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秦中吟十首》”
古往今來,民以食為天,飲食都是老百姓生活中永恒的主題。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古人對于飲食一道可真是做到了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的地步,其中單單是做法就有烹、燒、烤、炒、爆、溜等十數種,其中小吃點心,瓜果蔬菜更是數不勝數。讓人真想一覺醒來回到古代,享受原生态無污染的惬意生活。
我們總是感歎如今社會艱難,996大行其道,物價飛漲,工資卻在原地踏步。每到年中年末,花錢如流水,回頭看看錢包,紛紛嚷着要吃土了,幻想着回到古代,遣奴使婢,鐘鳴鼎食,好不快活。

但如果真穿越回去,生活真的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嗎?我們往往是從影視劇、小說中了解的古代,看到的也隻是王侯将相、富貴人家的生活,真實的古代窮人的生活,恐怕并非如此,如遇災年,怕是也要“吃土”。
一、災難來襲的日子
根據曆史記載,中華上下五千年,幾乎沒有無災無難的年月,對于權貴來說,大災大難無關痛癢,但對于底層老百姓來講,但凡遇見年景不好,便是一家老小,颠沛流離。
到那個時候,不要說什麼珍馐佳肴,怕是平常吃的五谷雜糧,野菜窩窩也是難得一見。一旦遇上災荒,老百姓餓得吃草、吃樹皮,凡是肉眼可見,煮一煮可以咬動的東西,都能吃,但樹皮是有限的,饑民卻随時間越來越多,到最後連樹皮都吃光的時候,就隻能吃土。
此吃土不是大家在網上玩梗抱怨自己花錢花得多的那個吃土,它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
有人會問,土這種東西,能吃嗎?
這個毋庸置疑,土,當然不能吃,但當一個人餓到極點的時候,整個人是沒有理智可言的,隻要可以填飽肚子,滿足一時的饑餓,誰管它能不能吃。
在饑荒時期,災民們稱呼它為觀音土,不僅僅是因為其色澤潔白,更是因為它是百姓們最後一個能填飽肚子的食物了,就像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在人們最艱難的時期下凡普度衆生,帶給人們虛假的滿足感;雖然這土不能給饑民帶來營養,也不能消化,吃多了甚至會活活脹死,但是在那個時期,就連土也是要搶,甚至有的人還吃不上,直至易子而食,真可謂是人間地獄。
然而世界有參差,人間不平等,在無數百姓流連失所,食不果腹,每日為着這不能吃的土而争搶的時候,那些權貴們卻是錦衣玉食,癡迷享樂!
唐朝有詩言道:“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權貴們驕奢淫逸,飲的是美酒佳肴,食的是山珍海味,與之對比的是同年,江南大旱,衢州一地竟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痛景象,一方天堂一方地獄。
我們經常在小說或者電視中看到的主角穿越回古代,一幫服侍的丫鬟小厮,每天最大的事情便是跟男主人公談戀愛,殊不知那些做背景闆的丫鬟小厮原本也是家中至寶,也是爹娘捧在掌心千嬌萬寵的孩子,如非不得已,一家人走到絕路,誰會忍心将自己的孩子賣與别人家為奴為婢呢?
二、政府的作用
天災常有,但是對于天災我們無能為力,既不能阻止它的發生,也不能阻止它的結束,但我們就真的什麼都做不了了嗎?
其實不是,人之是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有智慧,有思想,我們可以使用工具來造福自身,改造所處的環境,我們也可以團結起來,選出一個組織,用來合理的調配社會資源,幫助受災地區的人民度過災難,這便是政府的作用。
但是在古代,本該為百姓謀福祉,為萬世開太平的政府官員,卻因為自己的私欲,置黎民百姓于不顧。
災難來時,百姓辛苦勞作供養的政府人員,隻會搜刮民脂民膏,不懂得濟世救人,使得小災變大災,天災變人禍。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岚》中一段經典的對話,和珅對紀曉岚說“你知道不知道,行将餓死的人已經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生,隻要能活着,還什麼麸糠啊,那是好東西!草根、樹皮、泥土都可以吃!”
麸糠、草根、樹皮、泥土,百姓勞作一生,供養權貴們山珍海味,自己卻隻能吃這些連牲畜都不吃的東西。
有詩言道“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短短一句,道出了萬千底層人民難以訴說的苦痛。
三、如今的美好生活
自1949年建國到如今,社會生活,黎民百态與之從前天翻地覆,地轉星移。在時代的巨浪中,我黨政府始終堅守本心,不忘最初的願景,帶領16億中國人民走向小康之路。
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不是沒有天災,98年大洪水,08年地震,19年疫情,我們經曆的災難不比曆史上任何一段時期少,天災從來不曾離去,但百姓的生活卻是完全不同。
雖逢災難,但是我們有政府給我們作堅實的支撐,雖不敢說山珍海味,但精米良面,新鮮蔬菜總是有的,而我們口中的吃土,也從它原本殘酷的本意衍變為如今的網絡熱梗。
結語:
未來會怎樣誰也無法預測,但是我們都看到了如今的中國。我們不僅能夠吃的飽,更要吃的好,吃的健康。或許之後會有更大的挑戰在等着我們,但是沒有一個中國人民會怯懦,我們在一點點進步,在一步步地變得更好。
基辛格的《論中國》中有這麼一句話“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但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是最勇敢的人,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保護着這個中國,我們共同的家園,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免受災禍,得享幸福。
古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場面,将再也不會出現;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富者如碩鼠,貧者無所依,迎接他們的,必将是鐮刀和斧頭。
古代的生産力有限,食物也大不相同,如果古代的食物放掉今天,可能你一口都吃不下。古今吃土,一詞兩意,是以,如果是你,是願意穿越去古代吃土,還是守着自己的小口袋,在各種打折大促的節日裡吃土呢?
參考:《輕肥》《東京夢華錄》《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