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打仗不怎麼樣,為何降個于禁就威震華夏了?真相原來是這樣

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之後。緊接着,在公元220年,關羽召集荊州人開始圍攻襄樊。守衛襄陽的曹仁在關羽的潮汐攻勢下變得異常艱難。曹操不得不派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前去支援,結果又被關羽打敗。

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降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漢中争奪戰”、“襄樊會戰”,讓劉備的蜀漢部隊如日中天。蜀漢也是漢。它的曆史上的叫法不是“蜀漢”,而是“漢”!

關羽打仗不怎麼樣,為何降個于禁就威震華夏了?真相原來是這樣

是以,特别是在于禁投降後,曹操都想遷都退避鋒芒了!

威震華夏,就是出在"降于禁"的這個節點上。

于禁是曹操提拔出來的,忠于曹操當之無愧。他向關羽投降,就要背負着道德重擔。但在後世,于禁的名聲還不錯,原因就是于禁“反魏歸漢”!那個時候,“漢”才是正統的!

我們現在評價曹操,當然認為他是一世英雄。但在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态中,曹操被冠以“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關羽打仗不怎麼樣,為何降個于禁就威震華夏了?真相原來是這樣

于禁的投降對曹操的心理産生了巨大的影響。于禁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說投降就投降了。于禁沒有背負任何道德負擔,天下百姓也認為于禁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妥。這說明于禁并不認可曹操的“正統”地位。當然,這并不排除于禁怕死,但也可以看出,天下人的人心向背。

這就是關羽"威震天下"的原因。曹操對這種“人心向背”的問題上背上了壓力,于是便不得不開始考慮遷都,以避鋒芒,此為其一!

二是如果關公攻下襄樊,那麼荊州蜀漢地盤連通在一起,占據了襄陽,水師遊于江上,就可以隔絕南北,然後慢慢積蓄力量,完成諸葛亮《隆中對》中的"命一上将率荊州之衆,以向宛洛;而将軍率益州之兵,以出秦川"了。

關羽打仗不怎麼樣,為何降個于禁就威震華夏了?真相原來是這樣

第三,劉備不僅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一旦關羽拿下襄樊,還形成了對東吳政權的戰略鎮壓。衆所周知,在冷兵器時代,長江上遊政權攻打長江下遊政權。那可謂是高屋建瓴,騎驢下坡。

是以,從道義上看,從人心向背上看,從戰略攻勢看,劉備集團風華正茂。這就是關羽在攻克襄樊、降于禁之後威震天下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