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家關于遼粵大戰中的争議讨論還未結束,昨天廣東與廣廈之戰,再次出現了争議。尤其是曾繁日對于孫銘徽的墊腳犯規,引發了激烈的讨論。短時間内連續發生的“墊腳”事件,将廣東隊送上了風口浪尖。 是以今天,我就跟大夥好好聊聊“墊腳”。 需要說明的是,CBA判罰的邏輯是結果導向。簡單地說,就是裁判不會判斷你的動機,隻以結果作為依據。是以,無論是胡明軒對于趙繼偉的犯規,還是曾繁日對于孫銘徽的犯規,裁判都判罰了“違體犯規”。 的确,外界很難僅依靠一個動作,去猜測球員是否是“故意”的。這就給了外界極大的讨論空間。那麼我是如何判斷球員“墊腳”行為是否是故意的呢?
首先我會看他的動作是否“合理”,比如我在《冒死說說遼粵大戰的争議》一文中就認為,胡明軒的動作并不一定是故意的。依據是胡明軒在防守對方三分投籃時,腳的位置是在三分線内。也就是說他的動作一定程度上說是“合理”的,因為在正常的投籃姿勢下,大機率是不會落入三分線内。訓練中,不少教練會要求隊員“踩着三分線防守”,是以我說胡明軒的動作更多的來的來自于習慣。事實上,事後我也問過遼甯隊隊員對于這個動作的看法,得到的回報是“感覺不像故意的”。
當然随着籃球運動的發展,不少球員的投籃習慣會有差別,有時可能會往前跳一小步。是以我說,胡明軒有更好的選擇,而他沒有那麼做,更好的選擇就是收腳。
再看看昨天曾繁日的動作,他在防守孫銘徽三分投籃時,他的腳明顯邁出三分線外一大步。在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不合理”。是以我認為,曾繁日的行為,跟胡明軒有本質的差別。孫銘徽的暴怒,也就可以了解了。
事實上,昨天曾繁日的犯規發生之後,即便是廣東的媒體和球迷,也是無法接受的,我看到不少人在網絡上對他進行了批評。相似的例子還有“墊腳”曆史上最為有名的案例——帕楚利亞對于萊昂納德的犯規。他的腳就明顯落在了三分線之外,大機率是會對對方造成傷害的。 要知道,這樣高水準的運動員,對于身體的控制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出腳的位置。想僅用“笨拙”去搪塞,顯然說不通。當然,如果你說他們迫于壓力或是體能下滑,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那我也無話可說。畢竟真正的想法,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另一個依據是動機,就是他為什麼要“墊腳”。帕楚利亞的動機很明顯,季後賽的關鍵場次。從結果上看,這個動作确實客觀上影響了整個的戰局,甚至是NBA未來幾年的走向。而昨天廣東被廣廈領先20分,曾繁日顯然是有點“輸急眼”了。 最後,我還是希望CBA應該對類似的行為引起重視。如果一次,可以說是偶然。可如果連續發生,聯盟還不加以制止,隻會助長這樣的風氣。到時候受影響的,隻會是聯賽甚至是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