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靖康元年(1126年)冬,在今天的滄州城頭上站立着一位中年人。此君,頭戴金盔,身穿金甲,外罩素羅袍,前後護心鏡寒光閃閃奪人二目。腳蹬戰靴、腰懸佩劍。此人,四方大臉、濃眉郎目、高鼻闊口。一副仁者形象。然而,他一張口卻讓人大吃一驚。

“那些燕地人(也就是保定以北的京津冀地區的人)都殺了嗎?”,他那語氣非常和緩與平靜,根本看不出對此有什麼不安之處。在他身旁站立一名将軍,默然不語。
杜将軍冷冷一笑,“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令,甯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燕人之中若有金人内奸,我滄州城必失。為保我大宋江山,我杜某願擔負這千古罵名。”
旁邊的那名将領言道“那些小孩子兒總不能也是奸細吧,請知府大人三思!那可都是老百姓呀!”
“婦人之仁,強敵即将來臨,為了大宋江山必須這麼做!“
他繼續說道”要知道我們大宋的城池絕不能成為敵人的領土,這是我們每個大宋子民都要為之犧牲的。我也會有殉國的一天!凡是燕地之人,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格殺勿論。這些燕人也隻能委屈了。他們到了陰曹地府,也不要怨我,要怨就怨金人,要怨就怨生在了這個亂世吧!”
說着,這個人還真落下了幾滴眼淚。
這位杜将軍第二年轉任為鎮守大名府的知府,就任之後,大将軍正義凜然地說“帥臣不得坐運帷幄,當以冒矢石為事”。
什麼意思?作為大将軍不是坐在後面“運籌帷幄”而應該冒着箭雨雷石與敵人鏖戰、馬革裹屍。衆将官一聽,許多人都是心頭一震,好久沒有見過這麼有正義感的大将軍了呀!太好了。
然而,其間卻有一名小将冷冷一笑“志大才疏,空有救國之言,無有救國之能!天下禍害。”
果然,小将軍的預言言中了。
沒過多久,完顔宗翰(國相完顔撒改長子)率領西路軍、完顔宗望(阿骨打第二子)率領東路軍進攻宋朝。進攻保定的乃是完顔宗望,完顔宗望率大兵前來的消息,讓大名府的将領們紛紛請戰迎敵。
這時的杜充卻被吓得面如土色,心道“哎呀,這可如何是好?完顔宗望能征慣戰天下無雙,這可怎麼對付?不如,我跑吧!”
想到此處,他對身邊的将軍說道“賊勢猛,我軍不敵,撤出大名府,我們去保護東京,保衛皇帝!各位要想到,現如今東京空虛,我等應該前往救駕。皇上是我們的根呀,一城一池的丢失,怎麼能有根基重要!”,衆将聞聽領命而去。
就在此君撤退之時,跑到了滑縣西南的沙店集以南的三裡許這個地方後,忽然心頭一震。“如若這樣逃走,天下人必恥笑于我。況且,金人擅于騎術,追我速度必快。倒不如,我掘黃河之水以阻擋敵軍。”
想到這裡,這個家夥名手下軍士決黃河大堤,發黃河之水以阻擋金兵。
這位姓杜的将軍叫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陽)人。這位姓杜的将軍叫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建炎三年(1129年),丢掉了江北的領土後,趙構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讓他當了右丞相。嶽飛被殺後,已經投降金國十多年的杜充才安然死去。
曆史真的很不公平,這樣的人竟然得了善終。
靖康之恥後,這個人接替去世的宗澤擔任東京開封留守。他終止了宗澤的北伐部署,切斷了對北方民間抗金武裝的聯系和支援。
時人将他和宗澤做了個對比,說“宗澤在,則盜可使為兵,杜充用,則兵皆為盜矣”。宗澤在的時候強盜都歸順官軍為了不當亡國奴而戰鬥,而杜充在呢?卻讓所有當兵的都成了盜匪,搶奪百姓、無惡不作。
在他的排斥異己之下,張用、王善等人先後叛變,帳下的嶽飛等人苦苦相勸不要用兵,但上司的話,嶽飛最終沒有辦法以千人擊退幾十倍于己的叛軍。
後來,他還把嶽飛調到了南京。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金軍南渡馬家渡成功,杜充率三千人馬逃往真州。之後投降金國。
上面的案例中,杜充十足是個奸臣。他殺害數萬無辜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又用了一個很惡毒的計策掘黃河阻擋敵人的追擊,進而造成自此之後,困擾了中國人幾百年的難題:黃河奪淮入海。
他的指令,使黃河水經李固渡後的水流方向改變了,之前黃河由北入渤海改而向南入黃海。黃河水決口後流入泗水,再由泗水進入淮河。
論水勢,淮河不如黃河,是以淮河兩岸必然決堤。更嚴重的是,黃河水帶有大量泥沙,泥沙流經之後擡高了水道,原來的堤防設施無形中就被降低了。是以,隻要黃河水大,淮北大平原就會發生大水災。
由此,造成此後九百多年的災害。
請記住這個人的名字:他叫杜充。這家夥,半年後投降金國。
就從這一天起,河南、安徽、山東、江蘇四省數十個縣都成了一片澤國,直接死亡人數達到了20多萬,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更為嚴重的是,這一區域的百姓還将忍受661年的折磨。直到大明時期黃河泛濫才略微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