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架構漫談九篇文章看軟體體系結構

從架構漫談九篇文章看軟體體系結構

      第一篇《架構漫談(一):什麼是架構?》,通過閱讀第一篇架構漫談,對架構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文中舉得兩個例子十分恰當得體,很形象的說明架構,又不顯得啰嗦累贅。在讀文章之前,看到标題本以為會講我所認為的軟體的架構,因為是軟體工程的學生,理所當然的便想到軟體架構,讀了前半部分才發現原來架構早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所認識的隻是它的一小部分。我也像大家一樣,淺顯得了解了它,其實事實上還真如文中套用的笑話Architecture is like teenage sex,everybody talks about it,nobody really knows what is it。

     文中提到架構這個詞最早是跟随着建築出現的,我有理所當然的想到下面該談如何通過建築來介紹架構了,結果我又被作者擺了一道。

     在談到什麼是架構的時候,作者引用了Wikipedia上的定義,不過我是看不懂了,從個人對這篇文章的舉例了解上,我認為正如文中所說架構在人們開始互相協調分工的完成工作和生活的時候就出現了,簡單講架構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由懵懵懂懂的,被動的去認識這個世界,變成主動的去認識,并以更高的效率去改造這個世界的方法。通過人們群居分工生活和建築的演變這兩個例子,可以感覺出架構的産生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減少時間、提高品質、更加高效的利用可利用資源。架構是對整體的分工,但分工之間必有所聯系,一個整體分為互相依存互相關聯的幾部分,幾部分同時進行更加合理利用時間,更加高效的完成。但沒有聯系的分工稱不上架構。

     套用文中的總結:什麼是架構,就是:

  1. 根據要解決的問題,對目标系統的邊界進行界定。
  2. 并對目标系統按某個原則的進行切分。切分的原則,要便于不同的角色,對切分出來的部分,并行或串行開展工作,一般并行才能減少時間。
  3. 并對這些切分出來的部分,設立溝通機制。
  4. 根據3,使得這些部分之間能夠進行有機的聯系,合并組裝成為一個整體,完成目标系統的所有工作。

      第二篇《架構漫談(二):認識概念是了解架構的基礎》,這篇文章教我們如何認識概念,并解釋認識概念的重要。看這篇文章之前,我認為概念就是對某一事物的定義,在看到那個什麼是桌子的問題的時候,我想到的回答是所有用來吃飯或者寫字等這一切需要的物體,在我認為桌子代表的很籠統,我們可以用來作這些事就可以稱為桌子,但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又覺得似對非對。概念所代表的是所需要的作用,并不是特指的東西。概念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人的需要,解決某些問題。

     在講到抽象的時候,我認為就是我們通過大腦所想象出來的,但抽象的含義卻是實際上是把不同的概念的相似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概念。真是有點不太了解。在對比容器和杯子的時候,就正确的了解出概念是指的某一作用,當我們需要解決裝東西的問題的時候,會說容器;當我們需要解決單手持握要裝東西的時候,會說要一個杯子。這也就是解決問題不一樣所産生的不同概念吧!

      認識概念就是從背後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它的作用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