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業九—軟體工程的總結和體會

  其實我一開始我也不太知道軟體工程的基本目标是什麼,它的定義是什麼?但是當我上馮花平老師的《軟體工程》的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說了相關的定義,那就是:“軟體工程是研究和應用如何以系統性的、規範化的、可定量的過程化方法去開發和維護軟體,以及如何把經過時間考驗而證明正确的管理技術和目前能夠得到的最好的技術方法結合起來的學科。”同時老師給我們講了軟體工程的發展過程分别是:“程式設計,軟體設計,軟體工程”三個階段。之後通過幾周的課程開始慢慢了解了軟體工程的基本目标是“可靠性,有效性,可修改性,适用性,可了解性,可維護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蹤性和可互操作性”十個方面。有一次課上,老師讓我們對鄒欣老師的《現代軟體工程》這本書提出五個問題,我現在還記得我提到的五個問題,隻是我現在覺得這五個問題太小兒科了。但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深入到軟體工程這門課上,我當時隻是個啥都不懂的小白。現在不同了,通過這十六周的學習,我都能回答我之前一開始提出的五個問題。并且通過《軟體工程》這門課也加深了對軟體工程這個學術的了解。

  在這幾周的課程中,我也第一次嘗試跟别的同學合作完成老師的作業,之前的程式程式設計和作業,都是自己一個人程式設計,找資料。其實我一開始隊友多人合作開發項目這件事我心裡是拒絕的,覺得自己一個人能夠執行的更加徹底和堅決。但是通過之後的一些小項目的合作和程式設計,我開始放棄我之前愚蠢的想法。我發現合作開發的一些好處。例如有不同的制作想法,而且你不會的時候可以不用先問度娘了,而是先問問自己的合作夥伴。同時可以把各自擅長的領域都最好的發揮出來。就拿我合作的成員來說吧!胡仕輝同學擅長在資料庫的程式設計和制作;而吳阿平則是什麼都非常好;我是擅長C#窗體語言和JAVA的程式編輯;黃澤平同學則是擅長C++語言編輯;我們隻要承包自己擅長的領域就可以了,不會因為這個程式涉及到的領域是自己不太擅長的而愁眉苦臉和拼命地查資料。這個課到最後的時候會讓每個學習小組自己設計一個作品。我覺得這個作品做的好不好并不重要,而且這也不是馮花平老師的用意,重要的是讓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真正的了解“軟體工程”它的具體步驟和方法。這比書本上死記硬背的記憶深刻數十倍。

  馮花平老師的《軟體工程》這個課确實不錯,讓我們這些即将畢業面臨社會的大學生真正的知道那些企業在設計制作軟體的步驟和方法。但是也存在這幾個問題。我覺得首先是鄒鑫老師的《現代軟體工程》這本書的概念相對多那麼一些,但是老師都是點到為止。沒有說哪些是重點要記住的,哪些是真正要點過為止的。其次老師每次講課都比較快,很少注重跟學生的互動,雖然在後期的課程中老師為了跟我們這樣的學生有更好的課堂互動開始強制留一些課堂作業,但是如何讓學生能夠自願的進行課堂互動,我覺得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最後,我希望有更多像我這樣對《軟體工程》這節課一無所知的小白能夠通過馮花平老師的課能夠了解《軟體工程》到底是幹什麼,做什麼的。

上一篇: 自我介紹
下一篇: 作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