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繁華程度僅次于北京,山東省臨清市,為何會逐漸走向衰敗?

繁華程度僅次于北京,山東省臨清市,為何會逐漸走向衰敗?

臨清市是山東省境内一個非常普通的縣級市,位于河北省交界地區,隸屬于聊城市管理。從經濟實力、曆史文化等各個方面來說,臨清市在山東省内并不算出色。但是,這僅僅是臨清市現在的樣子。在明清統治時期,外國使臣曾經稱臨清“雖不及蘇、杭,亦甲于山東,名于天下矣。”那麼,曾經非常繁榮的臨清州,在近現代曆史上,為何會逐漸衰敗呢?

繁華程度僅次于北京,山東省臨清市,為何會逐漸走向衰敗?

首先,我們聊聊臨清州的地理位置和崛起時間。臨清州位于山東省和河北省交界地區,具體來說,為了邢台市與聊城市的交界地區。在唐宋統治時期,臨清地區并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是,進入元朝統治時期,臨清州突然迅速崛起,甚至超越了周邊幾個省會。這一切都與著名的大運河有關,公元589年,隋朝統一南北,分裂了400年的神州大地再次統一。

當時,隋朝對江南地區的統治并不穩固,與此同時,北方地區也需要江南地區的糧食、瓷器、茶葉等必需品。無論是軍隊調動,還是物資轉運,通過陸地運輸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是運輸量不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隋炀帝楊廣傾國之力開鑿了大運河。雖然大運河對隋朝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确實造福于千秋萬代。隋朝開鑿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因為帝國的首都和陪都在洛陽和長安。隋朝滅亡以後,唐宋兩朝繼續沿用大運河,而且進一步發展。在這一階段,開封的優勢地位明顯,開封成為了大運河上的水陸轉運中心。

繁華程度僅次于北京,山東省臨清市,為何會逐漸走向衰敗?

唐朝末期,由于不斷的戰争,長安和洛陽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宋朝建立以後,确立開封為首都。當時,一系列水利工程都是圍繞開封而建設的。宋朝統治下的開封,号稱“四水繞城。”由此可見,開封的水運交通非常發達。從秦漢到唐宋,中原王朝的首都一直在河南、陝西兩地區輪換。

元朝建立以後,出于各方面的考慮,确立元大都為首都。元大都就是現在的北京,首都位置發生了巨大變化之後,大運河航道出現了非常尴尬的情況。大運河通過河南轉運各種物資,屬于舍近求遠,浪費了更多的人力物力。鑒于這一情況,元朝修改了大運河的航道。大運河從江南通過江淮地區以後,直接進入山東、河北等地,然後前往京城。随着大運河航道的變化,開封的優勢地位迅速喪失。與此同時,一座新興城市開始迅速崛起,那就是山東省的臨清州。大運河航道改變以後,臨清州的地理優勢地位迅速顯現。臨清州成為北方地區的貨物轉運中心,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經濟持續上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繁華程度僅次于北京,山東省臨清市,為何會逐漸走向衰敗?

臨清州興起于元朝,在明清統治時期,達到了鼎盛階段,關于臨清州繁榮景象的描述比比皆是。在小說《金瓶梅》中,出現了關于臨清州城市格局的描述:“到了臨清,這臨清市上,是個熱鬧繁華大碼頭去處,商賈往來之所,車輛輻辏之地,有三十二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這樣的城市規模、這樣的繁榮景象,也難怪出現了“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南有蘇杭、北有臨張”的說法。明朝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曾經在山東省工作,對臨清州的繁榮印象深刻,稱贊“臨清大賈沃饒,舳舻以千計。”

北韓王國官員崔溥曾經出使明朝,崔溥把自己一路上的見聞,寫成了一本《漂海錄》。崔溥在書中主要講了蘇州、南京、杭州等南方城市的繁榮景象,對于北方城市很少描述。因為,當時南方的經濟已經遠遠超過了北方。但對臨清州,崔溥格外注重,形容臨清州“其城中及城外數十裡間,樓台之密、市肆之盛、貨财之富、船舶之集,雖不及蘇、杭,亦甲于山東,名于天下矣。”由此可見,無論是國内還是國外,都臨清州的繁榮景象都非常認可。

繁華程度僅次于北京,山東省臨清市,為何會逐漸走向衰敗?

一個城市的興起和衰敗,通常和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系,具體來說,與交通出行的方式有關,就像近現代以鐵路運輸崛起的新興城市一樣。臨清州的繁榮,離不開大運河的帶動。進入清朝統治的後期,大運河出現了河堤年久失修、河道淤泥增多等問題。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大運河更是遭到了很大的破壞。由于财政入不敷出,清朝根本沒有足夠的财力治理大運河。

與此同時,随着科技的發展,為了解決糧食運輸問題,清朝開始采用“漕糧海運。”江南地區的糧食,通過海船運輸,直接運往天津港。使用了幾百年的大運河,陷入了半閑置的狀态,地位進一步下降。嚴重依賴大運河的臨清州,開始迅速衰敗,各地的客商們陸續撤離,很多商鋪關門大吉。在此之後,臨清州進入了“寒冬時代,”農耕再次成為了臨清人的支柱。在近現代曆史上,我國經曆了軍閥混戰、抗日戰争等一系列的動蕩階段,複興大運河根本就無從談起。至于臨清州,逐漸衰落成為一座很普通的北方小城。

繁華程度僅次于北京,山東省臨清市,為何會逐漸走向衰敗?

進入50年代以後,我國開始治理已經破敗不堪的大運河,并且對大運河兩岸地區的區劃進行了一系列調整。1965年,臨清州的西部劃入了河北省,鑒于位于臨清市區以西,這片地區被設立為臨西縣。曾經十分繁榮的臨清州,目前分到了兩個省份。一些臨清地區的老人,還能講述一些老輩人流傳下來的故事。随着大運河的暢通,寂靜了很久的大運河再次熱鬧起來。但由于經濟、交通模式的變化,臨清市再也沒有恢複到昔日的輝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