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分鐘,10萬餘人次登陸小時新聞直播間,圍觀書法家寫福送福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見習記者 劉玉涵

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的直播間,百餘個由著名書法家親筆寫就的“福”字,被熱氣騰騰地送出。這杭州冬季最寒冷的時刻,瞬間就有了年味。

90分鐘,10萬餘人次登陸小時新聞直播間,圍觀書法家寫福送福

書法家寫的福(部分)

1月15日下午,“2022福報萬家”書法惠民活動以直播的方式,亮相錢江晚報的三大直播平台。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線上上收到書法家的祝福,并刷到了自己“福氣”——接下來,抽到書法家真迹的百餘位網友,将收到這份特别的新春禮物。

90分鐘,10萬餘人次登陸小時新聞直播間,圍觀書法家寫福送福

寫福現場

直播間送出百福

由錢江晚報與著名書法家共同發起的送福活動,自2007年開啟,已經持續走過15年,越來越多的書法名家,加入寫福的陣容,以筆墨與大衆傳遞着傳統與文化的溫度。

亮相直播間的寫福的書法家陣容非常重磅(按姓氏筆畫),他們是:王冬齡、楊西湖、吳舒舒、沈偉平、宋濤、張愛國、趙雁君、胡小罕、駱恒光、高法根、儲楚、魯大東、童亞輝。

90分鐘,10萬餘人次登陸小時新聞直播間,圍觀書法家寫福送福

王冬齡與趙雁君接受采訪

因為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還有原定前來的幾位書法家,因為行程有變未能到場,但是福字不缺席。書法家王水法就在自己的工作室寫好福字,請記者帶到現場。

90分鐘,10萬餘人次登陸小時新聞直播間,圍觀書法家寫福送福

王水法在工作室創作的福字

15年來,這場由寫福而起的聚會,地點在變——從西泠印社、靈隐寺、黃龍體育中心……甚至到每一位書法家的工作室與家中。在錢江晚報創刊35周年之際,我們将寫福活動放在了能讓更多人參與互動的網上直播間,在此,繼續用一張張福字與讀者傳遞情義與約定。

2022年,除了書法家陣容,送福背後的機構陣容也進一步擴大。是以,這場活動的主辦機關,除了我們,也有一個長長的名單:浙江省書法家協會、蘭亭書法社、中國美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美術報。

邀請著名書法家送福15年,2022年的開始,回憶少不了。巧合的是,2007年的書法家寫福活動也是在1月15日舉行,當年參與活動的王冬齡、楊西湖、趙雁君、駱恒光四位書法家,這次是在直播間為大衆奮筆疾書。

在錢江晚報的電子資料庫中,如果以“王冬齡”為關鍵詞搜尋,會看到這15年來所有的寫福、送福報道。是以,再次與衆多書法家因寫福在直播間進行這次特别的相聚,他連連說“很高興”。

浙江省書法協會主席趙雁君對錢江晚報這麼多年來堅持舉辦書法惠民活動點贊,這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也加入了主辦陣容,他認為:“展現了報社、協會互相資源整合為民服務的模式。”在他看來,從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的角度而言,這展現了以精品服務人民的模式,用祈福、寫福、送福的形式,來展現藝術家的社會擔當;同時,在共同富裕,文化先行的過程,寫福是一個特有的載體。

“福”字是最好的載體

直播間裡的寫福,儀式感滿滿。

現場的一張長卷,留下了每一個書法家的福字。

當所有書法家寫完,評論中刷出一片喝彩聲,這幅作品,無論自字與字之間的間距,還是每個字各自的布局、線條、力度,都恰到好處。書法家張愛國說,這幅長卷展現了每位書法家的藝術特點,又集中展現了浙江書法家的風貌。

迎新寫福,是大衆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生活,如果能請到書法家來寫福,更是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種加持。貼福字之是以在生活中這麼流行,張愛國說,就是“祈福”之意。

90分鐘,10萬餘人次登陸小時新聞直播間,圍觀書法家寫福送福

書法家在長卷上寫福

在寫福、送福的間隙,王冬齡也向記者講了一小段他與福有關的經曆。

王冬齡說,他小的時候,在春節貼福字貼春聯的時候,對能寫春聯的人非常羨慕——“當然,那個時候,不叫書法家,就是毛筆字寫得好的人。”等到二十幾歲,他在老家縣城的文化館工作後,每年到春節,他也給同僚、朋友大量地寫春聯。直到今天,他還記得,一位同僚将他書寫春聯拿到農村的家裡張貼之後告訴他的一句話:“他說,貼了你寫的春聯,我們家都很好。”

15年來,衆多書法家與錢江晚報聯合為大衆寫福、送福,其中有這一份初心。

如今,這一活動有衆多機構參與,而且采用了網上直播的方式,王冬齡覺得,科技和網絡讓寫福字、貼福字這樣一種傳統呈現出另一種非常好的形式:“雖然,春聯和福字數量不可能有那麼多,但是與媒體結合,它的影響力要擴大很多。”

正因心有大衆,在活動現場,書法家都有一個令人感動的細節:當一張張卡紙遞過來的時候,他們下筆之前,會先撚一下卡紙的角,讓有孔的兩個角分布上下,這樣一來,網友把“福”字拿回家後,便于懸挂。

一堂活潑的書法科普課

除了在直播間送福,書法家寫的福字,還将贈送給錢江晚報在過去一年中報道的難寫難忘的人物。其實,這15年,書法家的書寫無一不是對我們這個時代中個體傾注了筆墨和敬意,書寫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他們的創作來自大衆,又回到大衆的手中。

這場直播,又是一個輕松有趣的書法科普課堂。

寫福有什麼講究?練書法有什麼訣竅?在寫福的過程中,這些問題得以解答。

一位11歲的小小書法愛好者也來到了我們的直播間,王冬齡先請她寫下一個福字,又自己示範了一個,最後,他們交換各自的作品作為作為留念,留下溫馨一刻。

90分鐘,10萬餘人次登陸小時新聞直播間,圍觀書法家寫福送福

王冬齡教小朋友寫福

在完成了為網友送福的“任務”後,現場的氣氛更加輕松活躍起來。此時,從業人員終于有機會向老師們請一個祝福。

為自家孩子寫一個“逢考必過”,把家人或愛豆的名字創作成一幅作品,用書法為未來進行一個虎虎生風的描述……

大家自己有覺得有點“過分”的要求,書法家都一一滿足。這些随性而為的作品,更是展現了生活與藝術的關系。

首次放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直播間的這“2022福報萬家”書法惠民活動,90分鐘觀看量破十萬,祈福評論超5000條。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