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當時孫權不殺關羽放他回去,劉備會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在無數的戰争、無數的奇謀妙策、爾虞我詐之後,最終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勢,而上司這三個國家裡的三位大佬分别為:江東孫權、蜀中的劉備和北邊的曹操。

如果當時孫權不殺關羽放他回去,劉備會怎麼做?

然而,這三方勢力中實力最強的曹操在統一北方後立馬打起了南方的主意,進而燃起了赤壁之戰的戰火。但在孫劉聯合的打擊之下還是敗回了北方。而這之後劉備以荊州為根據地,向蜀中進發,意圖奪取益州,最後在龐統等衆人的協助之下順利的占領了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并自立為帝,而關羽則留守荊州。

如果當時孫權不殺關羽放他回去,劉備會怎麼做?

在三國時期,荊州乃天下之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這樣一個地方自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曹操雖然在赤壁大敗,卻也制造了一件他覺得很有價值的事情,就是給孫劉之間看似密不透風的聯盟留下了一條縫隙,讓這風吹進來,而這條縫隙正是荊州的歸屬問題,他知道劉備占荊,孫權肯定不爽,而劉備表面說還卻心裡根本不想還,日子久了兩家聯盟就會形同虛設,開戰必不可免。

如果當時孫權不殺關羽放他回去,劉備會怎麼做?

果不其然孫權為了得到荊州最終還是不惜以武力争奪,并且還殺了關羽。孫劉聯盟也随着荊州的失去而徹底瓦解,緻使孫劉兩家反目成仇,劉備更因憤怒之極而興舉國之兵去讨伐孫權。

如果當時孫權不殺關羽放他回去,劉備會怎麼做?

其實仔細想想,這裡面存在着一個大問題,孫權是何等角色,他難道不知道關羽和劉備的手足之情嗎?如果殺了關羽,必然讓劉備怒上加怒,這不自找苦吃嗎?本來用武力奪了荊州對劉備來講已經是個很大打擊了,再殺了關羽那簡直可以讓劉備瘋狂?孫權這麼做不是把自己推向一個火坑嗎?要知道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原因”就是打着為兄弟關羽報仇的。那孫權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索性放了關羽,賣個人情給劉備呢,這樣荊州雖失人不失,也算是讓向來仁義的劉備平息一下怒火?

如果當時孫權不殺關羽放他回去,劉備會怎麼做?

再好好想一想,大家都不笨,自古在皇權争奪、國家戰争面前,什麼兄弟情義都是假的,劉備落難時可以與你共甘苦,一旦得勢就不一定能和你共富貴了。孫權并不傻,他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就算真把關羽放了,劉備一樣會興兵來奪荊州,這樣還讓劉備多了一名可怕的戰将,讓劉備方多增一分勝算,是以就幹脆殺了關羽以除後患。

如果當時孫權不殺關羽放他回去,劉備會怎麼做?

那假設關羽真被孫權放了,劉備又會怎麼做?大家都十厘清楚荊州在三國時的戰略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沒了他,劉備想進兵中原争霸天下就非常困難了,關羽犯了這麼大的錯誤,不殺不能服衆。但真被自己給殺了,也會讓向來在衆人眼中重情重義的劉備立馬背上無情無義的罪名。是以,最後小編認為比較折中的做法就是讓關羽戴罪立功,去把荊州給奪回來,這應該也正是孫權為什麼要堅決殺掉關羽的原因。

如果當時孫權不殺關羽放他回去,劉備會怎麼做?

三國之間的角逐絕對是一場智商的較量,任何一方做的每一次動作都不能看成是一個個體的行為,更應該是對全局的考量。也正因為如此,三國時代可謂是奇謀百出,才豐富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