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靈活項目管理實踐

背景:

        我們是一家專為政府開發軟體的企業,前些年可能是項目任務多、或是管理上的問題,大部分的項目不管是進度、品質上都出現了問題。是以2013年開始採用項目管理的方式。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眼下項目管理流程分為6大階段:1項目計劃、2需求調研、3概要設計、4具體設計、5開發、6測試(并且每一個環節會有稽核)。

實施了項目管理流程以後,由于每一個環節都預留了對應的時間。并且各環節都會有稽核,是以需求方面比曾經有了顯著的提高。

可是由于一些外部原因(需求變更、相關政策調整)項目還是會常常切換。導緻計劃也無法正常完畢,并且使用瀑布模型以後響應速度也變慢了(當需求發生改變,導緻須要更新需求、概要、具體、計劃等文檔。并且須要又一次稽核)。是以我一直覺得靈活開發是比較适用的,是以我設想的項目管理流程是也以靈活做為模型的。

靈活項目管理流程:

1.收集使用者需求

        把使用者提出的需求原封不動的記錄下來,這個階段的重點是竟可能多記錄一些使用者需求、客戶想法。

收集需求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有些需求明顯不合理、或者多個需求之間存在沖突的地方,可是為了保留使用者最原始的要求以及讓收集需求工作變得簡單。是以臨時先保留這些不合理、有歧義的需求吧(也可能是需求分析人員認識程度不夠)。

階段輸出:使用者需求單

2.設計系統功能

        一切相關的設計文檔都放在這個階段實施。基本的工作包含依據收集來的需求,從中篩選出合理的需求(排除不合理、互相沖突的需求),進行功能設計。須要注意的是這裡設計的功能點并非終于的項目範圍,這裡除了有滿足需求的功能以外,還會有一些提升使用者體驗的功能(錦上添花的功能),終于怎樣取舍還是要依據項目的進度、成本情況而定。又依據靈活疊代的特寫能夠把這個過程産生的功能點看做是系統功能範圍緩沖池,有新的需求或想法能夠加入進去,然後依據實際情況從中篩選終于(階段)的系統功能範圍。

階段輸出:概要設計、具體設計(可能沒有)、系統功能設計清單(重點是未列入系統系統)

備注1:要寫多少設計文檔、寫到什麼程度。可能依據項目的複雜程度都有所不同。可是依據我的經驗、大部分資訊化系統通常都不會過于複雜,是以我的做法是寫一個概要設計,僅僅對某些複雜功能額外加入具體設計。事實上設計到底須要細化到什麼程度主要還是要開發者說了算的。寫到開發者覺得了解的程度就好了。

3.工作分解

此階段就是識别出完畢項目到底要做多少事情即項目範圍,包含1. 前期工作(需求調研、功能設計這些比較固定的步驟)、2.項目驗收時須要哪些配套文檔、3.系統功能範圍、4.工作分解結構要求。

這裡最重要的當然是3系統功能範圍,框定了終于的項目須要哪些功能。最後工作分解結構要求是對工作分解結構的要求進行具體的說明(主要是針對産品需求開發)備注:把功能中一些要求列舉出出來。指導project師開發及測試。

階段輸出:工作分解結構(大部分工作是指系統功能範圍)、工作分解結構說明

4.制定項目計劃

工作分解結構(系統功能範圍)、及資源就能為項目制定項目計劃了。

當然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态了,假設項目的需求不是很清晰、或者可能須要同一時候在多個項目中切換工作那麼推薦使用階段計劃(階段須要實作的功能)。把依據功能點的重要性篩選一部分的功能作為階段計劃。

階段輸出:整體計劃、階段計劃

備注1.起初的整體計劃肯定是相當不準确的,通過階段計劃的運作、項目過程中的變更情況進行調整。

5.配置設定任務

依據目前計劃中須要完畢事項,布置對應任務。任務來源主要是工作分解結構的内容,另一些保證項目正常進行的事項如Bug修複等。
階段輸出:任務單

6.彙報項目情況

項目經理在項目運作過程中須要對項目進行監控,監控内容主要包含:1進度情況(根據工作分解結構)、2階段任務完畢情況等。
階段輸出:項目報告
靈活項目管理實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