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期塞外衆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可以說,“五胡亂華”大概是中原漢人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在此期間,許多漢人被大規模的屠宰烹饪。入侵中原的胡人十分野蠻,其中,以羯族、白種匈奴、鮮卑三族最為兇惡。甚至,漢族一度被逼迫到了即将滅絕的地步,三族之首的羯族殘忍的手段更是令人發指。

關于羯人的起源,史學家衆說紛纭,但是,七十年代以來,衆人的意見有了基本的統一。他們認為:羯人是中亞地區康居人,這其中,不包括被當時康居人所征服奴役的南部居民。到了東漢時期,康居隸屬于匈奴,此時,又有一部分匈奴人成為了羯人,後來,定居在蒙古,再南遷于黨武鄉一帶。進入塞内後的羯人保留着原部落的組織和習俗,有一大一小兩個首領。
作為遊牧的少數民族,羯族在晉朝時期,還保留着遊牧經濟,但是,随着東漢時期跟随匈奴内遷,農業經濟比重越來越大,此時的羯族以農業經濟為主,但是,仍是生活貧困。此時,甚至有的羯人成為了漢人地主的傭工,有的當了走卒商販。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以張角為首的平民們發動了起義,使得中原地區的局勢更加動蕩不安。朝廷的統治搖搖欲墜,戰亂四起,百姓無處訴苦。公元三百年左右,在那個動亂不堪的時代,有一位名叫石勒的羯族首領在襄國自立為王,并成立了“趙國”。
史學家為了與匈奴建立的“前趙”區分,把石勒建立的國家稱為“後趙”。至于石勒,他更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奴隸皇帝。
石勒本是黨武鄉人,家境貧寒,從沒念過書,也不會漢語。幼年時随父親在洛陽做生意,動亂時期曾流亡至雁門,被漢人捉去賣給一家山東的地主做奴隸。石勒雖然委身于一隅,但是,他志向遠大,流淌着羯族血液的他十分善于騎射,他在被奴役的期間偷偷學習武藝,膽識過人。
由于,羯族本就是遊牧民族,從小和牲畜打交道,是以,練就了一個善于相馬的本領。他的這個才能讓管馬的吉桑十分賞識,一來二去,兩人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公元三百一十九年,石勒帶領羯人入住中原,作為大首領的他榮登帝位定都襄國,建立政權,成為了十六國之一。
石勒雖然沒有文化不懂漢字,但是,他重視人才,注重文化,也曾經推崇過一段時間的漢文化。建國初期,由于,受到戰亂影響,城池破敗,他按照漢人的制度禮儀建起了宗廟和社稷靈台,模仿漢人的官吏等級制度,甚至,花了十八年的時間完成了對襄國的建設。
此時的後趙已然達到頂峰時期,石勒又把黨武鄉老家的羯人全部接到襄國,把漢人朝臣貴族三百餘戶全部遷至崇仁裡。這條胡同至今還存在,古韻猶存。但是,羯人創立的政權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昙花一現,曆經七主共享國三十二年,基本沒有存在多久就消失了。
其實,這和他們的殘暴不無關系,羯人入侵中原後依舊十分野蠻,甚至,有的人還保留着食人的獸性。
在建國的程序中,難免會有戰争,糧草是戰争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但是,在羯人眼裡這根本不算事,他們大部分糧草都是搶奪而來,有的時候甚至根本不用帶糧草,而是擄掠漢人女子作為軍饷。羯人還得意洋洋把漢人女子稱為“雙腳羊”,就是把女子比作兩隻腿走路像羊一樣的牲畜,侮辱之意,溢于言表。他們對漢人女子毫不留情,白天宰殺烹食,夜間侮辱行樂。
羯族對漢族似乎有着入骨的仇恨,在石勒建立後趙之前,當地的漢族就幾乎被滅族。最終,冉闵把後趙滅國之後,中原漢人從西晉兩千萬人口直降到大概隻有四百萬左右。這期間,冉闵解救的漢人少女達到了二十萬人,這些女子不是被擄掠去做妻妾,而是被當作牲畜一樣來食用。
公元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但在翌年,石虎卻廢殺石弘,自立為王。至公元335年,他将其首都由襄國遷至了邺城。可以說,石勒一死,他的這個侄子石虎更是無法無天,新皇更加的暴戾殘忍。他不像石勒一樣還有一些文韬武略,石虎對待漢人的态度簡直達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後來的史學家稱其為“萬世暴君”。
史料記載,石虎閑來無事時就喜歡帶着刀在府邸閑逛,遇見侍女就把她的頭砍下來,當作工藝品擺放在盤中獨自欣賞。他信奉佛教,指令漢人女子都要當尼姑,然後,再到廟中将她們奸淫蹂躏。并且,他還把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混合着其他牲畜的肉混合烹煮,賞給部下。石虎卒年五十四歲,其子更是為了争帝位互相殘殺,後趙自此逐漸衰落了。
然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原漢族從不任人宰割,羯族的異常殘暴激起了一個人的複仇之心,此人就是我們前文所說的冉闵。
在羯族内部不穩定的時候,後趙大将軍冉闵乘機利用民族沖突,攻殺後趙皇帝石鑒奪取政權。之後,稱國号“魏”,史稱“冉魏”,都城仍都邺城。可以說,冉魏政權,消滅了絕大部分的羯族人及其他少數民族。史載,殺死了20多萬人,史稱殺胡令,羯族從此在中國曆史上消失。
但是,在352年,冉闵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于遏陉山,後被追谥為武悼天王。冉闵後人的墓志上稱冉闵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闵上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