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環球時報專訪都靈冬奧會雙人滑亞軍張丹:“三億人上冰雪”,團結的力量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張 旺】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不到20天,全國上下對冰雪運動的熱忱日益高漲。恰逢此時,将冰上運動與父女深情交織在一起的俄羅斯電影《花滑女王2:爸爸我愛你》來華上映,作為影片星推官的中國花樣滑冰運動員張丹,近日也亮相影片首映禮。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當時21歲的張丹在受傷情況堅持完賽,和搭檔張昊一起赢得花樣滑冰雙人滑銀牌,創造中國花滑在當年冬奧的最好戰績。如今,無論是參與創作冰上舞劇,還是投入北京冬奧會和冰雪運動的推廣,已退役10年的張丹依然沒有遠離自己熱愛的冰場。在首映禮現場,《環球時報》記者和張丹一起聊了聊她的冰雪人生,以及她對北京冬奧會和中國冰雪運動的期許。

環球時報專訪都靈冬奧會雙人滑亞軍張丹:“三億人上冰雪”,團結的力量

體育影視作品要貼近生活

環球時報:出于怎樣的機緣成為電影《花滑女王2》的星推官?俄羅斯花滑項目的強大與此類電影之間有沒有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張丹:首先還是要感慨我們中國有這個實力來承辦冬奧會。在這樣的契機下,人們對相關影片和報道都會非常關注。我自己對花滑非常熱愛,雖然退役了,但也一直緻力于相關的推廣工作。對我來說,能通過電影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花滑,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其實無論是先有電影還是先有運動成績,都會對這個國家相關體育項目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帶動作用。影視作品如果打造出既能傳遞項目相關知識,又能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故事,相信會有許多觀衆被打動,并是以關注甚至走上冰雪。

環球時報:你在退役後除了開設冰場、進行管理及技術指導的工作,也參與了中國首部冰上舞劇《踏冰逐夢》的演出。為什麼會做這些嘗試?

張丹:某種程度上講,《踏冰逐夢》是我運動生涯的延續。其實這有些冒險,因為此前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經驗,我們不知道舞劇呈現的方式是不是大衆喜歡的。但為什麼還要做,是因為我們對花滑和冰雪運動的熱愛,希望通過舞劇這種方式讓觀衆感受到這份熱愛,喚醒他們對自己夢想的初衷,也喚醒他們對冰雪運動魅力的認知。

冰雪項目發展離不開大衆

環球時報:雙人滑項目上,中國隊目前處于世界一線水準。在諸強林立的背景下,中國隊如何保證人才不斷湧現?

張丹:主要還是團隊的力量。中國雙人滑能在國際賽場上一直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正是因為有前輩運動員帶着後輩年輕運動員,懷揣着共同的目标,才可以去打敗世界其他選手。是以我希望以後的年輕運動員都能有這種團隊意識,這樣無論面對什麼困難,我們都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

環球時報:除了雙人滑,中國隊在花滑其他三個項目(男子單人滑、女子單人滑、冰上舞蹈)還相對薄弱。這幾個項目的發展瓶頸在哪?

張丹:對于中國雙人滑來說,申雪/趙宏博這樣的前輩運動員已經樹立起一個标杆,作為後輩就沒有不努力的理由。但對于男單、女單、冰舞,還沒有出現這種特别強大的榜樣,年輕運動員的目标感可能會薄弱一些。

環球時報:除了關注俄羅斯和美國,中國觀衆關注的花滑“對手”還有日本。不隻是羽生結弦,鍵山優真、宇野昌磨和女單的紀平梨花也頗具實力。在你看來,日本花滑是如何走在亞洲前列的?

張丹:大衆普及程度和關注度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隻有當達到一定的基數,才可以從中挑選有發展前景的優秀運動員。日本這些年在單人項目上發展迅猛,得益于整個國家的大力宣傳以及帶來的全民關注度,進而讓更多青少年參與其中。

這兩年受北京冬奧會的影響,我們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冰雪項目。過去,隻有專業隊的一些運動員才有機會去被選拔參加世界大賽,而現在全國各地已經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滑冰俱樂部,在這些俱樂部當中其實就有非常多的潛力股。是以說,基數還是非常重要的。

高手在民間

環球時報:冬奧會在北京舉行,這對擴大我國冰雪運動的群衆基礎有哪些帶動作用?

張丹:冰雪項目普及的難點之一在于場地限制。比如滑冰場需要有足夠大的場館然後去鋪冰面,雪場更需要足夠大的山才可以。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接觸這些項目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這兩年随着北京冬奧會的臨近,我們國家做了非常多的普及工作,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相關項目。比如,滑雪雖然看起來比較危險,但隻要做好保護,是可以用一種安全的方式參與,感受其中的刺激與快樂的。

環球時報:日前,《“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正式釋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我們成功實作這一目标的關鍵在哪?

張丹:我覺得還是團結的力量。我們2015年申辦冬奧會成功之後,似乎全中國都在為北京冬奧會做着努力,大家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向公衆傳遞冬奧知識。比如,有的人在玩類似冰壺的遊戲,或者旱地冰球的遊戲,對于我們專業人士來說,都沒有想到會用這種方式将冬奧項目傳遞給老百姓。這都應了那句話:高手在民間。在這種内生動力驅動下,我覺得在北京冬奧會之後,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冰雪項目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