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自古以來,中原便是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中原大地被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兩頭,被周公稱之為“天下之中”,是以,古代河南地區又有“中州”之稱。傳說黃帝曾在鄭州左近的新鄭古城建都,并且在哪裡立了一根石柱,在柱子的頂部刻寫了“天心石”三字,代表這裡是天地之中心。此後從五帝到夏商周等中華文明最在皆是在黃河流域發展。最重要的是,在古代時候,中原地區人口、經濟更為集中,一旦占有了中原,便擁有了更多的資源和優勢。大概分為以下幾點:

1、 在地理位置上,中原地區位居天下之中,立足沃野萬裡,背靠秦嶺、太行,濱臨悠悠黃河,通達四面八方,東西南北文明于此交彙,天南海北商客于此互通,也正因其地位之顯耀,每至戰亂,定是兵家必争之地。
2、 在經濟上,由于古代中國社會以農業為主,而中原土地肥沃,處于交通要道。還有中原的人口也是全國最多的,在冷兵器時代,人多就意味着優勢。是以中原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發達,展現的是一片繁榮景象。而沿海地區在古代屬于蠻荒不毛之地,難以種植,交通不便,人口較少。
3、 在政治上,從夏朝便開始在此建都,後有商朝、西周、東周、玄漢、東漢、曹魏、bai西晉、北魏、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金朝等。中原地區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建城最早,建都積年最長的城市。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都。這也說明中原地區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古代中原所擁有的優勢其他地方是不可能與之相比的,是以便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