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滅亡之際,此人打敗張獻忠名氣大增,但之後的作為讓人氣憤

作為明朝的将領,左良玉參加了很多次的起義戰争,之後他手下的士兵壯大到了近百萬人,是南明朝時期朝廷的依靠。而對于這位将領的評價,也有兩種對立的說法。

有人說他是忠臣,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沒有過想清廷投降的想法,雖然有的時候為了儲存實力,對待戰役比較消極。盡管當時明朝很多的名将都投靠了清廷,不過他沒有這麼做,是以這麼說的話他是忠臣。

而有人說他是奸臣,因為他作為起義軍的上司人,其手下到處搶錢财搶婦女,他并沒有阻止過他們。并且在對于壯大了後,面對明朝廷對他的一些指令,也想辦法不去遵守。

明朝滅亡之際,此人打敗張獻忠名氣大增,但之後的作為讓人氣憤

那麼他到底算什麼呢?如果單單說左良玉這個人,可以說就是一個軍閥的代表人物,隻不過是亂世中的一介武夫。他的性格比較跋扈,經常會和别人發生不和。尤其是他的勢力擴張之後,更加驕傲嚣張。朝廷指令他帶兵搜剿山賊,他并沒有聽從,相反還縱容自己的士兵肆意搶奪婦女。就這樣拖了一個月的時間,當朝廷派人督促他後,他這才起身前去,然而這個時候敵人都早走了,他們過去也不用打仗。

明朝滅亡之際,此人打敗張獻忠名氣大增,但之後的作為讓人氣憤

後來,左良玉在崇祯12年的時候,打敗了張獻忠,也因為此戰收獲了不錯的名氣。自此便非常得意,欺壓當地的百姓,面對他這些行為,明朝廷也是沒有辦法,隻能夠對其容忍遷就。

後來到了南明朝時期,他的驕橫更是達到了極點。坐鎮在武昌的左良玉,手裡有百萬士兵,非常風光,并且也占據着軍事要地,同時實力非常強大。南明朝廷更是奈何不了他,畢竟也需要他抵抗外敵,是以隻能夠處處忍讓并且讨好左良玉,完全不敢指令他做什麼事。可以說左良玉這個将領比起皇帝都更潇灑,更令人敬畏。

明朝滅亡之際,此人打敗張獻忠名氣大增,但之後的作為讓人氣憤

左良玉其實相當有野心,同時手裡兵力那麼多,是以肯定是有一些想法的。弘光帝上位時,他并不那麼樂意接受這個事實的,隻不過在其他官員的勸說下,才同意擁護這位新皇帝。之後他也像南明朝廷發起過進攻,理由就是鏟除皇帝周邊的壞人。但是他這樣向南京起兵,到底是想清除什麼呢?要不是其在去南京的路上,突然發病去世了,那麼左良玉想要借此名義挾持皇帝,也是極其可能發生的事。

左良玉的性格其實和土匪差不多,從不會在乎一些小事,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夠在這個亂世之中有一個位置,也可以是相當有地位。那麼他手中的百萬兵力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并不能說他是一位将軍,因為他這樣的性格,充其量不過是個土匪的頭子罷了。

明朝滅亡之際,此人打敗張獻忠名氣大增,但之後的作為讓人氣憤

他手下的士兵有一部分是正經的軍人出身,還有一些就是到處流亡的盜匪了。最後這些無處可走之人,都跟随着左良玉,并不是因為他有什麼過人之處,不過是因為他這樣的脾氣和個性,再加上跟着他也不用擔心沒飯吃。

顯然,這百萬人要養活,錢是最重要的。其實左良玉家境并不是太好,之是以能夠養活這支隊伍,無非就是通過“搶”。在鎮壓各地的農民軍時,他無視手下的人進行搶掠,是以這些搶來的東西也夠養活他們了。

明朝滅亡之際,此人打敗張獻忠名氣大增,但之後的作為讓人氣憤

之後,朝廷沒有軍饷下發時,他甚至帶上自己的手下去負責漕糧的地方搶奪。可以說他們當時的行為,比其他的叛軍和起義軍都更可惡。而他也是靠着這些搶來的東西,養活起了他的百萬大軍。

是以,要說對左良玉的評價,恐怕說他是一個魯莽的亂世武夫和軍閥更加貼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