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近期,新能源車企陸續交出了2021年的銷量成績單,成績有些令人大跌眼鏡:比亞迪61萬輛;小鵬9.8萬輛;蔚來9.1萬輛;理想9萬輛。

廣告做得震天響的“新能源三子”沒一家銷量超過10萬。

不看絕對值,看增長率。2021年,全國新能源車銷量從2020年的136萬增長到2021年的340萬,市場增長率高達245%。

2021年,比亞迪、小鵬、蔚來、理想增長率分别為:338%、362%、210%、281%。蔚來銷量僅9.1萬,增長率僅210%,還沒跑赢市場平均增長率245%,可能是去年表現最差的新能源車企了。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不知道李斌看到這樣的成績會有什麼反應?前段時間,他還在某論壇上挑釁所有油車車主:“我搞不懂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買油車,除了搞一身汽油味還有什麼好處?”

這次,銷量給了他答案。

蔚來:營銷之王

蔚來從創業之初,便定下了高舉高打的品牌政策,宣稱要做中國新能源汽車裡的BBA(寶馬、奔馳、奧迪)。蔚來汽車的售價均在40萬以上,價格上确實“媲美”BBA。

但值得懷疑的是,蔚來汽車究竟有什麼核心技術支撐40萬的售價?寶馬的操控、奔馳的豪華、奧迪的四驅,是BBA賴以名揚世界的核心競争力。

提到蔚來,我們能聯想起的隻有服務——跟車輛技術沒有一點關系。

李斌诠釋蔚來服務時說:“如果你在購買一輛蔚來,你不僅僅是在買一輛車,而是在買一張通向新生活方式的門票。”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最早一批購買蔚來的車主享受到了服務紅利,享受到了免費加電、免費保養、免費救援、免費維等的服務,這批車主成了“蔚來教”到處免費給蔚來做廣告,畢竟如此貼心服務确實香。蔚來“服務好”的名聲在車友圈傳開。

後來,據說一輛車的維護成本每年要花掉5萬元,蔚來不堪重負,把免費服務改成了收費套餐。去年又細分成“能量無憂”和“服務無憂”兩項服務,前者1.08萬/年,後者1.48萬/年。

高喊蔚來服務好的車主基本是第一批享受免費服務的那幫人,後入坑的車主默不作聲,他們享受蔚來服務每年要花2.56萬元。

蔚來做服務營銷的思路和小米很像,先培養一批死忠粉,打開市場,進而“割韭菜”,玩的是粉絲經濟。愛蔚來的人愛得要死,不愛的人永遠不會購買。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蔚來的飯圈文化相當誇張。去年8月,有名蔚來車主在使用自動駕駛功能時,不幸身亡。一石激起千層浪,對蔚來誇張營銷的質疑聲四起。死者家屬稱“蔚來涉嫌毀滅、僞造證據”。

蔚來粉絲迅速分化成兩大陣營:一派譴責蔚來誇張宣傳,誤導了車主;一派表示了解、包容蔚來。

搞到最後,500名支援蔚來的車主發表了一篇聲明《蔚來車主對NP/NOP系統認知的聯合聲明》強調:“我們非常清楚蔚來輔助駕駛系統不是自動駕駛,蔚來公司從未對車主進行誤導宣傳。”

粉絲用《聯合聲明》的方式給車企站台,蔚來獨一份。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聯合聲明》很快遭到1萬多名蔚來車主的反對,他們發表了《駁‘蔚來車主聯合聲明’》,500對10000,一目了然。500名粉絲應該是免費享受服務的車主,10000多名反對者應該是後來交費享受服務的車主。

越來越多的車主對蔚來服務感到了不滿、不值,蔚來辛苦建立起來的“服務好”人設,正面臨崩塌。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除了普通粉絲群體外,蔚來還培養了一批富豪車主組成的“蔚來EP Club”。據蔚來門店銷售表示:“這是高端社交圈,裡面的人非富即貴。”

想要加入“蔚來EP Club”需要購買一輛998萬的EP9,實際上這輛超級跑車沒有真正公開發售過,僅作為禮品送給過馬化騰、雷軍、劉強東等六位投資人。

其他人如果想加入,需要推薦其他車主前來購車,買夠1000萬後即可入會。

把非富即貴的車主聚在一起,聯合為蔚來站台,蔚來不愧是營銷之王。

營銷費用是研發的兩倍

第一眼看到蔚來汽車的人,或許大都會有這樣的感慨:這車挺漂亮,科技感十足。在這個看“顔值”的時代裡,蔚來汽車靠外觀吸引了不少購車小白。

其實,懂車的老手會把蔚來歸類為“殼子車”,專指那些空有外觀,實際品質一般的車。

和比亞迪相比,蔚來在研發上投入長期落後。2021年第二季度财報顯示,蔚來營銷費用是研發費用的兩倍!錢都花在營銷和培養粉絲上了。

粉絲經濟很容易觸達天花闆。企業早期通過培養粉絲擷取一批忠實使用者,賺取第一桶金,無可厚非。但随着使用者規模的成長,新使用者的加入是市場行為。

就如蔚來的免費服務,隻能覆寫很小一部分車主,一旦車主數量增多,蔚來無法承擔成本,隻能改為收費,收費就是市場行為,無粉絲忠誠可言。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不少買了蔚來的車主開始後悔。一位北京車主吐槽說:“蔚來EC6辨別續航610公裡,銷售跟我說至少跑420公裡,結果我實際隻能跑300公裡。我送朋友去機場,來回90公裡,蔚來掉電200公裡。”該車主憤憤表示:“都說要支援國産,我支援了,結果蔚來騙我。”

蔚來的粉絲經濟,營銷玩法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

蔚來曾被喻為“新能源三子”之首,銷量長期領先小鵬和理想,但2021年的銷量實實在在打了蔚來的臉,小鵬銷量9.8萬,理想9萬,蔚來僅9.1萬,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

反觀比亞迪61萬輛。比亞迪長期被人吐槽“名字土”“小毛病多”,但人家實實在在搞研發,“三電”技術全是自研。

電池是自研的“刀片”磷酸鐵锂電池;電控是自研的永磁同步電機;電控是自研的SiC MOSFET。别管是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至少這種精神值得學習。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一年9萬輛車,為何要建二廠?

去年6月,李斌在汽車論壇上表示,蔚來二廠已在建設中,預計2022年第三季度投産。一年隻賣了9萬輛車,一廠的産能還未滿載,就着急建二廠,蔚來究竟在幹什麼?

以上海特斯拉工廠為例,上海特斯拉2020年産能已達50萬輛,也沒聽說特斯拉要在中國建二廠。蔚來一年賣9萬輛就要建二廠了。實在有點奇怪。

汽車制造業有個常識:一家汽車工廠每年需要生産20萬-40萬輛汽車才能扭虧為盈。豐田、福特、奔馳等世界一流車企都遵循這個規律,一家工廠産能沒有滿載就不會開下一個工廠。

比亞迪想做新能源界的華為,蔚來隻想做小米

一年9萬輛的蔚來一廠距離最低目标20萬,尚且差11萬,遠沒有達到扭虧為盈的水準,建個二廠豈不是虧得更厲害?

這種情況下,堅持建二廠的真實原因,或許隻有李斌自己知道了。

作者:江左佑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