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用途差別大,弄懂别再買錯了

食用鹽,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廚房裡必備的一樣調料,難怪民間早有言,“鹽乃百味之首”。在古代科學類著作《天工開物》中,有将鹽分成了“海、池、井、土、崖、砂石”六類。鹽的制作方法和存在形态不同,也就形成了它們之間的差異。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用途差別大,弄懂别再買錯了

我們平時見過或知道最多的鹽,莫過于“海鹽”和“精鹽”。有些朋友甚至專挑海鹽買,認為海鹽比較原生态,口味要更天然和純正一些。其實,這是個大誤區。雖說同樣是鹽,海鹽和精鹽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那今天,懶喵就跟大家聊聊有關選購食用鹽的話題,一起來看看,海鹽和精鹽有啥不同?應該挑哪種好?弄懂可别再買錯了。

1、“海鹽”和“精鹽”有啥不同?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用途差別大,弄懂别再買錯了

顧名思義,“海鹽”一詞裡的“海”,指的就是鹽的來源,即從海水裡提取出來的鹽,它也屬于食用鹽的一種,是将海水引入鹽田後,經過日曬、蒸發、結晶等工藝制作而成。“精鹽”裡的“精”,更強調鹽的制作工藝,是經過去除雜質後再次結晶析出的鹽。

關于“海鹽”和“精鹽”之間的差別,我總結了下,主要有下面4點:

1、來源不同:根據鹽的來源不同,可以将其大緻分成四類,分别是海鹽、湖鹽、岩鹽和井礦鹽。其中,海鹽來源于海水,湖鹽來源于鹽湖,岩鹽來源于石鹽礦層,井礦鹽則來源于開礦井,精鹽的來源則多為後三者;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用途差別大,弄懂别再買錯了

2、工藝不同:海鹽在生産過程中,采用的是日曬法,要經過納潮、制鹵、結晶、收鹽這四大工序,屬于粗加工的食鹽;精鹽,則是将曬好的鹽去除雜質後,再次結晶析出的鹽,屬于精加工過的鹽;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用途差別大,弄懂别再買錯了

3、成分不同:我國允許在食鹽中添加亞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鈉、檸檬酸鐵铵、二氧化矽和矽酸鈣這五種抗結劑,以防止食鹽粘結在一起。海鹽屬于天然日曬得到的食鹽,較少會添加抗結劑成分,精制鹽裡有一大部分則是添加了抗結劑成分。此外,海鹽中的微量化合物含量也要高于精鹽;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用途差別大,弄懂别再買錯了

4、外觀不同:海鹽的外觀形态,通常呈大顆粒狀,且不規則,雜質相對較多,比較原生态一些;精鹽的外觀形态,則呈細小的白色顆粒狀,幾乎看不到任何雜質,比較純淨。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用途差別大,弄懂别再買錯了

在了解了“海鹽”和“精鹽”的差別後,相信大家更關心的問題,應該是這兩類食鹽,應該挑選哪種好?下面就跟大家具體說說。

2、買食鹽,海鹽和精鹽挑哪種好?

首先,要跟大家說的是,海鹽和精鹽,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關系,不是所有的海鹽都不是精鹽,或是所有的精鹽都不屬于海鹽。

海鹽,更強調的是鹽的來源;精鹽,則更強調鹽的制作工藝。目前市場上的海鹽,包括大部分人認知範圍裡的海鹽,都是以顆粒較大、沒有經過太多加工的日曬原鹽居多,屬于非精制鹽。是以,我們做的對比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用途差別大,弄懂别再買錯了

在面對原生态的海鹽和細加工的精鹽時,很多朋友第一反應就是“純天然的好”,應該挑選海鹽,其實并非如此。大部分海鹽的顆粒較大,雜質較多,鹹味較重,不太适合日常炒菜調味,更适合做腌料或鹽焗料,也常拿來熱敷使用。如果是日常炒菜調味的話,更建議大家選擇精鹽。

很多朋友之是以不想用精鹽,是擔心裡面有抗結劑成分,常見的有亞鐵氰化鉀等。亞鐵氰化鉀裡雖然含有“氰”,但由于亞鐵離子的緊密結合,在限定範圍内,它并不會在人體内分解産生有毒物質。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用途差別大,弄懂别再買錯了

事實上,正規廠商生産的合格食鹽,裡面的亞鐵氰化鉀含量是非常低的,我們平時吃鹽主要是作為調味使用的,不太可能将亞鐵氰化鉀吃超标,除非你一個人一天能吃半包鹽以上(按250克/包),再來考慮這個問題。

【懶喵心得】

在大衆傳統認知裡,“海鹽”代表的是原生态,代表的是純天然,形态以粗顆粒居多;“精鹽”代表的則是精細加工過後得到的食鹽,形态為細小的粉末顆粒狀。在日常選購食鹽時,如果大家是想作為烹饪調味料使用,更建議大家選擇精鹽,或是經過細加工的“精細海鹽”。

雖說同樣是食鹽,“海鹽”和“精鹽”之間的用途差別還是很大的。在了解了兩者的差別和用途後,下次在購買或使用食鹽時,大家就不容易出錯了。

用大白話聊美食,我是懶喵,喜歡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點個關注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