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有不少能人志士一心報國,甚至為此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意志相當薄弱,輕而易舉地就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與革命事業。
正文
在解放戰争勝利後,國黨殘部逃往台灣,還占領了海峽中的大大小小多個島嶼,試圖負隅頑抗。
在1957年12月17日,原我軍福州軍區的63師師長張清榮,跳上了一艘漁船,躲過我軍的耳目直接駛向了老蔣所控制的金門島。
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叛逃的副師級以上幹部,張清榮的行為非常惡劣。

然而還沒等我黨對他進行清算,張清榮竟然就被老蔣槍決,不得不說,這真是自作自受。其實張清榮的叛變從最開始就早有預兆,一開始張清榮加入我軍的時候,意志顯得非常高漲,對地主财主從不手軟。
但後來大家逐漸就開始發現,張清榮想做的隻不過是宣洩自己心中那份對地主階級的怨恨,如果不涉及到這一點的話,他基本不會産生什麼熱情。
不過他的履曆還是相當精彩的,先後參加了抗日戰争與解放戰争後,張清榮還投身于北韓戰争之中成為了人民志願軍。能經曆這麼多戰火的洗禮,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證明,張清榮經過九死一生之後,自然也成長為了一個優秀的将領,從北韓戰場歸來之後他已經成為了炮兵師的副師長,前途非常光明。
我國在1953年10月16日開始對糧食進行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給小農經濟帶來了很大的轉變。而張清榮作為副市長衣錦還鄉之後,開始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為親人謀私,号召同鄉人抵制政府的統購傾銷的政策,還對政府施壓,弄得官民關系非常緊張。上級首長知道此事後,立刻對張清榮予以批評,并且給他記大過一次并勒令其向政府道歉,張清榮心裡對此很不服氣。
1955年大授銜儀式上,
張清榮被授予中校軍銜,這個職位似乎有些偏低,而正是是以,張清榮心中對組織的不滿得以越來越嚴重。
張清榮前後經曆了這麼多場戰争,參軍17年最終卻隻獲得中校軍銜,确實好像有些不公平,然而深究原因也都是張清榮自己的問題,如果不是他之前作風不正被記大過的話,恐怕至少也能拿到一個少将軍銜。
其實在那之後張清榮又得到了組織的重點栽培,擺在張清榮面前的依然是一條通往将軍職位的康莊大道。他先是進入炮兵軍官學院學習,之後又被派去福州軍區擔任要職,為他積累軍功獲得晉升的機會。可以說國家對他寄予厚望。
誰知道心存怨念的張清榮到了福州軍區之後就開始有了異心,他的腐朽本質也逐漸開始暴露出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
我黨對軍銜的頒發非常嚴格,不僅要考慮到資曆和戰功,還要關系到個人作風和革命意志。
有些将領在打下江山之後就開始信念腐朽,認為自己既然立下了這麼多的戰功,就應該去玩樂享受,張清榮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當時我國軍隊一直在提倡節儉的作風,就連主席和總理也和人民群衆一樣艱苦奮鬥,然而張清榮卻不這樣想。
張清榮心裡面所想的就是當初衣錦還鄉之時那樣,靠自己的地位來謀取私利,在我黨這邊他無法達成自己的目的,于是就做出了投敵的行為。
終于在某一天,張清榮像我們開頭提到的那樣坐上一艘漁船來到了金門島,而老蔣得知一位我黨副師長前來“投誠”,自然是大為激動。他親自下令,用黃金美女來獎勵他這種行為,甚至還派專機把他接到了台灣親自為他舉辦歡迎會。
張清榮一到台灣就有了500兩黃金和一位專門服侍他的美女,還被授予上校軍銜,并且老蔣暗示他之後肯定會讓他坐上更高的位置。
一時間張清榮春風得意,甚至改掉了自己的名字,叫作“
張春生
”,寓意是
枯木逢春,宛如獲得了新生
。
我黨對此自然非常失望,震怒之下指令有關部門立刻展開制裁。當時的公安部長羅瑞卿負責此事,他認為為了這樣一個人動用我們在台灣的眼線有些浪費,于是先選擇按兵不動。結果老蔣先對張清榮起了懷疑,他指令大陸的國軍特務調查一下張清榮的背景,結果被羅瑞卿欽截取了電台信号,他靈機一動定下了一個反間計,錯反了那個特務,向老蔣發送了一封電報,内容寫上張清榮的家屬安然無恙,恐怕是我黨安排的特務。
結語
此時張清榮正在台灣享受自己神仙般的日子,老蔣早就已經看他有點不順眼。收到電報之後立刻下令将他逮捕審訊,張清榮一直說自己是冤枉的,然而老蔣疑心如此之重,又怎麼會相信他的說法,最後給他定一個受我黨毒害太深的罪名,将他秘密處理。
張清榮叛變革命時以為能夠獲得高官俸祿,最後卻迎來了如此下場,可見叛徒在哪裡都不會受到歡迎,無論是誰都對牆頭草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