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半個月前,李靓蕾用一封信為争端寫下句點。

沒想到,這件事,還有後續。

先是有人爆出李靓蕾親密合照,暗指其婚内出軌。然而很快被打臉……合照“男子”其實是女生。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王力宏也沒閑着,帶上一群陌生人強行“探望”孩子,直接把李靓蕾吓到報警。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王力宏“探望”孩子監控視訊

李靓蕾毫不示弱,曬出王力宏購買水軍的證據。人們才知道,王力宏一直在控制輿論。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李靓蕾提供:王力宏購買“水軍”憑證

目前這場拉鋸戰,還沒有結束,但我們已經無意再關注孰是孰非。

作為媽媽,我倒是從李靓蕾的教育方式中得到一些啟發。

02

之前李靓蕾選擇在網上爆料王力宏的種種劣行,很多人說她根本沒考慮孩子的感受,擔心孩子會是以在學校受到霸淩。

但其實無論從過去的長文,還是最新的回應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母親對孩子身心健康做了最大限度的保護。

甚至兩個人的婚姻徹底崩盤、兩個人在網絡上互相拉扯期間,李靓蕾都在努力維護王力宏在孩子們心中的好爸爸形象。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直到王力宏帶着3位男性從業人員,在沒經過李靓蕾允許的前提下,試圖強行闖入她和孩子們的住所,親手将這完美面具撕破。

孩子們不得不卷入父母的鬥争,早已超出了李靓蕾的預料,但她還是相信,在她這些年的悉心陪伴和教育下,孩子們已經擁有足夠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韌性,能夠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确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作為父母的我們,無法為孩子們清除人生路上的所有障礙。

我們唯一,也是必須要做的,是幫助他們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清除障礙的能力。

如何培養?方法不外乎言傳和身教。

今天,我們重點聊聊“言傳”,也就是

「好好說話」

03

想發火的時候試着先停頓3秒

很多讀者傾訴,她們經常對孩子吼叫,事後又非常後悔。其實,我也有過這種經曆。

那天我在廚房做飯,好不容易忙完,看到兒子把所有的玩具扔在地上,坐在廚房門口玩小汽車。

我腦瓜子翁的一聲,一瞬間沒忍住沖他大吼

“一邊玩去,别在這礙事”

兒子微微一怔,有點被吓到,沒想到他下一秒卻溫柔安慰我

“媽媽你别生氣,你很大聲說話我害怕”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他太懂事,我反而陷入自責。

我為什麼會控制不住吼孩子?我想是因為沒有成本。

隻有孩子會在我吼完之後,一如既往地依賴我、信任我。

我對兒子說“對不起,以後媽媽改正,你來當監督員好不好?”

從那以後,我會刻意提醒自己,

想發火的時候先别說話、停頓3秒以後(深呼吸一次)

,再開口時音量自然也就降低了。

其實不隻是對孩子,大人之間也是如此。強制自己改變之後我能明顯感覺到,家裡少了很多語言沖突,家庭氛圍和諧了不少。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美國心髒協會創始人勞拉·馬卡姆博士認為:

家人長期對子女叫喊,會對他們的大腦和精神産生一種消極影響,帶來雙重壓力。甚至隔絕跟父母的溝通,形成自我封閉式的心理。

04

向孩子表達你的真實感受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每次拒絕孩子後心裡特别内疚。

其實,

真正需要内疚的,不是拒絕本身,而是拒絕的方式是否恰當

上周末,我加班工作一天,身心俱疲,連一句話都不想說。回到家整個人躺在床上不想動,兒子卻一個勁纏着我陪他玩。

如果我強撐着精力陪他玩,難免敷衍他,反而讓他玩不痛快。

“你自己玩去吧”,我拒絕後,他又哭又鬧賴着不走。

我媽一句話點醒了我

“孩子當然會不高興,他又不知道你為什麼不和他玩”。

是啊,我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可孩子的感受同樣重要。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我趕緊對兒子說:寶貝,現在媽媽有點累,想休息會,你先跟奶奶玩,媽媽一小時後再陪你玩,好嗎?

孩子認真點了點頭,走出卧室,還貼心關上門。

是啊,孩子其實遠比大人想象中更懂事。

養育孩子,并不需要我們一味地犧牲自己。我們完全可以在兼顧雙方需求的同時,在彼此舒服的狀态下一起成長。

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教育專家菲利帕·佩裡說:

如果你在孩子剛出生那幾年認真對待他的感受,孩子會逐漸知道,即使當下的感覺不舒服,情況也會好轉,這是培養情緒穩定的孩子的基礎。

05

簡潔的指令往往比唠叨更有效

清楚地記得,我青春期的時候,對于媽媽的唠叨非常不了解,而且很抵觸。常常處于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狀态。并且發誓以後當了媽媽一定拒絕唠叨。

然而,打臉來得猝不及防。

兒子喜歡在沙發上蹦跶,每次我都提心吊膽。

一次,我勸他:

好了好了别跳了,摔下來怎麼辦?以前又不是沒摔過,待會摔疼了你又要哭鼻子,趕緊坐下!

兒子旁若無人似的繼續蹦,壓根沒聽進去我的話。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說再多孩子也懶得聽」,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成了母親當年的樣子——隻在意孩子是否聽話,完全沒有在意孩子的感受。

唠叨讓孩子産生了抵觸情緒,并建立心理防禦,拒絕接收我的關心。

我想,比起喋喋不休,或許簡短一些效果更好。溫柔而堅定地拒絕,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嚴重性。

于是我重新調整語言,

“這樣會受傷,下來!”

看我嚴肅起來,兒子沒有遲疑,立刻照做。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是以當孩子覺得你唠叨時,不妨少重複幾遍,語言更明确、精簡,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獲。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

唠叨像一把小刀子一樣,慢慢切割着孩子,不經意間一點點地把孩子的自覺意識、快樂情緒,以及想象力、創造力都切碎了,破壞了。

06

别用抱怨的方式表達你的關心

請仔細想想,你會經常抱怨孩子嗎?

有一次,奶奶在廚房洗碗,兒子非要搬個小凳子一起洗,起初奶奶擔心不安全拒絕了他,但最終還是拗不過,同意了。

心想雖然他還小,既然他想做,就讓他試試吧。

下一秒,就聽見碗碟破碎的聲音,所幸孩子沒受傷。

奶奶急了,忍不住抱怨兒子“怎麼這麼不小心,早就說了不讓你刷你非要刷……”兒子委屈巴巴,站那不說話。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見狀我立馬把兒子抱出來,安慰他說:

吓到了吧,沒關系寶貝,媽媽知道你很想幫奶奶刷碗,下一次一定要小心一點,碗摔破會容易刺傷你的。

後來跟奶奶說起,她也意識到自己心裡明明希望孩子注意安全,說出來就成了抱怨,實在不應該。

抱怨具有攻擊性,隻會讓事情更糟。直接表達關心,孩子更容易接受。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教育專家王人平老師曾說:

要讓孩子看到父母對生命的熱情,一個悲觀無趣、苦大仇深的成人世界,孩子怎會對未來有憧憬。

07

嘗試了解并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有讀者告訴我,她帶兒子學習騎小自行車,正在掌握平衡階段。

她不斷鼓勵“你一定能行的”。

可孩子失敗幾次後,哇哇大哭,不願意再學。

她問:

為什麼孩子遇到挫折,我越鼓勵孩子越煩躁?

以前,我也沒有很明确的答案。

直到前幾天的一件事,給了我思考。

那天睡前,我和兒子在玩遊戲。兒子發現他最喜歡的玩具鬧鐘弄壞了,指針掉在地上,無法顯示時間。

兒子努力把指針的一頭放進小孔中,試了三次都沒有成功。他的表情告訴我,他很沮喪。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我鼓勵了幾句,也沒能讓他振作起來,甚至感覺他情緒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我說“媽媽來試試”,然後我假裝放不進去,對他說“真的好難啊,媽媽也做不到,你再試試”。

沒想到一次就成功了,立馬露出滿足的笑容。

我乘勝追擊“你教教媽媽,媽媽不會”,他受到鼓舞,拿起鬧鐘又做了一次示範。

在以前,我無比堅信,鼓勵比批評更重要。

現在,我有了新的啟發——學會了解并接納孩子情緒,比鼓勵更有用。

英國兒童教育專家KathrynMewes認為:

父母先共情、接納孩子情緒,然後再提建議會有效得多。

王力宏、李靓蕾還在糾纏,這個真相卻被無數人忽視

前幾天有讀者問我:為什麼你的教育方法經常讓我耳目一新?

我回答她:我并非教育專家,我隻是習慣與孩子交流互動中,随時自省。

因為成年人容易礙于視野和經驗,無法站在孩子的視角傾聽、了解。

我想父母應該走進孩子心裡,做他們的眼睛,帶着他們看更大的世界。

而不是以過于尖銳的語言,突破他們認知所承載的了解能力,讓他們承認自己有錯。

轉發、在看,

提醒自己——

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