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魏衆将不敢上,夏侯淵:他是我家親戚

“長闆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兵”這句唱詞是對張飛張翼德長坂坡當陽橋上喝退曹操大軍的描寫,簡簡單單兩句話将張飛的神采奕奕,威名所緻展現的活靈活現,但是當時面對百萬之衆,曹魏衆将為何不敢上前?其實是張飛的身份大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魏衆将不敢上,夏侯淵:他是我家親戚

長坂坡之戰

繼新野和博望坡接連兩次使用火攻大破曹軍之後,曹操不肯善罷甘休,親率大軍前往攻打劉備,劉備勢單力薄不敢與之相拼,于是放棄新野走襄陽,萬餘群眾不肯棄之,扶老攜幼追随劉備,襄陽城下,蔡瑁不肯開城迎接,反令弓弩手放箭射傷百姓。

而後城中守将魏延不滿,殺了守城官開門迎接劉備之時劉備卻感覺難辭其咎而聲稱“我不入襄陽”随後帶大軍離去,由于群眾甚多,軍隊行進緩慢,一天不過十餘裡,入夜,曹操大軍率部偷襲營寨,混亂之中軍隊沖散,次日,軍隊損傷大半,二位夫人不知去向。

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魏衆将不敢上,夏侯淵:他是我家親戚

趙雲則于亂軍之中苦苦尋找,斷壁殘垣之處找到阿鬥與夫人,而後夫人為報阿鬥周全,身投枯井而死,趙雲懷抱阿鬥,絕境之中大戰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橫沖直撞,所向披靡,将曹操五十多員戰将斬于馬下,砍倒大旗兩面,殺得曹操大軍聞風喪膽。

而後懷抱阿鬥來到當陽橋頭,已經是筋疲力盡,與張飛完成交接之後駕馬離去,隻留張飛一人獨守長坂坡,彼時曹操大軍已到,曹操早就聽關羽說過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将人頭,猶如探囊取物,是以不敢貿然出擊。

恰逢此時張飛大吼一聲“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一聲吼雄渾有力,落地有聲,喊得曹操虎軀一震,更是不敢上前,于是就看了一眼身旁的夏侯傑,讓其出戰。夏侯傑畏畏縮縮,不敢上前,張飛見狀,吼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魏衆将不敢上,夏侯淵:他是我家親戚

這一聲直接吓得夏侯傑肝膽俱裂,口吐膽汁跌下馬來,看到這個情況,位于軍隊最前面的曹操轉身就跑,百萬大軍也群起撤退,丢盔卸甲,踩死踩傷者無數。

就此而看,曹操坐擁八十萬大軍,良将千員,怎麼能被張飛一人喝得四散而逃呢?其實除張飛自身的威懾力之外,還有其他幾層原因,其中還關系到張飛的身份。

“粗中有細”的張翼德

首先是張飛雖然隻一人立于當陽橋頭,但是卻提前下了一道指令“各引一隊人馬,砍下樹枝拴于馬尾之上,相向而行,以作伏兵”也就說,但是的曹操站在張飛對面,看見林中塵煙四起,以曹操平生多疑的性格,懷疑對面是陷阱,是以不敢出擊。

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魏衆将不敢上,夏侯淵:他是我家親戚

可見,張飛并不像世人口中描述的那樣莽漢一條,關鍵時候會動腦子,懂得使用孫子兵法中的疑兵之計,加上曹操的過分多疑,可以說這假的伏兵也是曹操撤退的原因之一。

多方影響的外部原因

當然上述自身原因肯定站不住腳,區區伏兵之計安能阻擋曹操八十萬鐵騎,況且曹操手下有數名響當當的大将,但究竟出于何種原因讓這些人不敢上前作戰呢?

首先是大将文聘,文聘作為第一個到達當陽橋的大将,為什麼不敢上前與之一戰呢?首先是其自身的原因,文聘,原屬劉表賬下大将,後來投降了曹操。

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魏衆将不敢上,夏侯淵:他是我家親戚

當時趁夜偷襲劉備,劉備見到他絲毫不懼,罵道“景升兄何處虧待于汝?竟敢背主求榮?才投降曹操又來追殺雇主兄弟,良心何在?廉恥何在?”罵的文聘無言以對,而後張飛趕到,正要一戰,文聘卻灰溜溜地逃走了,可見文聘自覺沒有臉面與故主之兄弟交手。

其次,就算文聘撕破臉皮,襄陽城之中剛和魏延打個平手的他也是鬥不過張飛的,張飛見他可能還會因為仇恨而下手更狠,而他初投曹操,白白戰死也沒人心疼,是以并未第一時間出手。

除文聘之外張遼和許褚也是曹操手下一員猛将,關雲長見張遼曽言“此人不下于我”也就是說,真正動起手來張遼是可以和關羽打成平手的,也就是說,張遼是可以壓張飛一頭的。

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魏衆将不敢上,夏侯淵:他是我家親戚

此外還有裸衣鬥馬超的大将許褚,要知道,當時張飛和馬超相鬥,是從白天鬥至夜晚,夜晚又打至白天,兩人交戰百餘回合未曾分出勝負,而許褚因保護曹操和馬超相鬥之時,更是打斷了雙方的武器,最終許褚護主心切并未戀戰。

可見,此二人戰力都和張飛不相上下,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為什麼就是沒有出戰呢?首先還是橋對面的塵土,因為蜀國的軍師諸葛亮可是智慧的化身,他們并不知道此記出自張飛,更多人願意相信是出自孔明之手。

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等慘痛教訓還曆曆在目,縱使兵馬衆多,孔明略施小計便打敗而歸,是以不僅是張遼,還有李典,曹仁等諸多将領都不敢輕易前來交戰。

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魏衆将不敢上,夏侯淵:他是我家親戚

張飛的特使身份

此外還有一點原因也緻使曹魏衆将不敢和他交手,那就是張飛的另一個身份,首先要說到一個人,那就是夏侯氏,她不但是張飛的妻子而且還是夏侯淵的侄女,當時鬧饑荒,夏侯淵“棄幼子而活亡弟孤女”這裡的孤女就是夏侯氏。

而後來,夏侯氏外出樵采,機緣巧合成了張飛的妻子,而後所生下女子又嫁給劉禅,成了蜀國的皇後,是以說,其中的關系還是比較錯綜複雜的。

曹操與夏侯一族的關系很是密切,多名戰将都來自夏侯一家,長坂坡時的夏侯淵和夏侯惇兄弟二人抛開政治立場不看,都應該是張飛和夏侯氏的叔叔,說白了都可以算作一家人。

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魏衆将不敢上,夏侯淵:他是我家親戚

總不可能讓夏侯淵和張飛拼個你死我活,留下自己侄女一人孤苦伶仃吧,而至于李典等别的得力戰将,應當都能認清楚曹操與夏侯家這樣關系密切的現狀,而夏侯淵和張飛的關系不能說完全知道但是起碼也有所耳聞。是以衆将都有與張飛對戰之心。

直至曹操撤兵,張飛斷了當陽橋,衆将發現之後報告給曹操,曹操才知道又中計了,如果沒有夏侯氏這一檔子事,曹操興許會直接殺過當陽橋,活捉劉備也不是沒有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