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秦朝之前的中原大地上流傳着兩種上古奇術,一種是專門追求長生之道的方技,一種是号稱可以知曉天命的術數。
掌握這些奇術的人世代生活在沿海地區,被後人稱為是方士,而這些奇術就是曆代帝王夢寐以求的方術。
這些方術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究竟是一場騙局還是确有此事?
1936年春天,山東龍山黑陶文化的發現者吳金鼎正帶領着一支考古隊,針對龍山遺迹進行定點發掘。
在這一次的考古研究中,他們發現了大量被焚燒過的龜甲和獸骨,其上雕刻着整齊的甲骨文。
這些龜甲和獸骨的作用是什麼呢?
僅僅是用來記錄文字嗎?
那為什麼還要進行焚燒呢?
帶着這些疑問,考古隊員趕忙查詢資料,結果在先秦史書中找到了一個确切的答案,這個就是上古時期的龜甲占蔔。

這時考古隊員才漸漸發現,原來在很久之前。
真的存在過一個巫術時代,關于這個時代的故事還要從上古時期開始說起。
傳說在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前,人們認為天地之中存在的這些自然法則都是天神所操控的,這個也就我們之前說到過的“規則神格化”,他們無法對抗這些規則,隻能與自然妥協。
于是漸漸衍生出來了一些被稱為是巫的人,這些巫号稱可以與天神溝通,有着占蔔和治療疾病的能力。
比如山海經中的靈山十巫和開明六巫,手裡還掌握着傳說中的不死之藥,終日扮演着天神使者的角色,頻繁活動于天柱附近。
在王權出現之前,這些巫師就是部落的首領算是最早的一批統治者。
随着時間的推移,巫師們将原先零散的人群彙集了起來,并建立成為了最初的部落,每個部落都由巫師擔任首領,這些建立部落的巫師就三皇五帝,比如鑽木取火的燧人氏、繪制八卦的伏羲氏與發明醫藥的神農氏,這一點很好了解。
正因為有巫師這個身份,是以他們才能坐上部落首領的位置。
不過也正是因為巫師的統治,人們才他開始學會了鑽木取火、種植五谷、采集醫藥、甚至刻畫八卦,從最初的原始社會演變成為了分工明确的文明部落。
這麼看來,這些巫師确實不同于當時的遠古人,似乎真的掌握着一些說不清的能力,即使在外表上,他們也與常人不同,比如神農氏就牛首人身。
這種由巫師統治的社會形态一直持續到了軒轅氏的出現。
軒轅黃帝最初也是巫師,不過是一個有野心的巫師。
他坐上部落首領後,帶領着部落從原先的西北方向開始進攻中原,擊敗了中原上原有的炎帝部落,之後又聯合炎帝覆滅了蚩尤的九黎族,實作了統一,結束了由巫師統治的部落形态,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天下之主。
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皇帝放棄了巫師的身份,并将巫設立成為了一個職位,由專門官員負責。
按照神話傳說的記載來看,可以這麼了解,在皇帝之前是由天神下發指令給各巫師,然後巫師指導部落去執行。
皇帝統一之後也建立了與天界一樣的架構,雖然依舊會與天界互通,不過這種互通變成了由專門的官員去執行,就相當于是降低了天界的管控。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屬于神話傳說怎麼與天界溝通呢?
每當要進行占蔔時,都會有專門的巫師将所問之事刻于龜甲之上,然後再将這個龜甲放在火堆中焚燒。
龜甲在焚燒時會出現一道道裂痕和一些破損聲,他們認為這些裂痕和破損聲就天神所說的話,然後巫師通過翻譯裂痕和破損聲來傳達天神的旨意。
後來的夏朝也延續了這個傳統,既然是一個官位,巫師又怎麼會消失呢?
到了商朝,這個巫文化發展到了極緻,現在出土的龜甲和獸骨基本上都是出自于殷商遺迹中。
之前的朝代是每當遇到大事才會占蔔,但商朝是不管什麼事都要占蔔,逢年過節還要問候一下。
物極必反,轉折點就發生在商朝的帝王帝辛身上,也就纣王。
其實纣王在正史中并沒有那麼不堪,因為商朝的曆代帝王過于迷信天神,使得百姓也繼承了這個傳統,這也就導緻巫師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甚至有了要替代王權的迹象。
為了避免巫師奪權,帝辛繼位後開始刻意減少祭祀和占蔔,甚至一度廢除了巫師這個職位。
這樣的舉動直接引發了大臣與王權之間的抗衡,代表王權的帝辛開始反對神權,代表貴族的巫師開始反對王權,整個商朝内部混亂不堪,也就這個時候,旁邊的周朝伺機出動,一舉覆滅了内憂外患的商朝,随着商朝的覆滅,巫師也不再被重視,逐漸流落于民間。
周朝衰敗後,中原大地上掀起了一場百家争鳴,各派思想家紛紛尋求救世之道,在當時依舊存在很多。
不是,大多都生活在齊國,不過因為經曆了一次覆滅,失去了一些核心内容,這個時期的巫師隻會每日養生和祭祀,但為什麼這麼做他們也說不清楚,是以根本沒有能力與諸子百家争辯。
一直到了戰國末期,齊國出現了一位叫做鄒衍的思想家,他将巫師的行為與陰陽、五行結合,創立了陰陽家思想,并與當時興起的方仙道共同創立了修仙理念。就在這個時候,原本的巫術成功轉型成為了方術,并在齊國和燕國兩地掀起了一陣尋仙的熱潮。
鄒衍以陰陽主運顯于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
兩國都屬于沿海國家,這些來自于陰陽家的方士基本上都生活在沿海地區。
他們宣稱在渤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分别叫做蓬萊、方丈和瀛洲,這三座神山上的宮殿都是由黃金和白銀打造的,這裡的主人就是長生不老的神仙,山上到處都是不死樹和不死藥。
為此,齊威王、齊宣王與燕昭王還曾多次入海尋仙,希望可以長生不老。
第一次派了陰陽家的方士,結果他們回來之後說船隻無法靠近神山,齊威王不信,随後又安排親信與陰陽家的方士連續出了幾次,結果每次回來的人都說看到了神山,但離得很遠,船隻一靠近神山就消失了,又會出現的更遠,有點像是海市蜃樓。
秦始皇大一統之後,并沒有萌生尋仙的想法,但在公元前211年,也就秦始皇36年,接連發生了兩件怪事。
在這一年,有一顆隕石落到了東郡這個地方,奇怪的就是在隕石上刻着一行字,叫做“始皇帝死而地分”,難道這是在暗示什麼嗎?
沒過多久,秦朝的一位官員在外巡途中突然遇上了一位蒙面人,蒙面人給了官員一塊玉璧,讓他交給嬴政,并讓他帶一句話,叫做“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得知。
此時之後派人徹查玉璧的來龍去脈,結果調查之後發現這塊玉璧是自己曾經親手丢到渡江之中的,這怎麼回事呢?
無奈之下,嬴政開始寄希望于戰,也就這個時候才萌生了尋仙的想法。
先是派了一位叫做韓終的方士入海,結果去了之後就沒回來。
随後又派了徐福前去,結果又沒回來。
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位叫做盧生的人,說自己可以替大王入海尋藥,不過這次卻是回來了,沒拿到藥帶回來一句話叫做亡秦者胡也。
于是就出現了蒙恬伐胡的事件。
當時的秦朝算是遵循了法家思想,立法嚴厲,盧生也知道如果找不到藥自己就活不成了,于是就連夜潛逃。
嬴政知道後大為震怒,沒想到自己千古一帝被連續騙了三次,為了洩憤,直接将鹹陽城内的460多名方士處死,燒毀了所有方士書籍,這就是後來的焚書坑儒事件,實際上坑殺的是方士。
這一次陰陽家方士幾近滅絕。
不過沒了一個秦始皇,又來了一個漢武帝。
劉徹也是一個尋仙狂徒。
在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一位叫做李少君的方士,他說自己在海中看到過神仙,叫做安期生。
安期生在吃一個大棗,多大呢?
就像寒瓜一樣,這個寒瓜就西瓜。
漢武帝連忙問:在哪個海?
李少君說:“在渤海”。這處仙境就秦始皇苦苦追尋的蓬萊。
兩人一拍即合,開始了尋仙之路。
之後漢武帝開始廣納方士尋找奇人,與李少君一同前去尋仙。
結果僅僅在齊地,也就齊國這個位置就報名了一萬多人,其實也就是陰陽家的那些巫師,例如少翁、栾大、公孫卿等人都陰陽家的後代。
結果呢當然什麼也沒有找到。這些方士,一年祭祀了三萬多,也沒能讓漢武帝長生不老。
不過有一點挺奇怪的,就算是什麼也沒找到,在漢武帝之後的曆代帝王,也同樣重用這些方士,這一點比較讓人費解,找了近百年都沒找到,為什麼還沒有絲毫懷疑呢?
漢武帝之後,這些方士轉變了思路,用一些比較難懂的話、一些隐語對未來進行預言,就類似于推背圖之類的。
比較有代表意義的就《太平清領書》出現于漢順帝時期,據說是于吉創作的。
到了後來,王莽和漢光武帝劉秀還借助過這個本書中學術稱帝,就像是黃袍加身那樣,說自己并不是篡漢,而是天命,暗示自己即将成為帝王。
漢朝算是将方術發展到了極緻,在後漢書中還專門列有方士列傳,華佗、左慈、于吉等人都被列在其中。
從這時候開始,陰陽家的方仙道繼續傳承,被後世的道教汲取,形成了獨特的修真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