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級3萬億美元俱樂部 蘋果下一站在哪兒?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道

在2022新年的第一個交易日,蘋果公司市值達到了新的裡程碑。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美國當地時間2022年1月3日,蘋果股價在盤中突破180美元/股,其市值也随之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創下曆史新高,成為全球首個晉級3萬億美元俱樂部的公司。

從2018年夏天首次實作市值破一萬億美元算起,蘋果隻花了約3年半時間來實作公司市值的3倍攀升。其中,從1萬億美元到2萬億美元,蘋果用了2年,而再到3萬億美元,則隻用了16個月。

接近年均萬億美元的市值增長率,也讓資本市場對于“蘋果神話”的高期待仍在延續。路孚特研報指出,按照12個月預期獲利來看,蘋果目前市盈率約為30倍,雖略低于2021年初的32倍,但仍處于2008年以來的高位。

同時,随着蘋果開始探索自動駕駛汽車和元宇宙兩大新市場,多家全球投行也在研報中給出樂觀預估,當蘋果釋出增強現實和虛拟現實産品時,其市值還有上升空間。

不過,盛名之下,蘋果也有“危機”。在此輪爆發增長前,蘋果便曾經曆了銷售增長率隻有個位數的一年,甚至在2019财年出現銷售額下滑。而在2021年9月,由于上遊晶片産能不足帶來的iPhone減産傳言,蘋果股價也一度跌去9%。此外,産品缺乏創新的質疑聲不斷,也讓蘋果的看空觀點一直頗有市場。

如同很多站上過曆史頂點的商業公司一樣,一邊是贊譽和利好,一邊則是陰影與挑戰,在喜憂參半的聲浪中,創造紀錄的蘋果也再次駛向下一站,而這次是延續增長奇迹,還是迎來由盛及衰的拐點,也成為市場新的看點。

通向3萬億之路

看好蘋果的理由有很多,對于偏愛資料的資本市場而言,3年多來蘋果創造的市值增長率無疑最具說服力。但更讓外界好奇的是,蘋果是如何做到的。

财報部分揭示了蘋果強勢的秘密。當把時鐘撥回蘋果市值首次達到萬億美元的2018年,iPhone在蘋果當年營收中占比一度高達60%,而到了2021财年,雖然疫情期間iPad、Macbook的需求增長勢頭一定程度上蓋過了iPhone,但後者對蘋果當年的營收貢獻占比仍保持在52%左右。

而iPhone的銷量更能佐證蘋果的增長軌迹。雖然2018年iPhone全球出貨量達到2.25億部,但在三星、華為、小米等競争廠商擠壓下,這一數字在2019年下降到約1.93億部,但得益于2018年推出的iPhone X系列的漲價政策,蘋果當年營收仍然同比增長了20%。

進入2021年後,一方面得益于疫情期間辦公市場需求增長,蘋果在平闆市場高歌猛進。全年财報顯示,蘋果iPad營收318.62億美元,同比增長34.3%;Mac營收351.9億美元,同比增長23%。另一方面,由于主要競争對手華為的市場佔有率下降,蘋果幾乎吃下前者吐出的高端手機市場佔有率。

IDC報告顯示,在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6.7%的背景下,蘋果卻逆勢增長了20.8%,成為同期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增速最高的廠商,Canalys資料則顯示,當年前三季度,iPhone總出貨量也重返全球第二。

包括iPhone在内的硬體銷量為蘋果帶來了營收的高增長。蘋果2021年第四季财報顯示,蘋果實作營收834億美元,同比增長29%;淨利206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iPhone營收達到388億美元,同比增長47%,占總營收46.62%。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計,未來兩年iPhone銷量有望持續增長,從2021年的1.95億部提升至2.3億~2.4億部和2.5億~2.6億部。與此同時,據日前的公開報道顯示,目前蘋果已計劃将iPhone 13訂單量提升20%,實作2021年年底9000萬部的産量目标。

此外,蘋果CEO蒂姆·庫克的一番運作也促進蘋果邁向3萬億美元俱樂部。在2021财年,蘋果投入855億美元回購股票,而這可以減少市場上的股票流通數進而提高股價,同時增強投資者對于蘋果抱有充足現金流的信心,進而反哺股價。

正是依靠硬體産品銷量的強勢、漂亮的财報以及資本運作,蘋果股價在三年内節節攀升。而受此利好拉動,多位市場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iPhone 13銷售繼續強勢,蘋果有望在2022年年内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再創曆史。

光環背後的憂慮

3萬億美元的光環籠罩下,風光的蘋果并非毫無破綻可言。

雖然手機銷量的強勢帶來了蘋果市值的快速拉升,但也同時成為蘋果的軟肋。記者注意到,由于在2021年10月19日釋出的最新财報顯示蘋果的主營業務收入依然以手機等硬體收入為主,整體财報表現低于預期。财報釋出後,蘋果股價一度跌去4%。

“蘋果這些年的狂飙,更多還是建立在守成的基礎上,但在創新上,其實是乏善可陳的。”一家國内手機廠商的UI設計師告訴記者,在喬布斯離開後,蘋果在手機産品設計上一直處于吃老本的狀态,“iPhone X全面屏的劉海設計一留就是五年,這種情況在喬布斯執掌蘋果的時代是不可想象的。”該人士表示。

業内普遍認為,這一點在iPhone 13的定價政策上也能窺得一二,由于沒有太多創新功能點作為宣傳,iPhone 13的價格成為了最大賣點。“這在短期内也許能拉高iPhone的銷量,但從長期看,會增加資本市場對蘋果創新乏力的疑慮。”一位創投人士向記者表示。

電子産業分析師丁少将認為,這并非蘋果一家的問題,而是目前智能手機産業的整體技術創新已進入瓶頸期,未來能否突破有賴于整個産業鍊的技術進步。但對于蘋果而言,由于整個市場的格局已趨于穩定,創新困境會極大限制未來的增長空間,這對依然尋求市值增長的蘋果是非常不利的。

而伴随創新乏力質疑的同時,為外界熟知的“蘋果稅”能否延續,也埋下了蘋果創收的不确定性。記者注意到,這種從App Store應用商店的購買中抽成的模式,正在成為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反壟斷針對的目标。

據分析師估算,App Store一年向開發者收取分成的收入約為200億美元,利潤率超過75%。這種高利潤生意也讓市場對于蘋果稅的去留非常敏感,2021年9月,在蘋果公司被美國加州當地法院裁決不得強迫開發商使用應用内支付後,蘋果股價一度盤中閃崩,市值直接蒸發5400億美元。

此外,疫情後綿延至今的缺芯潮,也讓蘋果開始吃到苦頭。據前述供應鍊人士透露,2021年9月~10月份,由于iPhone 13系列産量比預期目标減少20%,導緻蘋果營收損失慘重。

庫克曾表示,受疫情影響,晶片制造商供應不足,公司全年損失将超100億美元。

據記者從供應鍊人士處了解,此輪晶片短缺情況或比想象中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對此,CHIP全球測試中心中國實驗室主任羅國昭認為,由于蘋果對晶片供應商實行的是預付款制,缺芯短期内不會對蘋果造成過大沖擊,但長期來看,缺芯會對蘋果供應鍊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進而反映到蘋果身上。

尋找新金礦

也許是意識到了存在的諸多危機,蘋果也在尋找新的金礦,以向資本市場講述新的财富故事。

元宇宙是蘋果時下公開計劃中的一項熱門,盡管庫克一直否認蘋果會與這一流行熱門詞彙發生關系,但過去10年間,蘋果在虛拟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領域一直押注,陸續收購了十家AR/VR公司,涉及傳感器、AR軟體、AR内容生态甚至是AR鏡片等多個方面。

外媒報道證明,目前蘋果在研兩款裝置,一款是VR裝置,具備觀影、遊戲、社交能力,最早将會在2022年面世;另一款是AR眼鏡,目前仍處于底層技術研究階段,釋出時間或将在2023年。根據天風證券報告,蘋果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推出AR/VR頭顯。

同時,蘋果也沒有放過熱門的自動駕駛汽車賽道。雖然早在2014年,蘋果就高調啟動了汽車項目 “泰坦(Titan)計劃”,但8年時間過去,蘋果造車團隊不斷經曆換血,卻一輛成品車也未造出來。直到2021年,在挖來前特斯拉自動駕駛總監後,蘋果造車的議題才再次受到關注。目前,蘋果正在推進開發進度,并将重點放在完全自動駕駛能力上,最快将于2025年推出電動汽車。

此外,為了直面與x86架構的競争,蘋果也把業務觸手伸展至自研晶片,而M1系列晶片首戰也大獲成功。2021财年第四财季報顯示,蘋果Mac闆塊的營收已主要來自配有自研晶片的MacBook Air。

而根據蘋果公布的計劃,其自研晶片版圖已拓展至電源管理晶片、螢幕驅動晶片、T系安全晶片、藍牙耳機主晶片、基頻晶片、指紋辨識晶片、3D體感晶片等。

對于蘋果造芯的前景,羅國昭認為,以蘋果垂直産業鍊的整合能力和市場地位,完全能支撐起目前的造芯戰略。“蘋果需要輸出自己的設計和生産實力,同時把産業鍊更多的利潤集中在自己手上,買别人的終究不如用自己的。”羅國昭表示,而借助造芯,蘋果也能保證未來在進入汽車等更大風險的領域時,将風險控制在自己手中。

丁少将則認為,相比于手機領域,蘋果在AR/VR、汽車等新賽道沒有絕對領先的優勢,甚至以汽車為例,蘋果是落後于目前整個競争視窗的。“對于蘋果這樣體量的公司,如果在相關領域做不到頭部的地位,那就是失敗的,資本市場也會在股價上投出不信任票。”丁少将表示。

記者注意到,目前為止,蘋果在新賽道上仍沒有明顯的進展,雖然仍舊擁有硬體、作業系統以及生态的優勢,但在這條通往4萬億美元的路上,蘋果要做的顯然還有很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