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媽媽,我站不起來了”
看到一則讓我既心疼又後怕的新聞。
6歲女孩,在家中完成舞蹈課的打卡作業,進行下腰練習時,孩子覺得有困難,還沒來得及求助,就摔倒了。

(舞蹈中的下腰)
媽媽扔下拍視訊的手機,跑過去扶起女兒,發現孩子的兩條腿無法站立了。
CT掃描顯示沒有骨折,在脊髓處發現了水腫。
初步診斷為:脊髓損傷。
(示意圖)
聽到“脊髓損傷”這幾個字,我心裡咯噔一沉。
對這個病最初的印象,是著名體操運動員桑蘭。
當年她在比賽中就是脊髓損傷,美國作為比賽東道國,動用最先進的醫療技術,依然無法逆轉高位截癱。
如果是這樣的結果,對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沒有辦法接受。
對一個家庭的打擊,更是毀滅性的。
這幾年,下腰導緻孩子癱瘓的新聞層出不窮。
2017年,襄陽6歲女孩雯雯在家練下腰,不小心摔了一跤,導緻雙下肢癱瘓。
2018年,平頂山5歲女孩棠棠在舞蹈班練習下腰時摔倒,脖子以下無法動彈。
2019年,河南6歲女童彤彤在舞蹈機構練下腰,突然雙腿失去知覺,醫生說孩子幾乎沒有再站起來的可能。
北京博愛醫院的一組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9年的5年時間裡,該院收治的因運動導緻脊髓損傷的孩子共78個,其中有75個孩子是下腰造成的。
讓家長們想不通的是——跳個舞,孩子怎麼就成了這樣?
02
“跳個舞”,孩子怎麼就癱瘓了?
調查顯示,在興趣班的選擇中,43.2%的家長會為孩子選擇舞蹈班。
10個孩子有4個在學舞蹈,而很多家長對“下腰”的危險一無所知。
就上個月,閨蜜的女兒在學校和同學把“下腰”當遊戲玩。
晚上回家孩子就喊腰疼腿麻,閨蜜要帶孩子去看急診,爸爸竟覺得小題大做,毫無必要
(還好有驚無險)
下腰,是舞蹈的基本功之一,當然被認為是無害的。
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舞蹈老師喊着号子帶着一群孩子練功。
腿,齊刷刷地搬起來,腰,齊整整地彎過去......
這樣的場景讓家長感受到“專業”。
(圈出的孩子已經起不來了,老師卻毫無察覺)
在普遍的認知裡“小孩子骨頭軟,柔韌性好,壓一壓,掰一掰,正是練童子功的好時候”。
但也是因為柔軟,如果沒有力量和控制力,其實更容易受傷。
浙大兒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沈志鵬就曾指出:“同樣的動作和強度,成年人做完可能直接骨折了,反而不會影響到脊髓。”
小孩子一受傷,往往直指脊髓。
“像用一把剪刀,将豆腐腦般的脊髓剪斷了一下。流通的血液被阻斷,神經在缺血中死亡。”
北京兒童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韓彤立這樣描述脊髓損傷。
“剪”這一下子,把70%的孩子“剪”成了完全性脊髓損傷,再站起來的可能性幾乎為0。
孩子變回了時刻需要照顧的小寶寶。
小便需要插尿管,每隔幾小時導一次尿。
大便需要開塞露,尿路感染和腎結石是常見并發症。
因為沒有感覺,燙傷和骨折時有發生。
日複一日進行康複訓練,對抗迅速萎縮的肌肉。
時間!精力!金錢!都要源源不斷地跟上。
一個簡單的動作,把整個家庭拖入深淵。
03
後悔讓孩子
“堅持一下”
很多家長回憶起孩子出事前,都有過喊疼喊累的情況,但都被當做“想偷懶找借口”。
孩子總是被要求“堅持一下,别人都能做,你怎麼不行?”
好幾個事故中,孩子已經疼哭了,動作都變形了,老師竟都沒有發現異常,還在問孩子“要不要繼續?”
就是這樣的堅持,讓損傷加重了。
孩子能走能動,不代表就沒問題。
脊髓損傷往往不是即刻顯現的。
很多孩子開始隻是兩腿乏力,酸麻,幾個小時後,下肢開始失去知覺,大小便失禁。
最慢的病情發作有時需要3天。
脊髓損傷後,老師不明就裡給孩子按摩,把孩子這樣抽抱起來,兩條腿像面條一樣晃來晃去,是非常錯誤的行為,會造成進一步損傷。
脊髓損傷的孩子,絕對不可以抱、背或是用帆布軟擔架擡,要第一時間打120,告知要脊椎闆,原地等待專業救援。
無論孩子在學舞蹈、國術還是跆拳道,都告訴孩子:做好熱身,量力而行,有不适第一時間求助。
沒有專業人士一對一保護,不下腰!
也轉告孩子的老師,我的孩子做不到的動作,不硬做。
04
跳舞≠練功
碼這篇文的初衷不是讓家長“談舞色變”,遠離跳舞。
舞蹈也不該背這個鍋。
而是希望大家給孩子報班前,自己做做功課,搞清目标,也加強甄選專業機構的能力。
如果機構告訴你“學舞蹈不練功,跟跳廣場舞有啥差別”,你可以轉身就走拉黑取關。
小孩子學舞蹈的核心,從來不該是練功。
曾任北京舞蹈學院院長、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的舞蹈家呂藝生老師專門寫了一封“給全國舞蹈教師”的公開信。
呂老痛心疾首地指出:
跳舞≠練功,審美教育≠舞蹈技能訓練,它們是兩回事。
專業舞蹈訓練不像雜技越早越好。
專業訓練應該設在12歲以後,我國與外國舞蹈專業招生都是如此。
因為此時兒童骨胳、肌肉、關節與神經系統已經基本成熟,大腦發育較健全,适于接受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教授姜桂萍也指出:下腰是舞蹈的基礎動作,但基礎不意味着簡單。
言外之意,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練的。
為什麼明知如此,還有這麼多機構堅持要練呢?
因為下腰劈叉,是讓家長看到自家孩子與不練舞蹈的孩子的差別的,最直接的方法。
“畫得真像、彈得真快、唱得真高、軟度真好”!
孩子的藝術啟蒙,不該是如此簡單粗暴的功利追求。
在啟蒙階段,對舞感的認知,對旋律的感受,對跳舞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跳舞,應該是快樂的!
正如知乎上一位芭蕾舞老師所說:
我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我的女孩們在穿着漂亮的裙子時,能優雅自信地舞動;
看到我的男孩們能用舞蹈展示出他們的紳士風度……
至于什麼劈叉,什麼下腰,who cares?”
這也是我們送孩子學舞蹈的初衷啊!
在安全面前,任何不顧孩子傷病的冒險,都該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