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魏三朝重臣崔浩,敢客觀評判諸葛亮,卻因公開國史喪身

崔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他曆仕三代帝王,是北魏三朝元老;在我國曆史上,崔浩是敢于客觀評判諸葛亮的少數幾人之一,但最終他卻因公開北魏的國史,而受“國史之獄”牽連被夷滅九族,結局非常悲慘。

北魏三朝重臣崔浩,敢客觀評判諸葛亮,卻因公開國史喪身

崔浩畫像

今天與大家回顧一下崔浩精彩而又遺憾的一生。

一。出身北方大族,為北魏貢獻巨大

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少年時就愛好文學,并能博覽經史、玄象陰陽之說;對于百家之言,無不涉及、精研經義,當時周圍其他人沒有能趕得上他的。他早年還自比張良(西漢的“漢初三傑之一”)。

成年後的崔浩開始為北魏服務,他輔佐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因他書法漂亮,讓他經常跟随左右。當拓跋珪晚年時威嚴太過,其左右官員常因小小過失而被治罪,唯獨崔浩仍然在拓跋珪身旁勤懇做事,且不敢怠慢,有時還終日不歸。拓跋珪知道了,就叫人給他送去禦粥。崔浩的勤于職守,不為情況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工作作風,在此處可見一斑。

北魏三朝重臣崔浩,敢客觀評判諸葛亮,卻因公開國史喪身

崔浩

當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後,崔浩經常為他講授經書。明元帝非常尊重他,每當皇帝去郊外祭祀天地,崔氏父子都乘坐最進階别的車同往,這讓其他人羨慕不已。後來在關鍵時刻,崔浩力排衆議,反駁遷都,勸告明元帝妥善安排貧苦百姓,讓國家度過了難關;當東晉太尉劉裕水陸并進北伐後秦時,崔浩又忠告拓跋嗣隔岸觀火,明元帝沒有聽從他的而自讨苦吃後,稱贊崔浩料事如神,從此對他言聽計從了。

崔浩是太武帝拓跋焘最重要的謀臣,他為促進北魏統一北方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屢次力排衆議,準确判斷時機,輔佐太武帝滅亡了胡夏、北涼等國,并擊破柔然,解除了來自北方和關中地區的軍事威脅,打開了北魏通往西域的商道。最終被太武帝拜為太常卿,遷司徒,還封為東郡公。

眉清目秀的崔浩

二。評判諸葛亮

崔浩長得面容清秀,皮膚細膩白皙,如同婦人一般。但他博學多才,經常與友人談論古人功過,一次在與好友毛修之讨論陳壽所著《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時,他客觀地評判道:“承祚(陳壽的字)評述諸葛亮的時候,是有故意過美之譽的。諸葛亮任劉備的丞相,正當九州鼎沸之際,英雄奮發之時,君臣相得,魚水合歡,可他卻不能與曹氏争奪天下,反而舍棄荊州,退入巴蜀,誘奪劉璋,僞連孫氏,據守窮困崎岖之地,僭号邊夷之間。這是下策了。諸葛亮的這些行為怎麼可以與管仲、蕭何相比?況且諸葛亮既然據有蜀地,依山勢險固,不達時宜,不量勢力。

嚴威酷法,控制蜀人;矜才負能,意氣矯舉。想以邊夷之衆與上國抗衡。出兵隴右,再攻祁山,又攻陳倉,疏漏遲緩失去時機,大敗而返;後入秦川,不再攻城,要求野戰。魏兵知其意圖,閉壘堅守,以不戰使諸葛服。諸葛智窮勢盡之後,郁憤攻心,發病而死。由此說來,諸葛亮哪能與古代善戰将帥相提并論呢?”毛修之認為崔浩說的很有道理。

北魏三朝重臣崔浩,敢客觀評判諸葛亮,卻因公開國史喪身

崔浩碑文

崔浩是曆史上批評諸葛亮的少數幾人之一,他客觀地評述了諸葛亮的功與過,敢于直言他的不到之處,實屬難能可貴。

三。受“國史之獄”牽連而被夷滅九族

崔浩是北魏國的三朝元老,特别是為太武帝拓跋焘統一北方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以他後來執掌了北魏朝政的大權。因為他是漢族人,而北魏是由鮮卑人統治的,是以自此之後,崔浩就遭到了鮮卑貴族們的忌恨,而崔浩自己也有點飄飄然了,開始目中無人、自尊自大起來。

北魏三朝重臣崔浩,敢客觀評判諸葛亮,卻因公開國史喪身

國史之獄畫

由于看重崔浩的老資曆,太武帝就指令他為北魏編寫“國史”,以留給後人傳頌。崔浩不負衆望,召集一幫漢族文人很快完成了任務,這時,有人出了個主意,對崔浩說:“何不将國史的内容刻在碑上,讓百姓們都能看到,這樣可以标榜您的功勞啊!”驕傲的崔浩不加思索就同意了,并安排石匠真的将他們所寫的國史,全部刻到石碑上,還公開在大街上供人觀看。

崔浩的這一行為闖下了大禍,因為國史記的全是事實,而北魏前輩們的文化十分落後,有些事情在當時看來是不體面的,讓過路的看了石碑都議論紛紛。同時,也使鮮卑貴族們認為這一來丢了皇族的顔面,于是他們就向太武帝告發,說崔浩一批人寫國史,是成心揭朝廷的醜事。

北魏三朝重臣崔浩,敢客觀評判諸葛亮,卻因公開國史喪身

國史之獄圖

太武帝本來就已嫌崔浩自作主張的事太多了,一聽這事更加怒火沖沖了,他下令抓捕所有參與編寫國史的人。最終,崔浩宗族以及其姻親等是以株連,并被滅九族。而北方士族的實力也受到沉重打擊。北魏是以也走向衰落。

總之,南北朝時期北魏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崔浩,曆仕北魏三代帝王;是我國曆史上敢于評判諸葛亮的少數幾人之一,但最終卻因公開北魏的國史,而受“國史之獄”牽連被夷滅九族,結局非常悲慘。

北魏三朝重臣崔浩,敢客觀評判諸葛亮,卻因公開國史喪身

崔浩雕像

我們應該學習他認真嚴謹的敬業精神;勇于客觀評判名人的果敢态度,同時,也要吸取他的教訓,在取得成績、做出貢獻後,決不能驕傲自滿,而應保持謙虛謹慎的良好姿态,始終為祖國為人民勤懇工作,直到終老一生。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