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中國有句老話,叫“沒有永遠的仇敵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在曆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立場變換過多次的人物,比如著名的抗日将軍馮玉祥,他曾經數次變化立場,多次臨陣倒戈。又比如北伐名将張發奎,他曾數次和蔣介石分庭抗禮,也曾數次為蔣介石出生入死。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在曆史的描述中,蔣介石是一個容易猜忌和多疑的人,他雖然惜才卻把忠誠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面對這樣一個幾次三番變卦的部下,蔣介石卻數次原諒張發奎,并且也有過對他委以重任的經曆,足見張發奎的手段不一般,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發奎的結局。

張發奎年少時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有一定的軍事思想基礎,他性子活泛,習慣和人打交道,故而進入粵軍後一段時間就有了不少兄弟朋友。熟人多就好辦事,之後張發奎因為自身有才華又左右逢源迅速晉升,才參軍九年,張發奎就從一個小兵晉升到師長的位置,年少有為大概就是用來形容張發奎這樣的人的。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北伐戰中,張發奎首當其沖,接連打了好幾場勝仗,這很快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一場場的勝仗讓張發奎麾下的第四軍在國民黨中威名漸高,他本人更是成了不少年輕将領的偶像,威望與日俱增。

那麼張發奎後來為什麼會反對蔣介石呢?這就得從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一事說起了。1927年,為了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并拉來胡漢民當國民政府主席。張發奎不同意蔣介石這一計劃,公然打出了要讨伐蔣介石的旗幟。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不過,在之後不久,蔣介石北伐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在南京國民政府内部,很多人開始反對蔣介石。尤其是桂系軍閥李宗仁與白崇禧,公然要求蔣介石下野。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武漢國民政府也與南京國民政府順利合并,史稱甯漢合流。甯漢合流後,國民黨各個派系完成了統一。張發奎彷徨無措,不久之後蔣介石複出,張發奎又成了蔣介石的部下,兩人又一次共事。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後來蔣桂戰争爆發,蔣介石意圖讓張發奎前去對抗,這顯然是記恨上了張發奎,想借消滅叛軍的名頭順便把他也給除了。張發奎順勢和桂系軍閥達成了合作意向,再一次反對蔣介石。隻可惜最後他們還是沒能成功。1930年,中原大戰中,張發奎還是站在蔣介石的對立面,他一心想打倒蔣介石,可是結局大家都知道了,蔣介石又一次獲勝。接着中國就迎來了抗日熱潮,張發奎決定放下和蔣介石的個人恩怨,主動請求蔣介石,希望他能允許自己去打日本人。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抗日戰争期間,張發奎全力支援蔣介石抗日。1945年,抗日戰争取勝後,蔣介石不顧全國各族人民反對,執意發動内戰,張發奎雖然有心反對蔣介石,但是卻無能為力。而且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對張發奎也極其忌憚,他不斷削減張發奎的兵權,給張發奎安排的都是一些閑職。

1949年,随着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蔣介石逃到了台灣。不過,張發奎卻沒有選擇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他選擇和家人一起定居香港,過着閑雲野鶴一般的生活。蔣介石曾經數次邀請過他,可是張發奎并沒有同意。想來他是已經放下一切了吧,1980年張發奎在香港因病去世,終年84歲。

參考資料:

《張發奎口述自傳》夏蓮瑛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