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

古代狀元的官到底有多大?事實上雖然說狀元不是一個具體的官職,但是其背後代表着的官職能夠有多大,可以說是沒有上限的,也正是因為狀元這個身份代表的官職足夠吸引人,是以古代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中,無數人都在向着狀元這個終極目标努力奮鬥。

也許我們單純說狀元背後代表的具體官職有多大,是比較晦澀難懂的,但是我們結合一些曆史背景,一起來分析一下能夠考中狀元的艱難程度,以及高中狀元之後帶來的特殊榮譽,也許我們就能形象深入地了解狀元官有多大了。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

考狀元的艱難程度

在古代,想要考狀元,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支援自己讀書,對于那些過于貧困的人家,是不可能有錢支援孩子讀書去考狀元的,但凡能夠支援子孫讀書考狀元的家庭,在古代一般經濟條件都算得上中上水準了,比如當年曾國藩以及他的父親能夠一起讀書考狀元,背後就得益于曾國藩的祖父有一片田地支撐,要不然是不可能有錢供兩人讀書的。

就算是讀書考中了舉人或者進京成為京官之後,要是沒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收入,單純靠着京官的俸祿生活,還是入不敷出的,畢竟古代官員十分講究排場,要是家中沒有一定的積蓄,讀書讀不了,在京城做官也難以熬出頭。

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之後,确實就可以開始讀書,準備考取狀元了,但是從開始讀書到考取狀元之間,相隔甚遠,首先第一步需要搞定的就是考取童生,童生是在縣裡考的縣試和府試,通常這兩種考試能夠考中的都是童生,隻是級别不一樣而已,前者水準差一些,後者水準高一些。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

但是我們可不能小看這一級簡單的童生選拔,在整個清朝曆史上,總共的童生加起來也才三百多萬,相當于一年也就隻有一萬多個童生而已,而清朝人口最多的時候,高達四億人口,在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中,選擇出來一萬多人成為童生,難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成為童生之後,才算基本開啟了科舉考試之路,随後就能參加院試,院試考上之後,才能成為秀才,在古代一旦成為秀才,就可以免除自己的賦稅勞役了,是以對于很多讀書人而言,能夠考上一個秀才,都是很不錯的。

成為秀才之後,得以參加鄉試,在鄉試中考中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舉人了,基本上在古代一旦成為舉人,就算今後沒有繼續考中,在地方上也是相當厲害的了,要是家裡有點錢或者關系,幫助自己進入官場,那麼混一個縣令之類的官員還是有希望的,就算沒有當官,在當地做點生意什麼的,也會得到大家支援,畢竟舉人的身份,已經有很多特權,比如見到官員都是可以不用下跪的,犯罪也要從輕處罰。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

成為舉人之後,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一個人在科舉考試這條道路上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是以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年範進中舉,周圍人又是送錢又是捧場的,他高興過度瘋掉也是正常。這就是舉人的魔力所在,不過要是想要繼續發展,則還是需要再參加科舉考試繼續深造的。

一般舉人雖然可以保證衣食無憂了,可是想要當大官,必須要成為進士方可,比如清朝時期的左宗棠,就是舉人出身,一直考不上進士,是以十分郁悶,要不是他能力過分突出,想要有後來的成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在整個曆史上,都屬于一種特殊的存在。

舉人參加的考試,就是會試了,後來有的皇帝擔心考生作弊,在會試之後又加了一個考試,就是殿試,通常殿試都是皇帝親自出題甚至親自監考的,學生想要作弊,就不太可能了。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

會試的第一名稱之為會元,不過這個會元基本上沒有多少用途,會試當中考上的就已經是進士了,至于後來的殿試,基本上就是走一個流程,分出一個等級而已,能夠參加殿試的,一般也就三百人左右,其中前三名稱之為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通常探花的評判十分嚴格,除了成績好之外,還要長得帥方可。

第四名到一百名左右稱之為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百名到結束,稱之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般能夠成為進士的,在官場上的發展前途就已經不可限量了,能夠成為狀元,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了,其實在殿試之外,有的朝代還會舉行更高層次的考試,比如宋朝時期的制科以及清朝時期的庶吉士選拔考試,都是更進階别的考試,清朝時期有非庶吉士不能當大學士的說法,也就是最後對進士們的一次選拔考試了。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

狀元官有多大

正是因為考狀元的整個過程太複雜和艱難,是以從隋唐時期有了科舉制度開始,到最終清朝結束,曆史上總共前前後後文武狀元一起加起來,也才777個而已,要是加上太平天國時期唯一的一個女狀元傅善祥,曆史上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也才778個狀元而已。

平均下來一年多時間才産生一個狀元,而當時參與科舉考試的人每年數量高達幾十上百萬,要在如此多的考生當中成為第一名,難度有多大,基本上不需要我過多贅述了。

既然想要考上狀元難度這麼大,那麼考上狀元之後的官職有多大呢?事實上這才是大多數讀書人所追求的終極目标,一旦考上狀元之後,代表着的未來以及官職,就是無可限量、沒有上限的。

根據相關史料統計,唐朝時期共出現了147個狀元,其中有5名宰相,8名尚書,剩下的就算再差,基本上也是副國級的官員了,因為唐朝的官階比較低,是以在唐朝時期就算宰相,也僅僅是正三品官員而已,在其餘朝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大多數時候,能夠成為狀元的,最少都能做到一二品的官員,其官職有多大,就比較清晰明了了。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

結語

總而言之,狀元雖然不是一個具體的官職,但是一旦成為狀元之後,也就意味着你将會成為國家重要上司,成為宰相之類的官員,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成為宰相,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了,其官有多大,還需要過多言語麼?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