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獻禮冬奧

還有二十餘天,北京2022年冬奧會将正式開幕!石家莊的非遺傳人、民俗畫畫家精心創作了冬奧主題的作品,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冬奧的祝福,為體育健兒加油助威。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弘揚“冬奧”精神

趙成龍(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行唐剪紙傳承人)

1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石家莊市橋西區廣平街與育新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個底商内,這裡就是趙成龍的工作室。

一走進工作室,就被滿屋奧運主題的剪紙作品所吸引。這些精心創作的剪紙作品内容非常豐富,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憨态可掬,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活潑美麗,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冰球、冰壺等冬奧會比賽項目動感十足,雪花、雪松等優雅唯美……每一幅剪紙作品都表達出趙成龍對冬奧會的熱切企盼和美好祝福。

趙成龍是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行唐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是行唐縣翟營鄉崗頭村人。“我從6歲開始學習剪紙,至今堅守并傳承了26年。”他說,奶奶是自己的美術和剪紙啟蒙老師,母親更是十裡八村的剪紙能手,“當時村裡各家各戶一年四季窗格上的剪紙都沒有斷過,這大都是我母親的創作。”

在跟着奶奶和母親學習的基礎上,趙成龍遍訪剪紙大師,先後受到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李秀芳、中國剪紙藝術家周淑英等的傳授和指點,他博采衆長,形成了融合太行山自然風情、華北鄉村民俗、傳統地方戲曲、新時代新文化等在内的藝術風格。

自2012年起,趙成龍以傳承傳統剪紙文化為己任,開始進行剪紙教學。自2014年起,他把剪紙藝術引進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實驗國小、石家莊市橋西區外國語國小、石家莊市和平東路國小等多所國小,義務教授孩子們剪紙技藝,其中石家莊市橋西實驗國小在2018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傳統文化(剪紙類)傳承學校。2015年,他又在河北師範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開設剪紙課程,受到很多留學生喜愛。這些學員中,不僅有中國學員,還有美國、俄羅斯、烏克蘭、英國、南韓、泰國、秘魯、印度尼西亞等外國學員,促進了中外民間藝術的交流。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臨近,趙成龍在一邊鑽研圖案設計、剪紙手法的同時,一邊融入“冰墩墩”“雪容融”等冬奧元素,精心創作了喜迎冬奧的“冰壺”“跳台滑雪”“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等20餘幅冬奧系列剪紙作品。

他現場展示了自己的剪紙技藝,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張薄薄的紅紙,紙随剪動,心随紙動,很快一個冬奧會運動項目的剪紙作品就誕生在趙成龍手中。在他的剪刀下,平淡無奇的紙張變身成了精美的剪紙藝術品,足可以看出他“十年磨一劍”的功力。

“我把傳統剪紙藝術與冬奧元素融合在一起,創作了這些剪紙作品。”趙成龍說,北京冬奧會舉辦在即,這是我國的體育盛事,也是全國人民的驕傲,他希望以此向冬奧獻禮,讓大家在感受剪紙文化魅力的同時,也能了解冬奧、走近冬奧、助威冬奧。

除了自己創作冬奧主題剪紙作品外,他還和石家莊市橋西實驗國小剪紙社團的孩子們一起創作冬奧主題剪紙作品,以這種傳統方式迎接即将到來的冬奧會。在他的指導下,孩子們天馬行空般揮舞着剪刀創作,創作了60餘幅剪紙作品,紅紅的剪紙正是孩子們對冬奧會的祝福。

“2月4日,冬奧會就要在北京舉行,我非常驕傲和自豪,希望中國運動健兒能夠在賽場上發揮出最好的水準。”趙成龍說。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感受“冬奧”魅力

馬愛林(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井陉泥塑代表性傳承人)

為迎接即将到來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石家莊井陉泥塑非遺傳承人馬愛林精心制作了幾組以冬奧會為主題的泥塑作品,這些作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展示了奧運健兒在賽場上的英姿!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1月11日,記者來到馬愛林位于井陉縣創業中心孵化基地的工作室,一進門就看到十組泥塑作品擺放在最顯眼的地方。《冰墩墩和雪容融》《單闆》《自由式滑雪》……每一件作品都惟妙惟肖。尤其是冰雪項目的泥塑作品,人物細膩傳神,動感十足,讓人一下子感受到了運動的美感。

馬愛林是井陉人,她從小就酷愛美術,在煤油燈下自學畫畫,沒有老師,沒有美術課本,她就臨摹牆上貼的年畫,一遍又一遍地畫,直到背着會畫為止。1992年,馬愛林到鹿泉抱犢寨做古建彩繪,拜井陉泥塑大師馮順來為師,開始學習泥塑。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當時,由于習藝時間短,也沒有手機、網絡,我在泥塑制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馬愛林說,她從不怕困難,親自去師哥師弟家拜訪學習,認真記下學習筆記,回來後詳細整理,反複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從隻會做幾厘米高的小泥人,發展到四五米高的大型泥塑。曾有人問她:馬老師你是不是天才呀?她笑着說:“天才是勤奮與汗水的結晶,是強烈的愛好和興趣。”

後來,馬愛林結合現代美術技法,融合了雕塑、繪畫、色彩、光學、力學、建築學、材料學等學科為一體,形成了自己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泥塑作品經常受到專家的贊歎和好評,并多次獲獎。2010年,她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泥塑傳承人,不久後又成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井陉泥塑代表性傳承人。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作為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馬愛林積極履行傳承人的義務,努力擴大傳承範圍,不分年齡、毫無保留地教授。2020年,他入駐井陉縣雙創孵化基地。作為泥塑傳承人,他經常到社群、校園授課,受到社群居民和小朋友的歡迎,還到井陉縣上安、下安、頭泉、障城、秀林國小義務傳授泥塑技藝。

她緊貼時代脈搏,經常創作符合時代主題、展現時代精神的作品。其中《緻敬白衣天使》的主題泥塑作品尤為突出,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藍本,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抗疫先鋒們默默奉獻的精神。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北京 2022年冬奧會即将開幕,她立刻開始着手創作冬奧主題的泥塑,構思、選材、捏制……她一連創作出十組作品,為奧運健兒加油鼓勁兒。

“我希望更多人通過中國傳統藝術感受到冬奧的魅力,也希望‘家門口’的冬奧會能成功舉辦。”馬愛林說。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共圓“冬奧”夢

劉現輝(原創民俗畫畫家、工藝美術家)

《盼冬奧》《雪原雛鷹》《誰也擋不住》……當一幅幅冬奧主題的民俗畫畫作擺在眼前時,仿佛讓人跨越時空,将鄉情鄉韻與冰雪賽場連接配接,感受到了别樣的冰雪魅力。

這些民俗畫均出自民俗畫畫家、工藝美術家劉現輝之手,他是趙縣範莊鎮曹莊村人,今年52歲。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劉現輝從小就喜歡看連環畫,尤其喜歡連環畫裡的英雄。五六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臨摹連環畫中的人物,等到他上國小時,已經能照着連環畫,像模像樣地臨摹了。于是他一發不可收,課桌上、作業本背面、橡皮上,甚至連課本的空白地方都被他畫滿了畫。當然,他也是以沒少被老師批評,被父母教訓。

國中畢業後,喜歡畫畫的劉現輝到衡水市學習内畫,師從内畫大師王習三。學成後,他就留在了衡水,開始從事内畫。時光荏苒,他從事内畫已經20多年了,在業内有了名氣。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最喜歡的繪畫,除了做内畫,空閑時間總會拿起筆畫上一幅作品。“主要是畫國畫,畫民俗畫,也都是一些傳統的題材。”劉現輝說。

從2014年開始,他将精力從内畫慢慢轉移到民俗畫上。“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家鄉的一些民俗印象很深刻,還有那些童年的家鄉記憶更是讓人回味。”劉現輝告訴記者,他經過認真的考慮決定創作屬于自己的系列民俗畫,用畫留存家鄉的美好。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他的民俗畫作品有《記憶情感系列》《童年的玩系列》《家鄉民俗系列》等等,它們是劉現輝對鄉村生活超強的文化了解,是反映晉冀魯豫地域勞動人民生活的民俗畫,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時期普通群衆生活的文化記憶,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再現。賞讀他的民俗畫,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每一幅畫作就是一幅生活場景,滿是他的回憶,滿是鄉情鄉韻。

“我畫的民俗畫,先用鉛筆構圖,再用毛筆勾勒、暈染,畫作隻有黑白兩色,比較有質感也有懷舊的氣氛。”劉現輝說,他學習了年畫、漫畫和連環畫等繪畫手法,再加以改變成了獨特的一種畫法。看過劉現輝民俗畫的人都驚歎不已,說在這些畫作中看到了家鄉的影子,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這幾年,劉現輝的民俗畫聲名漸起,《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過他的鄉愁、童年、抗疫等主題作品,長城網開設有他的《畫說民俗》《漫畫百态》系列專欄,他也曾為一些地方志、作家作品配圖。他有自己的作品釋出平台,注冊了微信公衆号,快手、抖音上都有賬号,粉絲衆多。2019年10月出版的畫集《童年那些事兒》是河北省特色讀物,初版3000冊即将售罄,在新疆、雲南、内蒙古……甚至海外都有讀者。

同心同喜 共赢盛會 石家莊非遺傳承人、民俗畫畫家獻禮冬奧

北京2022年冬奧會即将到來,劉現輝提筆創作了一組冬奧會主題的民俗畫作品,表達對冬奧會的美好祝願。小小的民俗畫,展現了奧運精神。

“冬奧會在北京舉辦,這是所有中國人的一件大事,”劉現輝說,“我以此祝福冬奧會,希望我的畫作能激發大家對冰雪運動的熱愛,讓人從中感受到冰雪運動的魅力。希望我的作品能傳遞冰雪運動的力量。”

記者│李莉雅

編輯│闫豔麗

稽核│李彥水 馮金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