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李唐王朝續命百年的鄂州刺史——李程

李程(766-842年),字表臣,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時期宗室、宰相,唐太祖李虎七世孫,滁州刺史李鹔的兒子。

李程出身宗室疏支,為唐高祖李淵堂弟、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孫。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年),李程中丙子科進士第一,以狀元及第。不久後,他又考中博學宏辭科(博學宏詞科),曆任地方使府幕僚。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改為禮部侍郎。六月,出任鄂州刺史、鄂嶽觀察使。之後入朝拜吏部侍郎,封渭源縣男,食邑三百戶。

為李唐王朝續命百年的鄂州刺史——李程

李程一到當時唐王朝的鄂州,立馬深入實際調查了一遍當時鄂州軍政經濟文化上面的民情,緊接着以鄂嶽節度使的身份像當時的唐穆宗皇帝上書《請楊新政疏》,請陛下扼制宦官權力,例外裁減一些冗官冗員,多親近儒臣,減少打球,保養聖躬,另外當時在鄂州任職進階幕僚的劉禹錫也一起等上了一本《帝鑑圖說》内容列舉中國列朝昏君、明君故事,内容去繁從簡,多添故事性,并增加精美插畫,希望其潛移默化地改變心志,勵精圖治。

穆宗見後深感其誠,近來宮中太監和近臣對其“陛下,那鄂嶽節度使乃李唐宗室,曾兩伐叛軍功高蓋世,又請文人為相勾結外朝之臣,且以自願廢迫陛下換國儲,昔曲沃代翼之舊事,陛下可記得”的言論自然抛之腦後了。與此同時,在新政實施的過程中,鄂嶽節度使李程建還議唐穆宗在下改年号為“明良”,取君明臣良之意,寓意天下即将撥亂反治。

再給皇帝上書同時,鄂嶽節度使李程也在鄂州全境下令在各地皆開辟練兵場所,教授兵法,三令五申,繼續加強軍隊實力,同時利用自己盡占長江中流之利,訓練整頓水師。又檢地丈田在荊南,山南再幹一次,通路民疾苦,禁豪右兼并,順便敲打敲打當地士紳,斬殺幾個惡名昭彰,欺壓百姓的以震懾其餘,同時以整頓吏治為由,清除前任節度使留下的班子,一套組合拳将當時的鄂州勢力擴張到了河南南部并且保持着較高的控制力。

為李唐王朝續命百年的鄂州刺史——李程

又将部分流民疏導到荊南,山南,以緩解鄂道壓力,同時安排他們開墾荒田,複業編籍。緩解了鄂嶽本地流民過多的的現狀,同時因為北方地區戰亂不斷,流民不斷選擇南遷以自保,進一步加快了唐中期的人口和經濟南移。随後投資開發洞庭湖諸産物,依鄂州例,灌建學舍,旌節孝義,選荊南俊秀子弟受業。立本道考成簿,用以責吏治。如某官勤慎公廉,愛恤百姓為上考;某官政平訟理,百姓無擾為中考;某官庸常無為,A錢舞弊為下考,以褒獎稱職者,罷黜不稱職者。

以此為依據黜陟本地官吏,報告朝廷,以策勵下面州縣官員用心治民,持廉持公。此法出後在鄂州施行半載效果良好,吏治相較清明,輔以文風習俗教化,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随後,便在湖南、江西、陝西等三道之地全面展開,效果如何還需幾年才可看出。最後單車朝謹述職,捐糧6萬斤以助朝廷戰後重建,赈濟百姓,又歸還賞錢2萬,以備重建行宮。

之後,還在鄂州重建古人文風,特别像皇帝推薦當時鄂州刺史府内進階幕僚白居易,劉禹錫等詩詞文章,又進言古帝王之治,必旁求名哲,空股肱左右以用賢人。

随後,又盛推杭州刺史白居易政績卓越,才學俱一時,而劉禹錫在嶽數年,治聲最著,豐魁有儀表。

有意勵精圖治的唐穆宗一改允許采納了李程的建議,且即令其擔任侍講學士。而此時,一批政見不同的如仇士良在朝廷不得重用,宦官也被壓制,除侍奉皇帝外根本拿不到像王守澄一樣的廢立大權,天下人見着李程威望如日中天,皆視為大唐中興之臣,朝廷也有一派人專門組織起來捧他,請陛下降旨封其為楚王、監國雲雲。

為李唐王朝續命百年的鄂州刺史——李程

經過在鄂州四年治理,效果非常明顯,軍隊戰鬥力上升、農民收成達到年2萬1千擔、官府年度開支嚴格控制在1萬9千錢、民心上升、在朝廷影響力上升、穆宗對其的好感度直線上升。

關于這次改革的成績,當時的一代文學大家韓愈特意寫了一篇《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嶽李大夫》在贊揚這次事件。

由于,政績斐然,李程在鄂州任職四年後被高升調回中央,離開鄂州之前曾為他起草拜官诏書的白居易作詩《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這當口,也趕上柳宗元去世,劉禹錫寫了一篇《為鄂州李大夫祭柳員外文》,算是代李程向這位永貞革新中的失敗者表達了一下哀思,次年,劉禹錫又作《鄂渚留别李二十一表臣大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