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千年的沉澱和物質文化的發展助推了明清小說的發展

我國曆代重科舉而輕藝文,文人群體以儒家價值觀念為中心,以經世濟民理想為責任,小說這種非韻文、非言志、非史傳,與市井文化關系密切的文類,一直被認為上不了台面,從用了“小”這個字就可見一斑。小說比梨園曲賦地位更低,沒有用,也沒人買。漢代班固在談及“小說家”時,将其視為“第十家”,意為三教九流之外,不入流。

明清小說啟發于元雜劇,興于明代,盛于清代,由劇本推而廣之,形成了新的潮流。一方面,随着物質經濟的發展,文人的市場化和市民化讀者群形成,造成小說這一文體獨特的發展勢頭。明代,工商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能在文學中得到反映,這是小說繁榮的重要原因。同時印刷術的進步,也對小說的流行和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另一方面,任何事物發展至高峰前,都經曆了一定的沉澱。曆朝曆代的世俗文化生活,時代思潮的流變,越來越豐富的社會視野給小說帶來極大的發展空間。比如,明清之前中國小說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神話和傳說,而先秦兩漢史書中的記人記事,也為後世小說的創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之後是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說,再加上唐傳奇和宋元話本的創作。以上這些,都為明清小說積累了一定的素材。

數千年的沉澱和物質文化的發展助推了明清小說的發展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談及神魔小說時認為: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極于宋宣和時,元雖歸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間。可見各種宗教思潮對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對于明代小說的影響。毫無疑問是巨大的,以至于: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又多一教,曰:小說。小說演義之書未嘗自以為教,而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

随着封建社會到了晚期階段,古典文學和古典科技都進入了總結階段。如:總結三國故事的《三國演義》、總結水浒故事的《水浒傳》、總結中草藥的《本草綱目》、總結手工業的《天工開物》、以及大型叢書《永樂大典》、《康熙字典》、《四庫全書》、《全唐詩》等。

是以,中國古代的叙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将叙事文學推向了極緻。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