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百萬英鎊能租艦隊打日本,慈禧說沒錢,最後選擇賠款兩億兩白銀

文丨鼎鼎說曆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兩百萬英鎊能租艦隊打日本,慈禧說沒錢,最後選擇賠款兩億兩白銀

一提到晚清,對于國人來說總有種沉重之感,因為這是我國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晚清之落後挨打,究其根本原因,是清朝統治者不思進取,閉關自守,喪失國際視野。就連過去以中國為師的日本,也敢過來掠奪土地,索取資源。

其實清政府并不是不可以“逆天改命”,而且這種改命的機會還不止一次出現在清政府面前,可惜這個愚昧腐朽到骨子裡的無能朝廷,一次也沒有抓住。顯眼的如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等,如果能改革徹底,至少改變國力羸弱、軍事無能等問題是沒問題。

不顯眼的就比如與日本的甲午“國運之争”,事實上面對日本帝國的侵略,當時不是沒人想着反抗——清朝本有能人獻策,本可以扭轉局勢,甚至重創日本帝國,但這一計劃最終在慈禧手中擱淺。最終一紙《馬關條約》,對日割地賠款壯大敵人,順便讓世界認清了清政府無能本質,開啟了列強瓜分狂潮。可悲可歎,而那位獻策的能人眼見如此結局,也隻能仰天長歎,他就是晚清開明之士宋育仁。

兩百萬英鎊能租艦隊打日本,慈禧說沒錢,最後選擇賠款兩億兩白銀

心憂祖國的駐歐使節

兩百萬英鎊能租艦隊打日本,慈禧說沒錢,最後選擇賠款兩億兩白銀

甲午那段時期,每次中日交鋒,清朝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利。許多愛國者開始提出如何打敗日本帝國的建議。當時,大家各抒己見。最後,一封來自歐洲的奏折提醒了清廷,那就是當時清日實力差距不大,但是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匮乏,是以實際上無法與清朝展開長期作戰。

隻要時間長,日本就必定撤退,在他看來,面對日本入侵,兵貴神速,而最好的防守是進攻。日本久居彈丸之地,卻狂妄且懷有自大之心,他揮軍北上攻我華夏,必然國内軍力空虛,尤其是海軍,如果能迅速組建一支海軍萬裡奔襲,從南方直插日本腹心,突襲長崎、東京等地,如此一可緩和國内戰亂,二可還擊倭寇。

而這封信的主人就是來自當時的清朝駐歐二等參贊宋育仁。

兩百萬英鎊能租艦隊打日本,慈禧說沒錢,最後選擇賠款兩億兩白銀

參贊這一職務是清朝光緒元年定出的出使大臣制度,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大使離職或不能履行職務時,由他們履行臨時代辦職務。當時,駐倫敦使館公使龔照瑗正回國向大清述職,宋育仁全權負責工作。

在甲午戰争之後,心憂祖國的宋育仁沒有像其他被日本打怕了的清朝統治者一樣,選擇畏縮不前的方式抵抗日本。面對當時國内形勢,他認為,如果日本人在戰争中登陸,他們會選擇一邊作戰一邊掠奪的方式維持軍費開支。而這不是一個長期計劃。清朝能做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進攻日本本土首都。那麼入侵的日軍就會變成一棵無根的浮萍。如果清朝一鼓作氣,他們甚至可能會一舉覆滅日本政府。

200萬英鎊奇襲日本的計劃

兩百萬英鎊能租艦隊打日本,慈禧說沒錢,最後選擇賠款兩億兩白銀

當時,宋育仁與駐英使館參議楊宜治、翻譯王豐鎬三人密謀,意圖購買5艘英國軍艦、10艘魚雷艇,再招募2000名澳洲水手組成足以應付一場戰争的艦隊。出發後,他們将會假裝是保護澳洲商隊的船隻,從菲律賓北部襲向日本的長崎和東京。因為從菲律賓到日本在當時據說是無法穿越的,軍艦航行必須得到其他國家的允許,海上航道需要很多檢查站才能通過。

宋育仁判斷,作為英國領土,澳洲靠近日本,可以以澳洲商船的名義靠近日本腹地。這項任務交給了他的好朋友,英國候補議員安傑沃特。安傑沃特願意利用他在議會的影響力推動這一程序。以澳洲商會的名義,秘密為宋育仁購買船隻,并在表面懸挂英國國旗,以規避相關軍售禁令。

兩百萬英鎊能租艦隊打日本,慈禧說沒錢,最後選擇賠款兩億兩白銀

“中倭戰起,澳洲距南洋最近,頗為震動,商會發議,舉辦屬地水師一旅,以資保護,(英國候補議紳)庵潔華特暗聯議院同黨主行其議,而以此謀所購一旅駕名(假名)于澳洲商會所為,仍挂英旗出口,則局外無嫌,而蹤迹不露”。記載自宋育仁所著《借籌記》。

計劃完成,條件充分。剩下的就是付諸行動,根據宋育仁的粗略計算,按照作戰計劃,他們需要購買10艘軍艦,2艘運輸艦,補充彈藥,再加上2000名澳洲士兵,最後需要籌集200萬英鎊,換算成現在,大概在7億英鎊左右。最終宋育仁以一己之力完成借款籌集,就在軍艦備好,軍隊整裝待發的時候,沒想到這個計劃最終被緊急叫停。

慈禧并不買賬

兩百萬英鎊能租艦隊打日本,慈禧說沒錢,最後選擇賠款兩億兩白銀

在宋育仁把這一切上奏給慈禧,然而被日本打破了膽子的慈禧和李鴻章看了大驚失色,認為這是在“妄啟事端”,破壞當時清日“友好”的大環境,立即下旨要求宋育仁将所購船隻以及募兵等事停止,一概廢棄,同時電召宋育仁回國。

其實其他哪怕如“五胡”,“靖康”之事提起,最多心中微起憤慨,原因一是太過久遠,二是如“靖康恥”,更多是乃宋室皇族之恥,影響範圍小,跟百姓榮辱利益關系不大,而晚清不僅離我們太近,其惡劣影響也是全民族性的,一直延續至今的,是以對我們來說可謂切膚之痛。也更加怒其不争,要知道清朝接觸西方,發動戊戌變法等改革可是比日本還早得多,結果反而後來者日本成了列強之一。

每日一問:如果宋育仁的計劃得到準許,你認為清朝有辦法扭轉戰局嗎?

(圖檔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