接踢一種本土國腳都會也都很熟悉的傳統踢法——兩邊下底傳中。這是李霄鵬在山東魯能執教時期慣用的打法。
隻有7天帶隊時間,這時間根本不夠李霄鵬打磨一套新戰術打法,是以簡單的拿來主義是最聰明的做法。如此看來,李霄鵬的思路還是很清晰的,這點跟李鐵有很大的不同。
按照不着急這個思路,這才有了國足征召52人,分兩組進行大比拼的做法。這讓匆忙上任,沒有時間到中超各賽區考察球員的李霄鵬一舉兩得:既解決了國足沒有熱身賽,熱身賽品質不高這一大難題,又能達到臨場考察球員狀态的目的。
乍一看,李霄鵬的安排很讓人看不懂,但是當你了解他背後的思維邏輯後,就不得不為他的這個安排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