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摔跤,是人類曆史上最古老的運動。

冷兵器戰場上,士兵被沖擊摔倒,脖頸胸腹門戶大開,就意味着生存權的喪失。除方陣進退、配合、武器使用之術外,單兵跤術的訓練也是重中之重。摔跤技術不僅可以培養格鬥殺敵技巧,更能培育士兵勇猛精進的戰鬥氣質。

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拳經篇》)中就記載了許多“撲跌制敵”之法。這些戰鬥技巧源于傳統國術,經過實戰檢驗和改良,成為明朝練兵“教科書”。書中記載的多種跤術,與當代國術散打的摔法也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紀效新書》(《拳經篇》)記載的摔法與國術散打摔法對比:接腿摔

不僅是中國,每一個民族幾乎都有自成體系的摔跤技術。

其中,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中國式摔跤、蒙古式摔跤(博克)、相撲、柔道、桑搏式摔跤等,在世界範圍内最具影響力。這七大跤種,也都與國術散打或多或少産生過聯系。

何為散打“沾衣十八跌”?

沾衣十八跌,原為傳統國術中的一門拳法,又名“跌拳”或“擒跌拳”。後來,沾衣十八跌成為摔法武藝的代名詞。蒙古式摔跤出身的散打王寶力高,便在散打界享有“沾衣十八跌”的美譽。

中國散打,與傳統國術中的中國跤、蒙古族博克等有着天然的聯系。

1979年開始,國術散打開始試驗推廣,摔法便是此項運動的“主技”。中國式摔跤國術家們對此項運動貢獻很多。中國各省市散打體工隊的教練們,很多人都是中國式摔跤高手。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散打摔法之過背摔,圖檔轉載自中國國術協會官網

之後四十年,國術散打摔法不斷發展,技戰術逐漸豐富和完善。

中國散打的摔法,包括:進攻性的主動“摔法”和被動的“跌法”。前者為了摔倒對手,後者保護自己在“摔倒過程”中采用的“撲跌倒地”方法。

《中國散手》記載的摔法技術有二十七種,既有主動進攻的摔法,也有被動反摔的技術;既有遠距離踢打中接抱上、下肢的摔法,又有近距離貼身摔技。這些摔法技術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借勢、掀底、别根和靠身。寥寥八字,蘊含了中國散打摔法的大智慧。

散打摔法代表人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十數年。

當代國術散打四十多年曆史上,湧現出了許多摔技高超的運動員,如:“軍營散打王”杜振高、王世英、陳超、尤幫孟、那順、李新傑、申國順等。

2000年開始,中國國術散打王争霸賽橫空出世。人們從電視上領略到了國術散打的魅力。“那順摔”也随之傳遍千家萬戶。一時間,那順格日勒成為散打摔法技術的“代名詞”。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那順摔成為散打王争霸賽标志性摔法

那順格日勒19歲時“半路出家”練習散打。少了“童子功”,那順格日勒身體柔韌性不好,很難做出高鞭腿、轉身後踹腿等動作。趙學軍教練為“蒙古王”量身打造了“貼身摔+後手重拳”的戰術。

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絕。将蒙古式摔跤充分融入到散打實戰中,那順格日勒的“撞、擠、按、撮”摔功登峰造極。有人曾如此形容“那順摔”:接手就來,沾手就倒,動作如打閃紉針,跤法似石牛入海。

那順展現了散打摔法之“智”,美國散打隊長代表了散打摔法之“膽”。

康李自帶武藝投師劉向陽師父學習散打。在此之前,康李研習過摔跤、巴西柔術等武藝。結合散打快摔技術和規則,康李對自己的摔法進行大膽的改進,形成了以力量為基礎、崇尚壓迫的摔法風格。康李的摔法大膽豪放、華麗壯美,多采用夾頸過背摔、插肩過背摔和抱腰過背摔等技術。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黑帶雜志封面刊登康李接腿摔

作為一名天賦極高的拳手,康李自創“剪刀摔”絕技。剪刀摔,運動員在中距離主動倒地,将自己的雙腿呈剪刀狀“擲出”,攻擊對手的腳踝或支撐腿,以“别壓”之力,緻使對手倒地。

康李曾三次擔任美國國術散打國家隊隊長,奪得過兩次世界國術錦标賽銅牌。進入綜合格鬥領域,康李奪得過Strike Force大賽的冠軍金腰帶。2007年的一場比賽中,康李運用散打摔法先後十次将賽缪爾·摩根摔倒在地。這場比賽,也成為展示國術散打摔技的經典之戰。

那順和康李,将蒙古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技法引入國術散打,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他們代表了一個時代。

國術散打56公斤級代表人物,山東隊李康和河南隊申國順,曾兩次奪得全運會冠軍。江湖以“卧龍抱摔、鳳雛躺刀”,來稱呼這兩位摔法技術各有特色的高手。

“北卧龍”李康,以拳腿技術最為獨到,但大開大合的“下潛抱腿摔”亦是其絕招。所謂一招鮮吃遍天,2018年散打世界杯、2021年全運會國術散打比賽,李康3次使用此技術,全取6分。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李康标志性“下潛抱腿摔”

“南鳳雛”申國順,以摔見長,摔法技術輕靈多變,閃轉騰挪間總能料敵先機,實作得分。申國順的“躺刀”(中國跤名詞)技術也是一絕。申國順利用小腿盤挂并“刀割”對方小腿,同時墜欺對方,并借對方擡體的時候,支撐腳蹬地仰靠對方身體,實作先後倒地。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申國順(藍方)精彩摔法

散打摔法有多豪橫?

散打王比賽,拳手在擂台上摔來摔去,絲毫未見損傷。于是,有些觀衆認為:摔法的殺傷力一般。

這種“感覺”,忽略了兩個前提條件:

一、我們經常看的國術散打比賽,發生在職業運動員之間。這些隊員的訓練年限大多在十年以上,具備一定的抗打擊能力和防摔技巧。

二、比賽擂台有彈性軟墊保護,大大減輕了摔法的殺傷效果。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散打摔法之纏腿摔,圖檔轉載自中國國術協會官網

普通人遭遇摔法會怎樣?舉個例子。

前段時間,有一個國外視訊曾經引爆網絡。因為口角,一名退役的格鬥選手使用“抱腰過胸摔”對付一名路人,結果導緻路人頭部受損嚴重不幸身亡。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即使發生在職業運動員之間,在散打王賽場上,也曾經出現過許多摔法KO的經典案例。

2001年7月,河北廊坊中日對抗賽。開場僅30秒,中國隊林建申便抱摔“富士鐵拳”北出雅人。日本拳手重重摔倒在地,動彈不得。這場比賽締造了中日搏擊史上的最快KO紀錄。回到休息室後,北出雅人獨自呆立10多分鐘,想想都後怕:落地時,脖子再稍微歪一下,下半輩子很有可能在輪椅上度過了。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林健申抱摔北出雅人

在對陣泰拳、歐美自由搏擊高手時,國術散打運動員的摔法往往會起到“壓艙石”的效果。

散打摔法最直接的作用是阻斷對手拳腿組合,在貼身快摔面前,許多高手的内圍打擊很難施展。

散打摔法會給對手帶來“壓抑感”,極大消耗對手的體力。對手在摔倒後,為了避免身體受到強烈的震動或砸壓會選擇“憋氣”,緻使肌肉緊張。一次感覺沒啥,兩次三次可以忍受,一直被摔,拳手的精神和體力上都會有比較大的消耗。甚至有些選手會情緒失控,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動作。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散打摔法之内側手别摔,圖檔轉載自中國國術協會官網

這樣的例子,在中泰比賽的戰史上并不鮮見。散打王柳海龍兩勝泰拳王哥幫貴、江蓋·諾格,摔法功不可沒。

散打摔法的未來:變與不變

沒有最高的武技,隻有更強的武者。在現代社會中,任何武技都不是封閉而存在的。散打摔法一直在各種挑戰中不斷精進。散打王時代,13場中外挑戰賽,中國國術散打的摔法在各種中外交流賽中獲益匪淺。許多由其他項目轉型而來的運動員,如那順格日勒(蒙古式摔跤)、薛鳳強(摔跤)、喬小軍(日本柔道)、邰普慶(自由式摔跤)等,也在實戰中豐富了國術散打的摔法技巧。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散打摔法之下潛抱腿摔,圖檔轉載自中國國術協會官網

有人也對國術散打摔法多有批評,甚至有“隻保留接腿摔”的聲音存在。國術散打代表了中國人的“鬥争智慧”,尚智不尚力,能“火燒赤壁、水淹七軍”解決問題,何必“苦戰久戰”?

“快摔”是國術散打的“靈魂”。散打規則幾經變化,但“使用摔法,抱住2秒後摔倒不得分”這一規則卻始終延續和保留了下來。萬變不離其“宗”,國術散打的摔法會繼續朝着“快”和“巧”的方向發展,繼續延續和傳承這門古老的東方國技。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作者:鐵膽孟嘗

責任編輯:山谷百合

觀點|散打沾衣十八跌憑什麼豪橫?詳解摔法的前世和今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