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作業屬于哪個課程 | 2020春 S班(福州大學) |
---|---|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裡 | 團隊作業第六次——beta沖刺+事後諸葛亮 |
團隊名稱 | OneDay! |
這個作業的目标 | 總結alpha沖刺階段的經驗教訓,為beta沖刺打下基礎 |
作業正文 | |
其他參考文獻 |
一、設想和目标
1.編寫目的
oneday項目功能是制作一款主打輕松記錄日常的 app,希望通過與虛拟寵物互動,同時通過标簽與數字這種更“具象”的符号保留身邊的日常。
2.預期功能标準
1、對登陸資訊進行檢驗,若錯誤給出提示
2、提供注冊功能
3、提供密碼找回功能
4、提供寵物互動功能
5、提供日記搜尋功能
5.1提供按标簽關鍵字搜尋功能
5.2提供按标簽篩選日記功能
6、提供添加日記功能
6.1提供點選标簽快速編輯日記功能
6.2标簽可多次點選
6.3提供詳細編輯日記功能
6.3.1提供上傳圖檔功能
6.3.2提供自定義日記标題以及内容功能
7、提供檢視日記詳情功能
8、提供日記統計功能
8.1可按照日記标簽進行統計
8.2可通過日記日期進行統計
9、提供檢視個人資訊詳情
10、提供日記同步至雲端功能
11、提供密碼鎖功能
3.現實進展
預期的任務和功能,基本實作了“有”,都按原計劃傳遞的時間傳遞了,但是有許多地方還需要細化和美化,還有些粗糙。
二、預期計劃
1.alpha 階段是否每天有充足的時間來做規劃安排?
我們做計劃的時間比較充足,前期對Alpha階段有整體的計劃,每天也都會在例會上讨論當天的進展和第二天的計劃。
2.是否項目的整個過程都按照計劃進行,項目出了什麼意外?有什麼風險是當時沒有估計到的,為什麼沒有估計到?
添加日記的bug比較多。最開始的設想是标簽可以通過點選改變程度,但是實際開發時發現難以做到,就改成了對标簽的使用次數進行統計,産生同樣的效果。
3.具體計劃
三、資源
1.人力資源配置設定
由于是随機進行組隊的,在人力資源方面,組員們之間都互相不了解。是以在确定制作 oneday app時,我們開始互相商讨分工。不幸的是,我們組員大都不會編寫,隻有組長有項目經驗,于是組長包攬了前端的編寫工作,而後端則由一名後端同學自學ssm架構編寫,一名同學學習3dmax負責美工模型的制作,剩下的同學負責文檔的編寫。這樣進行人力的配置設定,有一個好處是前端、後端都各隻有一個人編寫,減少了編寫人員之間的磨合,隻需要進行前後端的接口對接即可。
同時,這樣分工也會出現貢獻度之間差距過大,負責代碼編寫和美工設計的3名同學會占據大部分的貢獻度。對此,我們采取匿名發貢獻值配置設定的方式,再對所有人提出的配置設定方案進行平均,以便讓貢獻度配置設定的盡可能平均。
2.各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其他資源是如何估計的,精度如何?
由PM進行任務拆解,按照難度估計所需時間。
四、設計和實作
1.設計
- 原型設計由小組對功能商讨後由負責原型設計的同學制作
- 資料庫設計由後端同學進行設計
- 接口設計由後端同學與前端同學商讨設計
- 模型設計有美工同學進行設計
2.代碼編寫時遇到的困難
添加日記的問題比較多。最開始的設想是标簽可以通過點選改變程度,但是實際開發時發現難以做到,就改成了對标簽的使用次數進行統計,産生同樣的效果。
五、測試與釋出
1.測試問題

2.釋出
目前項目運作在本地伺服器上
六、團隊的角色/管理/合作
團隊的角色配置設定雖然一開始定了下來,但是後來因為組員自身的原因也有過改變。最終還是由組長牽頭對前端、後端、美工進行整合。在本次實驗中我們基本每天都有對自己的進度進行交流,以便組長進行安排。
|組員|貢獻|
|-- |-- |-- |
|牛姝雯|前端開發|
|韓津|後端開發|
|張平|測試随筆,測試用例文檔,編寫資料庫的測試資料|
|張宇甯|日志随筆8篇|
|連添偉|更新置頂随筆,編寫資料庫測試資料|
|何泉清|原型修改,icon和圖檔的收集整理,總結随筆|
|蔡啟文|日志随筆2篇,美工作圖|
|劉濤|無|
|楊鑫傑|寵物模組化|
七、成員自我總結
組員 | 角色 | 過程體會 |
---|---|---|
牛姝雯 | 前端 | 要加強與後端的溝通,在接接口的時候出現了很多問題。寫代碼前要設計好邏輯,不然會出現很多bug,代碼改來改去很辛苦 |
韓津 | 後端 | 本來啥也不會,為了寫後端看了兩個月的ssm架構教學,本來以為大緻會了,結果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幸好大部分度娘都能解決。資料庫的編碼還蠻容易出問題的。寫代碼前還是要交流好,這次的時候其實因為疫情,交流不是很順暢,很多東西寫完了後發現要改,下次要吸取教訓。 |
楊鑫傑 | 美工 | 首先令我沒想到的是我會在軟工實踐中用到大一大二學來制作VR的3Dmax,隻能重新回爐複習一下3Dmax的使用,然後勉強制作出來了,最後的作品有點差強人意,畢竟在這方面不是專業的。這次的沖刺讓我的感悟就是,技多不壓身,有機會學習某個技術的時候就要好好學,說不定以後哪個重要的場合就用上了,不要學到用時方恨少。同時,這幾次項目的答辯,也讓我更好地學習了演講的技巧,演講答辯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
劉濤 | 無 | |
連添偉 | 文檔 | 在沖刺中加深了對軟體工程這門課程的認識。團隊之間不能各自幹各自的,團隊的溝通十分重要,有效積極的溝通事倍功半,很感謝隊友們對我的包容和關照,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知識,大開眼界。 |
蔡啟文 | 這次的合作使我真正明白了《建構之法》中團隊開發的真正意義,每個人各司其職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正如一個完整的代碼中的各個子產品,獨立而缺一不可。 | |
張宇甯 | 通過這一次開發,經曆了軟體開發生命周期,對整個過程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大緻明白相關職業工作内容,更好确定未來就業方向。但在過程中我們仍有很多的地方做的不是很好,項目目前完成得還不錯,接下來的時間仍要繼續努力。 | |
何泉清 | 美工與文檔 | 在這次沖刺,但就對我個人的體驗不是很好,首先是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明确。算是長個教訓,下一階段我将更主動、更細化的對自己的任務有個好的配置設定,也要更學會了解團隊協作。 |
張平 | 應該算是第一和團隊做這樣的一個大項目。感謝這麼好的隊友帶着我一起學習,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隊友都能夠熱心幫助。學了不少新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