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結緣計算機
1.你為什麼選擇計算機專業?你認為你的條件如何?和這些部落客比呢?
當初選擇計算機專業作為自己報考大學的第一志願,主要是看重了市場對于計算機行業人士的巨大需求,同時也感慨于計算機行業科技的發展潮流。另外,與某篇部落客的感覺類似:
“我并不這樣覺得,因為我覺得技術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很實在,這讓我很踏實,踏實的感覺得好。”
-- 引用自部落格L
代碼給我一種很踏實的感覺。一個從1跑到10的for循環,執行100次之後,還是從1跑到10,不會發生改變(除非有人動了你的代碼= =)。拿電子資訊專業來做對比,一塊電路闆的輸出電壓是10V,這塊電路闆通電工作了100次,再次測量他的輸出電壓,可能就因為某個元件的多次使用而發生些許程度的損壞就變成了9.9V。相反,代碼就不會發生變化,1就是1,2就是2(呃呃,忽略了評論裡的記憶體洩漏等問題,即便代碼的正确性不會發生改變,但效率會越來越慢。在節奏如此快的時代裡,正确性仿佛已經成了最最基本的前提,代碼的優秀性更多的是展現在效率方面)。因為在高中的時候接觸過一定程度的程式設計,在大一一些基礎的專業課程的學習上沒有感覺有多麼吃力。到了大二,在一些比較難的專業課上,深深的感覺到了自己程式設計方面的實踐太少。讀了這麼多部落格,每篇部落格裡面的主人公都有自己獨特的個人發展經曆,但相同的是對計算機始終如一的熱情還有就是日複一日的努力。既然自己沒有先天的天賦,就隻能通過後天的付出來彌補。呃,後天的付出隻能是通過更加努力的去實踐,去敲代碼,讓自己的代碼在簡潔的同時效率更高(雖然現在的水準還差很遠。。。)除了代碼上的實踐以外,要關注行業裡前沿的一些發展,現在許多技術方面的微信公衆号可以滿足這一需求,不過也要去讀官網的文檔。還有就是盡可能的去與他人進行合作。
第二部分:在計算機系裡學習
1.你對你的大學生活有什麼想要吐槽的地方嗎?你理想的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跟學校給你的有什麼差別?比較你在中國大學的經曆,你的老師和學校能做到和國外那樣嗎?如果不能,請分析一下為什麼。
目前來說,我對我的大學生活還是很滿意的,吐槽的地方更多的是硬體方面的。。。我理想中的大學教育應該是在保持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上,能夠通過一定的理論課和大量的實踐課來鍛煉學生的學術能力或專業能力,并且能夠讓學生在四年後可以輕松完成學校到社會的過渡。然而,學校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能對每個同學的個人發展做的面面俱到。要想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水準,更多的時候要靠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因為種種的原因,學校的老師即便想做到外國的老師那種教學狀态,也是有心無力,這一點我們要給予更多的了解。“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一些說濫的話往往有其自身的道理,在這個大環境下,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好好的磨練自己。
2.迄今為止,你寫了多少代碼,描述你做的最複雜的軟體項目/作業。
現在,我寫過的代碼行數大概在1w+。做過的最複雜最完整的項目應該是大二下學期的面向對象課程作業,從最開始的正規表達式到多線程,再到各種的文檔和設計圖。教學組也是盡可能的為我們介紹在我們這個水準應該接觸的軟體開發知識。在課程後期的計程車作業,用多線程實作了多輛計程車的搶單、接單和服務乘客,在搭載乘客的過程中,還會根據道路和紅綠燈的變化選擇合适的路線。
第三部分:未來規劃
1.對于你未來在IT行業的發展,你有什麼樣的夢想或者未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你準備怎樣來規劃你技術道路,職業道路和社會道路。
目前來說,根據自己對IT職業的認識,想從事軟體開發或者資料方面的工作。目前的優勢可能隻有大學階段學校給我的教育和訓練要嚴格于其他學校的課程标準,還有的就是抗挫折能力了。不足的地方也随着學習的深入越來越顯現出來,比如對于某一個陌生的技術,自學的能力還不足,英語水準很差,官方文檔或者一些英文教程讀的很慢。這都是日後要花時間和精力來彌補的。在畢業選擇工作崗位時,會盡量選取能夠學到很多東西的職位,慢慢的,在技術層面有了很多的積累後,再去謀求更大的發展。
[1]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1688104
[2]https://news.cnblogs.com/n/53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