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搶到美國80億訂單,27個漲停闆的九安醫療背後竟是小米?

近兩年,新冠試劑訂單一直是國内IVD企業最大的現金流,創造了無數造富神話,新冠試劑訂單曾讓國内企業半年賺了7年的錢,也曾讓部分國内企業從瀕死到一夜暴富。

但誰也沒能料到在數百家IVD企業中,做電子血壓計的九安醫療會成為美國市場最大赢家。

1月14日,九安醫療公告其美國子公司iHealthLabs.Inc接到美國政府12.75億美元的新冠試劑盒訂單,約合人民币81億元,已超過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50%(人民币10.04億元)。

拿下美國政府大單,九安醫療股價收獲再度暴漲,收獲27個漲停闆,近49個交易日,其股價累計漲超1154%。目前總市值達360億元,2個月時間市值增加逾300億元。

搶到美國80億訂單,27個漲停闆的九安醫療背後竟是小米?

九安醫療已經收獲27個漲停闆 來自東方财富網

新冠檢測試劑在國内國外市場都曾爆發,但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赢家。在2020上半年時,早期進入者基本都成了赢家,達安基因、華大基因、聖湘生物、東方生物、碩世生物等無一不是在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着手開發檢測試劑,并伴随疫情蔓延,率先拿下各種市場準入。随着參與者增多,早期的先發優勢被削弱,新冠試劑集采開始,價格控制能力成為國内新冠試劑的核心競争力。而随着國内疫情控制,海外市場開始大爆發,産品供不應求,九安醫療、東方生物等拿到美國政府訂單的企業成為熱門概念股。

九安醫療此前的主業是生産體溫槍、血壓計、血糖儀等家用醫療器械,為什麼能夠超越一衆本土IVD龍頭拿下美國政府大單?九安醫療成功的側翼戰給國内IVD企業哪些啟示?動脈網進行了梳理。

九安醫療為什麼能做新冠家庭自測産品?

九安醫療iHealth的新冠家庭自測産品和我們國内大規模核酸檢測所使用的産品不同,國内使用的是PCR分子檢測,準确性高,但有儀器和專業實驗室要求,價格也更昂貴。iHealth的産品是抗原檢測,可自行在家完成測試,15分鐘即可出結果,友善且低價,适合快速獲得檢測結果。PCR檢測産品2B面向醫院,抗原檢測産品2C面向家庭。

和國内的IVD龍頭紮根行業數十年不同,九安醫療的試劑盒産品規模化生産時間才僅僅兩個月。

在新冠疫情之前,九安醫療最為人熟知的業務是生命體征監測(體溫、血壓、血糖、血氧、體脂、心電等)産品,九安醫療在血壓領域做了35年,血壓産品分為在中國市場的傳統硬體品牌,在美國、歐洲做ODM、OEM,以及在全球做iHealth自主品牌。

傳統的血壓計和血糖儀市場技術壁壘已不高,行業企業和産品衆多,同質化嚴重,競争激烈,市場空間接近天花闆。而且九安醫療在其中并不是龍頭。以血糖儀為例,根據相關報告2020年外資血糖儀市場占比約為40%,三諾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6%,怡成、艾康、魚躍分别占據了7%、6%和5%的市場佔有率,而九安醫療和其他品牌血糖儀的市場佔有率隻有5%。

在市場競争中處下風,九安醫療曾長期虧損。2013-2019年,九安醫療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别為-1128萬元、-8154萬元、-1.55億元、-1.46億元、-1.82億元、-1.39億元和-2.42億元。

搶到美國80億訂單,27個漲停闆的九安醫療背後竟是小米?

2020年,九安醫療才扭虧為盈,且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達到了2.4億元。背後的原因主要是九安醫療第一次踩上了抗疫物資的風口。

在2020年國内疫情期間,九安(iHealth)額溫計、血氧儀等防疫相關産品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大幅提升,體溫計産品成為爆款,營收業扭虧轉盈,公司實作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24232.93萬元,同比上升264.68%。

九安醫療的額溫計成為爆款,早在2014年九安醫療和小米就移動醫療合作時就已埋下了伏筆。2014年,小米布局移動醫療以2500萬美元投資九安醫療。在2017年9月由小米公司釋出了九安(iHealth)額溫計産品,稱之為“為發燒而生”。

此次九安醫療拿下美國政府大單的子公司iHealthLabs.Inc也是九安和小米共同設立,九安醫療持有其80%股權,小米投資持有iHealth Inc.20%股權。

和小米的合作,九安獲得了新零售的管道,從九安醫療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構成來看,iHealth和小米授權店收入占比超過60%。

搶到美國80億訂單,27個漲停闆的九安醫療背後竟是小米?

但更重要的是九安醫療學到了小米的極緻成本效益理念。于是,在新零售平台推出極緻成本效益爆款産品成為九安醫療的核心戰略,力求把産品做到極緻,價格做到極緻,使用者體驗做到極緻。九安醫療認為拼多多、小米模式的成功,意味着極緻成本效益已成為“普世”消費觀。

早在十年前,九安醫療就已經在布局海外市場,但更多以代工方式進行。成立iHealth後,九安醫療瞄準新零售平台,在美國亞馬遜平台和其他管道不斷推出iHealth品牌的極緻成本效益家用器械産品。

2021年底,九安醫療的家用新冠抗原檢測産品再次踩中抗疫概念,美國新冠家用抗原檢測市場爆發,而家用醫療器械管道正是九安醫療的優勢賽道。為什麼九安醫療突然進軍新冠檢測市場?

在九安醫療2020年報和2021年半年報中都未提到新冠家用檢測産品,診斷業務更多是糖尿病管理相關。九安醫療推出新冠家用檢測産品或許和美國疫情變化相關。

在奧密克戎的緻死率和傳播性缺乏有效資料評估的大環境下,校企與其他機構要求學生或員工提供陰性檢測報告方能正常上學上班,這讓美國新冠檢測試劑盒需求量短期内迅速擴大,且銷售管道十分多元,從線下的藥店、商超,延展到線上的外賣平台,甚至原先不經營醫療用品銷售的商家也開始上線新冠檢測産品。在這樣的局面下,美國新冠檢測供給端開始出現明顯缺口,多地進而出現斷貨情況。

感覺到市場變化的九安醫療,快速布局了新冠家庭自測産品,并且成為首批獲得FDA EUA授權的中國企業。

緊接着九安醫療接連收到美國政府的采購訂單,将九安醫療的股價一波波推向高潮。1月12日,九安醫療表示美國子公司于當地時間2021年12月21日收到美國紐約州衛生部發來的兩份iHealth試劑盒采購訂單,合計訂單金額約合4.16億元;當地時間2022年1月10日與美國紐約州衛生部簽訂銷售iHealth試劑盒産品訂單,合同價稅合計約合7.64億元。

同時,美國子公司于當地時間2021年12月3日至2022年1月5日獲得美國馬薩諸塞聯邦及衛生與公衆服務部執行辦公室的iHealth試劑盒采購訂單,合同價稅合計約合9.44億元。訂單金額累計達人民币21.24億元。

九安醫療有望成為美國新冠家庭自測的主要供應商點燃了資本市場對于九安醫療的期待。14日,九安醫療公告獲得美國 ACC (U.S.Army ContractingCommand,美國陸軍合約管理指揮部)80億元大單。九安醫療已累計獲得美國政府采購訂單已經超過100億元。

同時,美國從1月15日起,将啟動新冠家庭測試計劃,屆時群眾購買家用測試産品可以進行報帳,有分析預測,這一舉措每月要消化近25億劑的抗原試劑(人均月8劑)。美國市場的新冠家庭檢測需求将有望放量,九安醫療産品的市場空間将進一步打開,再次将九安醫療推向高點。

緻敬小米成本效益模式獲美國政府大單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在國内衆多IVD企業中,是九安醫療接住了美國政府的大單。雖然九安醫療在産品技術研發上時間上積累不如國内的IVD企業,但是在海外管道布局、市場感覺、經營政策上九安醫療為這一天準備了很久。

在海外管道布局上,九安醫療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拿到了FDA EUA的授權,更在于進入終端零售市場,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品牌。九安醫療在賣體溫槍的時候就已經看好抓美國市場新零售行業的風口,實施在新零售平台推出極緻成本效益爆款産品的發展戰略。這為iHealth的新冠抗原檢測産品拿到FDA EAU許可,讓自主品牌iHealth進入終端市場奠定了基礎。

九安醫療的新冠抗原檢測産品在C端和B端同時銷售,在C端的銷售管道為九安iHealth的官方網站和Amazon美國電商平台。

在發達國家市場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是很多IVD企業的夢想,擁有品牌為更加多元深度布局海外市場提供了可能。雖然國内的IVD企業布局海外市場已久,但大部分企業都是以OEM/ODM代工的模式進入。

以東方生物為例,東方生物同樣獲得了FDA EUA準許,但東方生物是與西門子聯合申報。在歐洲市場,東方生物家庭自測版也是獨家授權給西門子向終端市場銷售。

國内IVD企業走代工之路也是不得已為之,曾有業内人士對動脈網表示:“美國為國外企業設定了很高的準入壁壘,通過ODM代工的方式能夠幫助國内企業更快地進入成熟市場。但以代工模式進入也意味着失去了核心的定價權。”

九安醫療的“幸運”在于,通過銷售血壓儀、血糖儀、體溫槍等産品繞過了準入壁壘,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平台,打通了零售管道。

從經營政策上,九安醫療走出了獨特的極緻成本效益路線,以中國供應鍊的優勢赢得了美國訂單。

美國政府在2020年也采購過新冠抗原試劑,但隻針對美國本土廠商,九安醫療用小米賣消費電子産品的邏輯來賣家用檢測産品,和一般的IVD廠家政策差異化很大,讓價格成為極具競争力的因素。

在美國市面上,通常2劑快篩的新冠試劑盒售價在14-24美元/盒,如今因為貨源短缺,在部分市場上該價格已經翻幾倍,達到75美元/盒,甚至還有标價80美元/盒。對比可見九安醫療6.99美元的價格的優勢。

搶到美國80億訂單,27個漲停闆的九安醫療背後竟是小米?

亞馬遜平台上iHealth新冠抗原自測産品價格對比

除了價格,中國供應鍊的穩定性也是九安醫療背後的優勢。目前九安醫療的月産能為1億人份,計劃估算到2022 年初,産能增至每月2億人份。

美國本土企業的短闆在于産能,東方生物董秘在答投資者問中曾提到:“美國政府從2020年9月份,向雅培采購1.5億人份新冠抗原檢測試劑,但到2021年10月份,花了整整一年時間,但還是沒有歐洲抗原推的這麼好,背後的原因我們了解是,由于美國政府的本地保護主義,當時獲批的幾家企業産能不夠、技術名額不夠理想。”

開拓海外市場,對于企業的生産經營、市場營銷、品質控制、合規管理、精細化管理能力、數字化營運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九安醫療能否實作業績兌現,還需要嚴格把控品質、掌握核心原料供應。

機會總是留着有準備的人,此次獲得FDA家庭版新冠抗原檢測FDA EUA授權的企業:九安醫療、安旭生物、東方生物都是長期深耕海外市場的企業。安旭生物在疫情前在美國主要銷售毒品POCT檢測産品,東方生物主要銷售傳染病、毒品檢測、優生優育等檢測産品。

東方生物預計2021年年度實作淨利潤47.2億元至51.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0.43億元至34.43億元,同比增加181.45%至205.31%;扣非淨利潤47億元至5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0.41億元至34.41億元,同比增加183.30%至207.41%。業績公布,東方生物也收獲漲停闆, 1月5日以來最大漲幅也超過了75%。

在海外試劑盒緊缺的當口,他們能獲得市場通行證,和過去對海外市場準入規則、法律法規、文化差異的熟悉和洞察都息息相關。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乏企業成功海外掘金,但仍然有超過90%的企業因為決策不及時或者臨床資源的不足等原因沒能成功搶占海外市場。一位業内人士曾表示:“海外的新冠檢測市場比國内大很多,但市場主要由南韓企業主導。取得主導地位的中國企業很少。”

海外“新冠”檢測概念股的熱潮終會回歸本質,但從九安醫療的高熱度中可以看到,資本市場對擁有國際化能力企業的高度認可,未來國際化程度是衡量企業成長性的重要标準,也将成為國内醫療企業的必修課。

參考資料:

新冠檢測闆塊持續跟蹤及推薦:全球月度檢測量環比快速增長,美國需求激增帶來可觀市場增量——安信證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