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良玉雖手握重軍,卻不願意支援臨死的崇祯,說他是忠臣實在不妥

崇祯是一個悲壯的皇帝,因為他空有一腔重振國家雄風的熱血,卻沒有辦法充分發揮,明朝的官場環境徹底束縛了崇祯的雄心壯志,最終他隻能自挂煤山而亡;崇祯是一個自負的皇帝,因為不管是魏忠賢,還是袁崇煥等人,都被他斬殺了,以至于無人可用;崇祯還是一個孤獨的皇帝,因為在明朝即将滅亡的時候,居然沒有人願意為他賣命。

原本在李自成還沒有徹底攻入北京的時候,崇祯皇帝就曾委以左良玉重任,希望其能夠率領他的八十萬大軍來援助崇祯,可是左良玉接到指令之後,始終不願意去支援崇祯,這是為何呢?

左良玉雖手握重軍,卻不願意支援臨死的崇祯,說他是忠臣實在不妥

崇祯之死

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感覺大明朝已經快不行了,李自成的農民軍乘勝追擊,已經快把京城徹底拿下,崇祯快堅持不住了,此時他希望有一個得力幹将來支援自己,保住明朝的江山社稷。

當他放眼四望之後,卻發現自己幾乎無人可用了,最終隻能把希望寄托在左良玉父子身上,于是崇祯封左良玉為甯南伯,還把平賊大印交給了左良玉的獨生兒子左夢庚,希望父子二人能夠進京勤王,控制住李自成,防止大明滅亡。

左良玉父子在接到指令之後,遲遲不願意出兵,後來崇祯沒有辦法,又專門安排左懋第去催促左良玉父子出兵作戰,可是他們依舊沒有任何出兵的意思。就這樣,時間稍縱即逝,到了三月十九的時候,李自成已經打到崇祯的皇宮外了,此時想要改變什麼,幾乎已經不太可能。

左良玉雖手握重軍,卻不願意支援臨死的崇祯,說他是忠臣實在不妥

崇祯在絕望中将自己的女兒賜死,随後殺了自己的兒子,賜給老婆白绫讓其自我了斷,最後自己也絕望地自挂煤山,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崇祯的去世,意味着大明朝也徹底滅亡了,盡管後來還剩下一下明朝宗室建立的小政權,但是想要重振雄風,基本不太可能了。

據說當時左良玉手中有80萬大軍,完全有實力和李自成一比高下,為何左良玉卻始終不願意出兵,眼睜睜看着崇祯就這樣死去呢?

左良玉為何不願意出兵

一個人不願意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麼複雜的原因和曆史背景,最後其實都可以簡單歸納為兩個原因,一個就是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情,另外一個就是不想去做這件事情,毫無疑問左良玉不願意出兵,也逃不開這兩個原因。

左良玉雖手握重軍,卻不願意支援臨死的崇祯,說他是忠臣實在不妥

我們首先來分析第一個原因,左良玉當時雖然擁有号稱80萬的大軍,可實際上在朱仙鎮一戰之後,左良玉軍隊的實力就大打折扣了,至少軍隊中的大多數精銳,在朱仙鎮一戰中,都已經犧牲得差不多了。

後來雖然左良玉的軍隊也在短時間内迅速恢複了士兵數量,可是這些士兵大多都是他們強取豪奪而來的,論戰鬥力沒有戰鬥力,論對左良玉和明朝的忠誠度也沒有忠誠度,這樣的一支軍隊,雖然号稱八十萬大軍,可是真正有戰鬥力的,能否達到十萬,都是一個未知數。

在這樣的實力情況下,左良玉作為軍隊的首腦,表面上天不怕地不怕,虛張聲勢說自己有八十萬大軍,可要是真槍實戰起來,左良玉瞬間就慫了,因為他自己最清楚自己軍隊的實力,想要和李自成的百萬農民軍抵抗,勝算實在太小,與其抱着這點接近零的希望去為崇祯賣命,左良玉還不如儲存實力,将來為自己謀求一條生路。

左良玉雖手握重軍,卻不願意支援臨死的崇祯,說他是忠臣實在不妥

當然了,上邊所分析的客觀原因,是說左良玉軍隊實力不足,這确實也算得上是一個重要原因,不過并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勝利與否是實力問題,出兵與否,才是态度問題,左良玉沒有出兵,更多的原因還是他不想出兵。

左良玉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實際上早已經對崇祯和明朝産生異心了,他早已對崇祯失望透頂,不想再做無謂的犧牲了,而之是以會對崇祯失望透頂,一方面是此時的左良玉有了野心,另外一方面是崇祯一貫的做事風格,确實就比較容易得罪别人。

左良玉有一個伯樂楊嗣昌,當初左良玉能夠迅速成長起來,靠的就是楊嗣昌的提拔,可是在左良玉做大做強之後,野心也增加了,後來崇祯打算讓楊嗣昌代替左良玉接管其軍隊,左良玉是以對楊嗣昌和崇祯都懷恨在心,最終眼睜睜看着楊嗣昌被張獻忠打敗,并且被活活氣死,左良玉也不願意出手相助。

在楊嗣昌去世後,崇祯當然也對左良玉進行治罪了,也就是這次治罪,加深了左良玉對崇祯的恨意,後來當崇祯重新開機左良玉之後,他對崇祯早已失望透頂,隻想借機發展自己的勢力,并不想繼續為崇祯賣命了,是以當崇祯下令讓他支援自己的時候,左良玉視若罔聞,袖手旁觀。

左良玉雖手握重軍,卻不願意支援臨死的崇祯,說他是忠臣實在不妥

左良玉算得上忠臣麼?

通過上邊對左良玉的一些行事風格的分析,我想關于左良玉是不是一個忠臣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已經十分明顯了,所謂忠臣,就是對皇帝始終忠誠,沒有任何理由和原因地服從皇帝的指令。

左良玉很明顯不是這樣的人,他不僅不服從崇祯的指令,對崇祯這個人就更加談不上什麼忠誠度了,在危難之中,他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崇祯的利益,要說他是忠臣,實在有些贻笑大方了。

事實上在曆史長河中是有很多忠臣的,比如南宋時期的嶽飛,明明知道宋高宗想要對自己不利,他還依舊堅持服從趙構的指令,回到南宋朝廷接受不公平的對待,這算得上是忠臣。

諸如左良玉這種擁兵自重,眼睜睜看着皇帝走投無路,卻坐視不管的臣子,不管從什麼意義上,都算不上是忠臣,當然有人說左良玉當時也是迫不得已,這個我就不敢過多評論了。

左良玉雖手握重軍,卻不願意支援臨死的崇祯,說他是忠臣實在不妥

結語

崇祯最後的結局,從客觀理性的角度來看的話,實際上也不能全部怪罪左良玉不去支援他,因為按照當時的實力情況來看,就算左良玉去支援崇祯,也不一定有什麼作用,再說了,以崇祯的水準和為人,就算是戰勝了李自成,明朝也還會被另外的千千萬萬李自成戰敗,這一切隻是時間的早晚問題而已!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