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職業生涯停滞不前,該去原生家庭找找原因了

作者:哈佛商業評論
職業生涯停滞不前,該去原生家庭找找原因了

小佛爺說

職業成長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大要素很少被讨論:童年時代随着家庭動态形成的基本态度和行為方式。童年的家庭動态,教會我們很多關于權威、控制和自我認同的知識。本文總結出影響職場表現的六大家庭動态要素,助你更好地了解辦公室裡的自己,了解這些要素及其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以及自己是以受到的影響。

職業生涯停滞不前,該去原生家庭找找原因了

你在職場與上司談判,五歲的你會突然冒出來,把現在的你推到一邊,開始自作主張。跟平級同僚在一起,你發現自己的表現與跟兄弟姐妹吵鬧時如出一轍。

這種幻影并非隻潛藏于記憶深處,還會造成必須填滿的饑餓感,操控你的行為方式。你會将幻影帶到生活的每一天,心理學家稱之為“移情”,即在一種情況下獲得的思想、感受和反應在另一處被激活。

臨床心理學中秉持家庭系統理論的從業者,如默裡·鮑恩(Murray Bowen)、戴維·卡普蘭(David M. Kaplan)、薩爾瓦多·米紐欽(Salvador Minuchin)和維爾吉尼娅·薩季爾(Virginia Satir)等人,鼓勵客戶回溯童年時代形成的模式,以此實作自身改變。

越來越多的學者和高管教練,包括我們在内,都開始将家庭系統理論運用于組織架構中。我們認為,能夠幫助上司者取得進步的不是接受心理咨詢,而是一種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模式。我們合作過的許多高管發現這種方法非常有用,但要注意:深入探索過去,可能會暴露出敏感和難以應對的問題。

我們在家庭系統理論原則和自己工作經驗的指導下,總結出影響職場表現的六大家庭動态要素。為了更好地了解辦公室裡的自己,你要了解這些要素及其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以及自己是以受到的影響。

1、價值觀與信念

每個家庭都有其特性,通過共同的價值觀和信念架構傳遞給孩子。這個架構決定了家庭裡的“應該如何”,指導個人行為,并且定義了家庭整體的核心身份認同。

我們合作過的高管發現,識别核心價值觀和信念這一步相對簡單。我們聽到過的有這些:教育最重要(預設:教育可以讓你在人生中保持領先);要關心和體貼他人(預設:人際關系最重要);别讓别人看見你流汗(預設:成功意味着不動聲色);父親什麼都知道,必須聽從他的指揮(預設:你的思考和論證不如他);必須當醫生、律師或工程師,否則會令家族蒙羞(預設:你有責任維護家庭在社群中的地位)。

花點時間找出自己的家庭核心價值觀和信念。你家裡從孩提時代起灌輸的“應該做”是怎樣的?其中哪些觀念一直伴随着你?什麼時候對你産生了積極的影響?什麼時候造成阻礙?其中暗含的預設在什麼時候是錯誤的?

2、角色

家庭中所有成員都傾向于扮演着某個角色,這部分取決于個人性格,部分取決于家庭系統對動态平衡的需求。父母會決定讓孩子成為像某個叔叔或阿姨一樣的人,于是有意強化孩子身上與這位叔叔或阿姨相似的特點,使之固定下來。家庭會給一個孩子貼上成功者的标簽,另一個孩子則被當作令人失望者、叛逆者或廢物。雙胞胎可能會為了确立各自的身份認同感而向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比如一個成為内向的藝術家、另一個成為外向的運動員,也可能一模一樣、無法區分。如果成年人放棄責任,孩子可能會承擔起決策者或養家者的角色。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常見的角色有小醜、搗蛋鬼和智者等。

可想而知,人在職場容易進入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想一想自己的情況。你小時候在家裡扮演什麼角色?家中其他人扮演什麼角色,與你的角色有何關聯?這種動态與你現在作為成年人、作為上司者的角色有何關聯?你在家庭裡的角色什麼時候在工作上有用,什麼時候造成阻礙?

3、秘密

大部分家庭都有秘密。有時家中的每個人都知道,但不會向外人洩露。有時隻有部分人知道,瞞着家裡的其他人。秘密影響着家庭成員的溝通和行為方式。秘密通常涉及物質濫用、性虐待、精神疾病、性取向、離婚、金錢以及其他難以承認和讨論的問題。

想一想你的家庭秘密。什麼話題或什麼人是禁忌?哪些家庭成員知道秘密?什麼話題直至今日依然讓你覺得不能讨論?這些對你的上司能力有什麼影響?

4、邊界

每個家庭對結構和邊界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家庭裡随便怎樣都可以,比如吃晚飯遲到半小時,還拖着三個朋友。還有一些家庭非常嚴格,決不能越界,比如不允許孩子放學後與玩伴聚會,吃飯遲到五分鐘就不許吃。大部分家庭處在這兩個極端中間。

不用說,人們在結構與自己家庭環境相似的職場感覺更舒适。想一想你自己的情況。你會如何描述自己的家庭?是高度結構化且規定、角色和決策權威分明,還是寬松靈活乃至混亂?規定是隻在家庭内部制定和強制執行,還是會受到外界影響?生活在這樣的系統中感覺如何,對你現在的上司風格和工作選擇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5、三角關系

家庭動态很容易被認為是一對一的關系:兒子懼怕父親;妹妹的成就蓋過哥哥。但要明确家庭系統的動态,一定要識别其中的三角關系。父母可能不會當着祖父母的面管教孩子,或者可能各自向孩子抱怨對方、回避直接沖突。孩子精通這種三角關系,常會挑起父母雙方的競争,滿足自己的願望。

想一想你家裡的三角模式。哪些人組成三角關系?哪種行為模式占上風?現在你的辦公室和上司行為裡是否出現類似的模式?這類模式對你的工作有怎樣的影響?

6、期望和掌控感

所有父母都對孩子懷有期望。有的孩子會努力達成期望,由此産生掌控感,形成自己成年後的自我認知。還有一些孩子未能達成家人的期望,轉而在其他領域尋求掌控感。還有一部分,不堪忍受期望的壓力,轉為叛逆。我們有時在研究和咨詢工作中發現,一些經驗豐富的高管仍在努力實作家人的期望。一位CEO一直收集各種榮譽以取悅父母,可是父母早已去世多年。

你的家庭期望是什麼?你達成期望了嗎?你是否依然在嘗試?如果你在回應家庭内外期望的過程中産生了掌控感,這種感覺怎麼樣?現在你在工作上回應他人期望的方式受到了怎樣的影響?

改變之路

家庭幻影是你的一部分。所幸這些因素不一定會對你産生決定性的影響。如果能夠發現塑造自己早年生活的動态,你就能為自己鋪設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找到你的童年幻影。回顧以上提出的問題,大緻寫下你自己的家庭動态。哪些内容讓你吃驚?哪些令你困惑?一些人喜歡與家庭成員各自寫下再進行對比,還有人會跟朋友或伴侶讨論。

我們讓高管進行這一步,很多人恍然大悟:他們終于明白了自己複雜的個性拼圖裡重要的幾片是如何拼合的。有人釋然,有人羞愧,但經過這樣的頓悟,他們都敞開心扉迎接改變。完全找出童年形成的行為模式可能需要時間,要保持耐心,盡量不要對自己妄下判斷。一位高管發現,自己無法在工作上更多地賦權員工,是因為他在家裡一直是為大家提供答案的人,害怕放權會讓自己喪失身份認同感。這種聯系在回顧時通常顯而易見,但在當下的工作和生活中難以察覺。找到你的幻影,寫下自己為什麼明明渴望改變、卻又覺得放棄某個珍貴的角色或身份很困難或很可怕。

設定改變的目标。看看上一步寫下的概述,思考童年幻影對你現在的工作産生了怎樣的影響。首先關注積極影響。一些幻影給了你韌性,是你成功的支柱。要認可這部分幻影,在其基礎上發展。之後再想一想阻礙你的幻影。如果可以消除其中一個,你會選哪一個?怎樣的改變最能幫助你成為更高效的上司者?神經科學告訴我們,改變行為的最有效途徑不是嘗試擺脫舊習,而是創造新的神經通路,是以一定要把目标表述為一種渴望。告訴自己“認真傾聽并鼓勵别人參與”,效果比“不要隻顧自己出盡風頭”更好,因為第一種陳述的重點是培養新的行為習慣。

正确表達目标。确定了目标之後,要設法以能夠引導自己遠離舊習的方式表達出來。

與我們合作的高管邁克爾就是這樣做的。他希望自己更有遠見、更具戰略性。但在家中他一直被期望擱置自己的計劃,幫助貧困的姐妹。有時他違背這一期望,母親就會嚴厲地斥責他,說他太自私了。這種批評成為了邁克爾的一部分。于是在工作中,他難以應對所有讓自己覺得自私的目标。“将自己的想法傳播到整個組織”就是這樣一個令他苦惱的目标。他的家庭幻影希望他打消這種野心。但邁克爾意識到,自己可以将目标重新定義為“引入新願景,幫助組織渡過最近的變化”——這樣重述就不再讓他感到自私了。

建立自我的新版本。确定了目标表述,就可以邁出改變的第一步了。首先收集線索,了解你的家庭幻影如何産生影響。負面影響在何時出現?有沒有可預測的誘發因素?出現時會對你的感受、思考和行動産生什麼影響?是什麼讓你懼怕改變?更好地了解了負面影響出現的時機、原因以及對個人發展的阻礙,你就有了反思和改變的空間。

一種方法是建立上司力專家埃米尼亞·伊巴拉(Herminia Ibarra)所說的“假定自我”——沒有幻影的新版本的自我。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找到做成了你想做之事的榜樣,不管是不是你認識的人。盡量分析這個榜樣與你面臨的難題相關的行為,了解他們如何面對相似的挑戰。要多找幾個榜樣,因為你需要在不受幻影幹擾的情況下嘗試各種行為。

嘗試新的行為還不夠,反思也很重要。新的行為方式是否帶來積極的改變?舊有的想法和感受是否依然會幹擾你?留意這些問題,有朝一日你将能夠朝着新的方向前進。

歸根結底,上司力關乎想象自己希望為組織和自己創造怎樣的未來。上文讨論的步驟涉及短期變化,都很重要,但你也可以按照同樣的步驟為你的自我新版本制定長期願景。

為了在工作中充分發揮潛力,想一想這幾個問題:十年後我想成為怎樣的上司者和同僚?能不能找到或創造一個地方,歡迎和滋養我希望成為的那種人?哪些家庭幻影我應當欣然接受,哪些應該摒棄?

關鍵詞:上司力

德博拉·安科納(Deborah Ancona)丹尼斯·珀金斯(Dennis N.T. Perkins)| 文

德博拉·安科納是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管理學塞利教席傑出教授、麻省理工學院上司力中心創始人。丹尼斯·珀金斯是Syncretics Group CEO,曾在耶魯管理學院和心理學系任教。

蔣荟蓉 | 譯 時青靖 | 校 鈕鍵軍 | 編輯

職業生涯停滞不前,該去原生家庭找找原因了
職業生涯停滞不前,該去原生家庭找找原因了

今日話題

原生家庭對你造成了哪些影響?

你是如何處理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每個人的“超能力”,往往源于自己的本能

大公司要怎麼做,才能擺脫被颠覆的命運?

優秀的傾聽者,需要掌握九個技巧

投稿、廣告、内容和商務合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