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赓去世早,夫人傅涯卻培養出3個将軍,74歲為何又去了趟台灣?

前言:

硝煙彌漫的戰争年代,無數革命先輩奔赴前線,奮勇殺敵,受傷流血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隻為實作心中那個最偉大的理想,但戰場上不隻是流血和犧牲,也有戰友情、愛情甚至是親情。

陳赓去世早,夫人傅涯卻培養出3個将軍,74歲為何又去了趟台灣?

開國大将陳赓在革命道路上曾有兩次婚姻,兩位妻子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第一任妻子王根英為國捐軀,成為烈士,第二任妻子傅涯更令人緻敬,丈夫陳赓去世很早,她含辛茹苦将幾個年幼的孩子培養出國家棟梁,非常了不起,今天我們就說一說她的事迹。

走上革命之路

1918年,傅涯生于浙江上虞的瀝海,不過她那時叫做傅慧英,家裡一共十個孩子,但是家庭富裕,是以孩子們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學時傅慧英就曾與同學們參加過抗日運動,遊行和募捐都參加過,不過傅涯能夠真正走上革命道路,是大哥傅森一手促成的。

陳赓去世早,夫人傅涯卻培養出3個将軍,74歲為何又去了趟台灣?

傅森早年參加過北伐戰争,并結識我黨很多大人物,還曾在林伯渠上司的紅六軍政治部工作過,隻是後來革命失敗傅森去了國外,回國後在西安開辦了一家酒店,當時西安有八路軍的辦事處,負責人正是林伯渠,傅森與他們重新取得聯系,還勸說自己的弟弟妹妹參加八路軍。

1938年傅慧英帶着弟弟伏希、妹妹餘立來到延安,為了不牽連家裡,傅慧英就改名傅涯了。

與陳赓結為革命伉俪

從延安抗大畢業後,傅涯被配置設定到抗大總校文工團,她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參加愛國運動時,還編排演出過話劇,是以進入文工團後,話劇、平劇什麼都演,慢慢有了名氣。

有人說,陳赓是看傅涯演出的《孔雀東南飛》時看上她的,其實不然,兩人是王智濤夫婦撮合的。

陳赓第一任妻子王根英是在1939年3月犧牲的,1940年陳赓在延安養病,經常去戰友王智濤家串門,王智濤看他一個人生活不容易,就和夫人吳靜商量給陳赓找一個生活伴侶。

陳赓去世早,夫人傅涯卻培養出3個将軍,74歲為何又去了趟台灣?

王智濤時任延安抗大訓練部長,吳靜是傅涯的同學,兩人一商量就決定把傅涯介紹給陳赓,在他們夫妻兩人的安排下,陳赓與傅涯很快在王智濤家見面了。

這一對優秀的年輕人很快确定了戀愛關系,不過當時在王根英犧牲後,陳赓曾立誓要為她守節三年,是以兩人直到1943年2月25日才結婚,結婚當天。陳赓給妻子說了三條諾言:“

第一,我會尊重你的革命事業心,不會妨礙你對前途進取的努力;

第二,我也不把你調到我身邊做秘書;

第三,我會愛你到永遠,這是真心。”

丈夫早逝,傅涯将五個孩子培養成三個将軍和兩個教授

傅涯知道陳赓與王根英還有一子在老家,抗戰勝利後,她就要求丈夫把兒子陳知非從上海接到解放軍,後進入華北大學學習,建國後陳知非也畢業了,先後在長春一汽、航天部工作,後成為教授級進階工程師。

陳知非雖然工作了,但傅涯所生的幾個孩子還很小,1961年陳赓病逝時,四個孩子還都沒有成年,為了孩子們,傅涯很快從悲痛中走出,除了照料他們,還要完成兩件事。

陳赓去世早,夫人傅涯卻培養出3個将軍,74歲為何又去了趟台灣?

一件事整理丈夫的日記,這些是陳赓一生的心血,也是重要的軍史資料,即使在那特殊年代,傅涯也沒有讓它們受損、丢失,經過十幾年的整理,終于在1982年《陳赓日記》得以出版。

另一件事是每月堅持給王根英的母親寄錢,直到老人在1982年病逝。

傅涯優秀的品質也影響了幾個兒女,幾個孩子長大後都很有出息,兒子陳知建、陳知庶、陳知涯都成為将軍,唯一的女兒也成為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74歲高齡為何去了趟台灣

晚年的傅涯子孫繞膝,兒女成就不凡,她應該很幸福,但心裡還有一個埋藏多年的願望沒有實作,當年參軍後她與家裡聯系就很少,待全國解放後,完全失去聯系,後來通過南方局打聽到父母帶着兄弟姐妹去了台灣,但無法取得聯系。

此後幾十年,傅涯覺得可能此生再也見不到親人,不曾想1980年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件讓她燃起希望,這封是僑居美國的小妹寄來的,心中說明父母已經去世,臨終前希望骨灰能夠歸葬家鄉。

1984年小妹帶着父母骨灰回國,與傅涯見面後,将父母遺骨葬回家鄉,姐妹兩人說了很多話,傅涯知道兄弟姐妹都定居台灣,生活的還不錯,此時傅涯非常想見他們。

1992年,74歲的傅涯不顧高齡,乘飛機去了台灣,下了飛機在機場見到幾十位迎接她的親人,她激動地熱淚盈眶,心中的心願終于實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