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結緣計算機
1、你為什麼選擇計算機專業?你認為你的條件如何?和這些部落客比呢?
看了一些部落客的博文,我深表慚愧。我并沒有像部落客A一樣,從小在計算機的陪伴下成長,更不用說寫程式、寫系統資料庫一類的了。我媽不允許我碰電腦,大約是我爸沉迷遊戲的緣故,使得她對于電腦視如蛇蠍,認為電腦隻會消磨人的時光,我對于計算機的接觸僅限于學校中的一些計算機課,以及少數趁着父母不在時,偷偷溜進書房玩幾盤掃雷。
國中的計算機課的印象已經很模糊了,記不清到底教了些什麼,倒是對網絡共享記憶深刻。大約是害怕我們玩遊戲,機房的電腦都禁了flash插件,什麼4399、7k7k上的遊戲都玩不了。過了段時間,金山打字也玩膩了,于是開始偷偷拿U盤拷小遊戲。國中的機房是區域網路,能網絡共享,大家就紛紛找到遊戲提供者的電腦,從其上拷遊戲。當時覺得很神奇,對友善的檔案共享,也對如何禁掉網站上的小遊戲。雖然至今也沒去追究其原理,但現在想來,大概是我對計算機感興趣的開端。
高中的計算機課是為會考開的,教的東西雜而淺。有古老的VB、flash制作、音頻編輯、photoshop、excel等等,那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粗淺地認識了計算機。呀,原來計算機不僅僅就是上上網、打打遊戲,還可以幹這麼多事!當時的我特珍惜計算機課的時間,拿VB寫了一個小小的開窗子遊戲,用flash做了個火柴人打架的動畫,拿photoshop畫了一幅小畫,頗有成就感。
以上大概就是我在大學之前對計算機的全部認知了(笑),比起很多從計算機競賽中走出來的部落客、身邊的同學,我的經曆實在是不足挂齒,以至于在臨去大學前,我都還是挺自卑的,覺得計算機系裡一定都是些特擅長程式設計,還參加過資訊競賽的大牛(說到競賽,我們高中其實也有資訊競賽的隊,當時想過報,但由于和數學競賽教育訓練的時間沖突,被班主任和父母一頓勸告,對學習沒什麼幫助之類的,最終不了了之),像我這種green hand怕是會被虐成渣渣,是抱着絕不能墊底的複雜而壯烈的心情來上的大學(笑)。倒是到了大學後,發現其實情況并不像我想的那麼糟,有很多同學之前也沒怎麼接觸過計算機,也便就此擺正了心态,開始了大學的學習。
為什麼選擇計算機。首要原因是我喜歡。我是一個喜歡思考、喜歡動手、喜歡解決問題、作風嚴謹、并享受自己作出的成果的人。也是由于此,高中時的數學與實體是我的最愛。而高中的計算機課,讓我發現計算機也是這麼一個能讓我感到快樂的東西。我能在計算機上通過構思、時間、把我的想法一步步變成作品。這也像解一道題。追求結果,也享受追逐答案的過程。第二個原因,便是覺得,現在資訊越來越普及了,很多以前由人來做的事情,現在都能用計算機來完成。今後的世界,應該越來越是計算機的時代,學計算機應當不會落伍,在畢業後,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三個原因,大約是計算機行業的工資比較高吧(笑)。可能當初選計算機的原因,零零碎碎還有很多,但一時也隻能想起這些了,也應該是最主要的幾個方面,還請看客多多體諒。
2、計算機是你喜歡的領域嗎?是你擅長的領域嗎?
上個問題有說到,選擇計算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我喜歡。但說到是否擅長,我覺得自己大約是沒有底氣說一聲是的,特别是看了博文後。學到現在,很遺憾懊惱的是,我并沒有在任何一門課上、在課程要求之外、額外地花時間學習過、鑽研過,也沒有親手實踐過一本書上的所有代碼,以至于看似學了很多,現在看來不過是花花架子,其實是虛的。臨上陣便丢盔棄甲。故實不敢言擅長。
3、你熱愛這一專業嗎?你對計算機的熱愛是怎樣的?僅僅是口頭的嗎?
看了很多部落客的博文,倒不是很敢說自己特别的熱愛計算機了。隻敢說,計算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專業,形象一點說,我會因為做不出一個問題苦戰到熬不住為止,會焦躁,卻不會厭惡。享受結果,也享受過程,即使失敗,也不會懊惱之前的努力。這大約就是我對于計算機的态度吧。
第二部分:在計算機系裡學習
1、你對你的大學生活有什麼想要吐槽的地方嗎?你理想的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跟學校給你的有什麼差別?比較你在中國大學的經曆,你的老師和學校能做到和國外那樣嗎?如果不能,請分析一下為什麼。
自學大過課堂聽講的比重。曾有同學開玩笑說,去聽課,還不如自己看書學有效率。并不是說所有課,但有些老師的課确實不敢恭維。大學是真切地體會到,一門課的體驗會有多極端。我的感受中,大學的課,不光是學生和老師,就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都很少。在我的心目中,好的大學教育,能理論與實踐結合,既講知識,同時結合例子,講課能切中要害,不需要風趣幽默,但至少能清晰明了。同時,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能有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學上到現在,不知道其他同學如何,但對我來說,很遺憾,我本身比較内向,很少參加活動,到現在認識的同學都很少,更不用說平常能交流交流問題的同學了。大多數情況都是上完課,大家拔腿就走,誰也不認識誰,本身座位就不固定,更不用說自由選課的當下,更是誰也不認識誰了。到現在為止,我感覺有一幫能互相交流的同學真的很有幫助。都說思維碰撞的火花,各個同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自己的觀點方法,能有很多收獲和啟示。如果有一個真正發揮作用的學習小組,想必效率會高很多。而現在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悶頭學,缺乏激勵,也容易陷入僵局。
我并沒有國外大學的經曆,所知道的不過是一些道聽途說,不足為信,也就不貿然評論了。倒是看了部落格[O],該部落格展現的國外的一些作業,小組形式,組員水準高低皆有。其實在我看來,如果擺正心态學習,那麼水準低者在這個組中也是能學到很多的。隻不過這種分組模式有一種弊病,即容易出現高水準者攬了絕大多數活,而其他組員隻是劃劃水混混日子。反而不如單幹。在我看來,一些已經上過的課,比如OO,比如作業系統,其實都是很适合小組模式的。可能是出于對劃水的擔憂,我還是覺得挺遺憾的。
2、迄今為止,你寫了多少代碼,描述你做的最複雜的軟體項目/作業。
并沒有計算過。隻是也沒有額外自己寫過多少代碼,是以大約就是python、資料結構以及OO的那些代碼量了。能說的就是,每次作業都是認認真真完成的,是以代碼品質大約是能保證的。
最複雜的軟體項目。應該還是OO作業的計程車系統。即模拟計程車系統,以坐标軸、點之間的相連表示道路,控制台實時輸入乘客叫車資訊,程式進行搶單、接客、送客流程。
3、學線性代數和機率論的時候,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我們為什麼要學這麼多數學,這和我們的計算機有關系嗎”,你現在是否還有這樣的疑問?對這個問題,你有自己的解答了嗎?那麼其他學科呢?
大學最開始學的數學大概就是數分和高代了。之後便是一連串的數學。當時的确有這樣的疑問,不明白這些知識和計算機有什麼關系。後來上了算法課,上了智能計算概論課,雖然不是那麼清晰,這些數學到底是怎麼被用到這些方面的,但至少不太會有“和計算機有什麼關系嗎”這種疑問了。現在在我看來,數學一方面是對算法的優化改進、提升程式效率,一方面是對于資料的處理、計算,模型的調優等部分發揮作用。計算機是一個很寬泛的學科,能和很多學科融合,如心理、醫學等等。我覺得隻有你想向哪個方面發展,而沒有與計算機完全無關的學科。
第三部分:未來規劃
1、對于你未來在IT行業的發展,你有什麼樣的夢想或者未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你準備怎樣來規劃你技術道路,職業道路和社會道路?
說實話,我對于未來仍沒有一個清晰的計劃或打算。隻能籠統一說。我是一個偏向工程的人,純理論的研究并不是很适合我,是以大約不會在研究室就職。個人對于創業、出國也沒有多大想法。更多的可能是在一家大公司中,從事軟體編寫、測試、架構、亦或是資訊安全方面的工作。
2.你們馬上就要面臨實習了,你打算在企業内實習還是在實驗室實習?
這個暑假我在ACT實驗室的一個小組中實習,一部分任務是在一個工控項目裡維護修改一個學長留下來的爬蟲相關的代碼以及對應的資料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種項目和一個人随随便便實作個功能交差完全是兩碼事。這是一個已經基本成型的項目,裡面有大量的API以及封裝好的調用庫。以及git的使用,版本管理等等。現在的打算還是在實驗室中實習。現在課業本身較重,再加上現在的我對自己的能力,并沒有能在一個企業實習的信心。我是一個喜歡準備周全才上陣的人。這種性格有利有弊吧。大約近期不會有去企業實習的打算。
3.實習經驗究竟有多重要?是否需要馬上開始積累實習經驗?
一直都聽身邊人說,招聘很重視工作經驗,剛畢業的大學生相比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老手在競争上很劣勢等等,一直對這方面很擔憂。部落格[K]部落客建議大學時盡量多地去公司實習。一方面,實習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熟悉流程,以便在工作時快速進入狀态,另一方面,實習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工作崗位,認識到自己适合哪個方面,确定未來方向。而部落格[D]部落客說:“企業要的應屆畢業生就是一張白紙,這些白紙吸墨能力的高低決定你能否找到好的工作,而吸墨能力高則主要是基本功紮實、自學能力強的展現,并非我一直以為的豐富的“實習經驗””。在我看來,實習的确很重要,工作經驗能幫助你更快進入狀态,實習本身也能學到很多知識,但如果為了實習而舍棄了學習的時間,我覺得有些得不償失。我覺得大學是人生中很難得的可以專心積累的時光,在把自己的底子打紮實之前,我并不覺得立即去實習是個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