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鴻章中了一槍,大呼7個字,日本人聽了,立刻少了一億兩白銀

1895年3月14日,以李鴻章為代表的議和團隊,帶着慈禧的“滿心期許”登上了去日本的輪船。同年3月19日,李鴻章代表團終于抵達日本馬關,并在第二天就開始了和日本的議和談判。談判地點就定在了春帆樓。而春帆樓也因為這場談判一直保留至今。

李鴻章中了一槍,大呼7個字,日本人聽了,立刻少了一億兩白銀

這次和李鴻章談判的日方代表,則是李鴻章的“老朋友”伊藤博文。他們兩個上次交鋒還要追溯到10年前了,1885年4月18日,李鴻章就曾作為清朝的代表,和日本參議員伊藤博文簽訂了《天津條約》。隻不過那個時候,清朝是戰勝方,李鴻章自然是在那場談判裡占盡了上風。不過沒想到的是,10年以後,雙方雖然在一次的在談判桌前相遇,地位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以不難想到,李鴻章将要面臨的是多麼困難的局面。

李鴻章中了一槍,大呼7個字,日本人聽了,立刻少了一億兩白銀

從3月20日開始,一直到3月24日,日本和清朝一共展開了三次談判。李鴻章作為戰敗方,首要的任務自然是希望停止掉這場戰争。可是日本方面怎麼可能這麼輕易的放過敲詐清朝的機會。他們不但要清政府割讓出大沽口、天津、山海關三處地方,還要清政府賠償高達三億兩白銀的戰損金額。面對日本方面的獅子大開口,李鴻章自然是不敢應下的。就這樣,談判再一次因雙方意見不統一而暫時終止。

李鴻章中了一槍,大呼7個字,日本人聽了,立刻少了一億兩白銀

直到3月24日下午,在下關,一名叫小山六之助的“壯士”跳進曆史。這一日他在清朝代表每日往返的路上斷然攔路,對準李鴻章的頭就是一槍!李鴻章傷未緻命,子彈打在眼下一寸。這一槍于他求之不得。由于挨了這一槍,也許國人就不至于罵他國賊太甚了。他血流滿面,仰天大呼7個字:“此血可以報國也!……”

李鴻章遇襲以後,日本聽到之後,這場談判才因為李鴻章的中彈而得到些許的緩和。因為李鴻章作為議和代表,在日本遭遇襲擊,對日本在國際上的形象極為不利,為此日本方面為了彌補這個過失,便在賠款金額上做出了退讓,從原定計劃的三億兩白銀降為兩億兩白銀。雖然數額依然巨大,但是最起碼這對清朝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利好的開端。為此,李鴻章甚至自嘲說,這一槍挨的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