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敵軍入侵中國,使我們付出了慘烈的代價。經過十多年的掙紮反抗、無數人流血而亡,
抗戰終于勝利
。
然而曆史将要被永遠銘記,英雄也應獲得榮譽。在建國初期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紀念刊》上,就列出了350位抗戰英雄,其中一位是八路軍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先後立過8次一等戰功,完全不輸抗戰神劇裡的勇猛角色——
他就是呂俊生
呂俊生性格豪邁,人稱作綽号"小呂布",曾在一次戰鬥中連挑過27名日寇并全部刺死,
他是一名值得尊敬的英雄
。晚年時,呂俊生回到鄉下是以錯過授銜,而在去世後,他的事迹慢慢也被人們淡忘……
一、天生神力,勇武過人
呂俊生在1907年出生,是河北邢台縣人。他自幼就比同齡人顯得高大魁梧,到少年時期已經力大無窮,不僅
能直接制服一頭二百多斤的成年豬
,在拔河比賽時更是能以一抵十。
按照當地習俗,呂俊生從小習就了一身武藝,在所有習武的人裡脫穎而出,使用的武器石鎖普通人根本無法擡動。這個階段的呂俊生,按照曆史上所有骁勇人物的特征來看,已經
有了作為一個"英雄"的潛質
呂俊生13歲時,來到了河南武安縣。力氣足,自然飯量也大,家境貧寒的少年為了養活自己隻能外出謀生,他做過薪資低下的釘鞋學徒,也當過條件艱苦的護院長工,還被人雇傭過收賣羊皮在各地奔波。
呂俊生未長成時就經曆了一番坎坷磨難
,體味了五味雜陳。
呂俊生唯一的愛好就是武藝,他
常常會在門外擺上擂台
,再放着32斤的鐵槍和10斤的大刀,然後上去一邊将它們舞上一遍,一邊等待着挑戰者的到來。
許多人看到這一幕都躍躍欲試,然而等上去後,所有比試的人中竟然沒有人能攻破擂台赢過他,
呂俊生的"神力"也由此傳開
。十裡八鄉的人們都将他冠以"呂布後人"的名号,似乎隻有這樣才能解釋他的勇武與強大。
除此之外,呂俊生也
非常嫉惡如仇
,路見不平時他會憤慨而上,雖然這種性格總是容易讓他沾惹是非,但呂俊生從不在意。
據說有次他在路上偶遇一對貧父女正在被地主欺壓,于是呂俊生如話本裡的英雄般,
直接上去将仗勢欺人的地主極爪牙都打了一頓
這種不計後果的行為,
讓人拍手叫好的同時又不由捏一把汗
。就這樣,呂俊生一直混到了30歲,他的前半生裡沒有戰火紛飛,隻有人間百态。
二、英雄事迹,功勳累累
1937年,
七七事變的爆發徹底拉開了抗戰的序幕
。時值30歲的呂俊生毅然加入抗戰隊伍,成為了129師東進部隊2團的一名戰士。
抗戰期間,呂俊生總是奮勇當先,戰鬥力頑強無比。當時他的身高已經達到一米九多,體重也将近二百,魁梧的活像三國中的呂布形象。除了力大之外,他的手榴彈也能投得很遠,效果值堪比迫擊炮,
是以在與敵軍的交鋒中多次獲得勝利
1938年7月,呂俊生所在的129師在山東夏津迎頭遇上了日本關東軍隊,這是開啟呂俊生輝煌的一戰,
雙方就此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當時的日本在武士文化的影響下,信奉"铳劍道",即瘋狂的迷戀刺刀技術,他們抓走了許多中國同胞,用大量的活體作為實驗來進行日常訓練,可謂殘忍之至。這場戰鬥中也不例外,在炮火的轟殺下,雙方彈藥很快補給不足——子彈用完後也隻能用刀抵擋,
日本兵展開了白刃的洗禮
,導緻我軍傷亡慘重。
雖然日本兵士身形較小,但是他們出手非常暴虐。而當時我國生産力低下,人民普遍面黃肌瘦,戰士們也各個體質瘦弱……有時五、六個人都敵不過一個日寇,
光拼蠻力根本不是對手
。是以體格強壯碾壓對手的呂俊生一上場,就成為了焦點。
隻見呂俊生跑到隊伍前揮刀怒喝,發揮着他身高臂長的優勢左突右砍,一刀一個就結果了日寇。
呂俊生一口氣砍死27個日本軍
,不過與此同時他自己也身負三處砍傷,隻好停了下來。
所幸呂俊生沒有傷到要害,他表現出的非凡能力激勵了衆人。呂俊生也從此一戰成名,他被授予一等戰鬥功臣,
還得了個"軍中呂布"的綽号
同年12月,呂俊生受命到129師随營學校受訓後,他擔任了南軍區青年總隊通訊連連長。在剛上任不久後的一次戰鬥中,他率領着全連一舉擊斃60多名敵軍,其中17個都是呂俊生所殺,随後他被提拔成了排長。
在之後的幾次戰鬥裡,他都沖鋒陷陣,榮獲幾次大功,
被隊伍裡譽為"常勝猛士"
1940年百團大戰爆發時,呂俊生負責了高邑方向的主攻作戰,他帶領5個戰士沿路用武器爆破清理障礙,
途中用手榴彈摧毀許多敵軍防禦點
在戰鬥中,呂俊生面對正在噴射的火熱機槍時甚至突擊到敵人碉堡前,不顧高溫徒手抓住槍管,一把将它從碉堡中拽了出來,是以大大減少了己方戰友的傷亡。據呂俊生的戰友回憶說,他作戰中時的神勇堪比曆史上的猛将,往往直接粗暴又出人意料,讓人反應不及,
這也是他在軍中種種稱号的由來
在閻家莊戰鬥中,他率領連隊合理利用地形巧妙布防,創造了擊斃108人而隻有1人受傷的奇迹!戰果上報後,129師發來賀電,
呂俊生被授予"英雄連長"稱号
,他所在的連隊也被命名為"英雄連隊"。
在雙廟戰鬥中,呂俊生帶領隊伍突破敵軍的火力點時,意外發生了。敵軍藏在一個隐蔽的暗堡内發起攻擊,眼看八路軍被壓制,造成多名戰士犧牲,呂俊生立刻當機立斷扔出手榴彈,借着炮火的示範,快速逼近,最終将敵人的據點摧毀,
立下特等功勞
鑒于呂俊生多次的優秀表現,
他被升為冀南軍區縱隊6連連長
。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呂俊生卻兩次晉升,他是天生的戰士。
1942年,129師改為新四旅團,呂俊也擔任了第七團訓練隊長。一次執行任務過程中他與部隊走散,于是在惡劣的環境中,
他獨自與敵人周旋二十多天
,堅持完成了任務。
在戰鬥過程中有勝利自然會有負傷,傷痕累累的呂俊生先後在機械處、補充團、工業部等多處任職,
他從不居功自傲
,始終保持着軍人的優良作風。于是上級為照顧呂俊生,将他派到了武工隊養傷。
在這期間,
呂俊生一有空閑就會改裝進城偷襲敵軍
,導緻對方常常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最危險的一次,是他與7名武工隊員被數百名敵軍圍在了村裡,但他絲毫不懼,最後在打死對方11人後,成功逃出。不僅如此,他還趕在敵軍回城之前去挑釁,襲擊他們的駐地,奪走了一些武器。
三、令人瞻仰的奮勇精神
1950年,抗戰結束後的建國初期,全國召開了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呂俊生受邀參加,還受到了偉人的接見。在大會上,他
被評為了"全國戰鬥英雄"
作為一名戰士,他的經曆光彩至極。
但更難得可貴的是,他在素質方面也十分出色,
不僅品格謙虛,為人還勤奮好學
。剛入伍時呂俊生文化水準低下,在參軍後他竟然讀完了所有啟蒙書,還學會了算術乘法表,是以在行軍時,他會進行一些總結和歸納來幫助其他戰士們。
有勇氣有謀的将士永遠最為吃香
,若不是受傷過重,呂俊生的功勳或許還會更進一步。
晚年時,
他選擇回到故鄉迎來平靜的晚年生活
,連錯過了1955年的授銜也不在意。退休後的他依然不忘發揮餘熱,主動擔任起黨支部委員工作,并退還了退伍後的多數工資。他過着樸實的生活,積極參與農村建設,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0年11月22日,呂俊生63歲時,他興緻勃勃地在大隊組織下觀看一部抗戰題材電影,其中一幕正是八路軍擊敗敵軍的勝利場景,已經經曆過一遍的他還是不由大笑起來。或許是
早年身體虧損過多
,這一激動恰好引發了心肌梗塞,于是這一年,他與世長辭了。
這位戰功赫赫的老英雄,
最後被葬在華北軍區的烈士陵園
。往昔峥嵘歲月,也終究煙消雲散。縱觀這位傳奇英雄的一生我們會發現,原來電視劇裡的抗戰英雄是存在于現實的,他的經曆就就如同神話般,讓無數後人瞻仰不已。
這使我們明白,并不是光鮮亮麗的外表才會使人敬佩,
真正的偶像永遠賦有奮勇無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