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唐朝在安史之亂前,一直處于國力強盛的境地,“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句詩完整的呈現出大唐被萬國朝拜的盛世景象。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然而在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國力下降,繁華不複當年。雖然這場禍亂導緻唐朝走下坡路,但是安史之亂後的唐朝足足延續了150年,150年對于一個朝代來說,時間上是挺長久的。

那麼,唐朝是怎麼做到在安史之亂後延續了150年的?其實,是因為唐朝中央控制了三個地方。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

安史之亂爆發于唐玄宗天寶年間,又稱天寶之亂。當時的唐玄宗非常寵愛楊貴妃,每天與楊貴妃沉醉在聲色酒香之中,無心朝政,甚至做到置之不理的地步。

因為唐玄宗的寵愛太過,楊貴妃一家在宮中權勢滔天,尤其是楊國忠成為宰相後,A錢受賄,濫用職權,緻使朝廷政權分布不均勻,造成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的現象。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也因為唐玄宗縱情享樂的大肆揮霍,他與楊貴妃的日常開銷數額龐大,光是每月給楊貴妃置辦胭脂水粉,钗環首飾就達到300萬兩銀錢,再加上其他的娛樂建設,銀錢數目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這一筆筆的開銷都要從國庫中抽取,饒是再豐盈的國庫都會被掏空。

唐玄宗的頹敗與揮霍,讓唐朝政權日漸衰弱,國庫虧空得十分厲害,使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直走下坡路,國力不再如之前鼎盛。也正是這個原因,給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的機會。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當時的安祿山以讨伐奸臣楊國忠為名,一路南下發兵洛陽。等安祿山攻占太原等地後,有人向唐玄宗報告安祿山造反時,唐玄宗居然認為來人說的是假話,依舊和楊貴妃沉溺在情愛之中,置之不理。

安祿山的軍隊勢如破竹,很快便攻占了洛陽,此時的唐玄宗才慌忙的帶着楊貴妃逃到馬嵬坡。同行的大臣們認為楊貴妃是個紅顔禍水,是她迷惑了唐玄宗,使其不理朝政,貪圖享樂,以緻于造成亡國之像,于是大臣們紛紛請求唐玄宗賜死楊貴妃。被迫之下,唐玄宗将楊貴妃絞殺在馬嵬坡。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不久之後,太子李亨在其他将士的簇擁下,成為唐肅宗。而後安祿山内部發生叛變,兒子安慶緒将安祿山斬于刀下,李亨趁機收複洛陽等失地。随後,安慶緒又被安祿山的部将史思明擊殺,洛陽在史思明的攻打之下,落入其手,史思明自稱為“大燕皇帝”。

攻占洛陽後的史思明,沒做幾天大燕皇帝就被兒子殺害。史朝義在殺掉父親後,沒想到大唐會派兵圍剿他,無處可逃之下他選擇自殺了解。就這樣,洛陽再次回到大唐統治者的手裡,這場長達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也宣告結束。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安史之亂後的大唐

唐朝在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的勵精圖治下,經濟、軍事能力達到鼎盛,國家實力一直是四海内諸國臣服的強者,直至唐玄宗開元期間才有所改變。

如果說唐玄宗在位期間國力是由盛轉衰的,那麼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就一直處于孱弱的狀态。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安史之亂讓唐朝百姓飽受戰争之苦,百姓在擔驚受怕的情況下,根本無心家園的建設,是以百姓生活水準低下,社會經濟發展不起來。

再加上,中央政權不集中,社會無法朝着統一和諧的道路前進,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就無法再實作之前的盛世繁華。

不過,這并不妨礙唐朝繼續延續了150年。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中央控制的三個地方

其實,安史之亂是一個邊境與中央争奪統治權的現象,然而中央為了給平定安史之亂的有功之臣實行嘉獎,便在内地設立了節度使的職位,使唐朝産生了藩鎮割據的現象。

但是,唐朝的藩鎮割據并不是真正的割據,它隻是被形容為割據,因為隻有某個地方是被割據,其他地方可以說是被中央完全的控制。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經過戰亂帶來的傷害,唐朝在中央集權的制度上有了新的想法和感悟,統治者為了避免藩鎮割據導緻的權力分散、不集中,重新确立藩鎮體制,然後狠狠抓住三個地方的政權不放,讓唐朝得以延續150年。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第一個地方就是關中地區。安史之亂爆發後,關中門戶大開,吐魯番等各地流寇侵入長安重要政地,使長安一度成為戰亂之地。

中央為了驅散流寇,在關中地區設立了八個藩鎮,但是這些藩鎮中多數屬于外系藩鎮,也就是說屬于外族人,不是中央直系,也就達不到政權傳遞的信任程度。

中央為了控制政權不流失在外系藩鎮中,采取了撤換官員,分割地盤等方法,甚至關中地區培養了中央的直系部隊,這一切都是為了削弱藩鎮政權,達到中央集權。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第二個地方就是江淮地區。江淮地區在唐朝時期一直是富饒之地,隋朝爆發饑荒時,糧食都是從江淮地區運往長安。是以江淮地區不同于其他藩鎮割據的地方,它對唐朝中央來說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安史之亂後,北方多數的商戶都逃到江淮地區繼續為商,江淮地區的經濟得以發展,百姓生活水準高,物資豐富。

然而關中地區在經過戰火之後,物資匮乏,需要大量的糧食補給,江淮地區無疑是最好的供應地,那麼唐朝隻能将江淮地區控制在中央下,才能獲得物資調運的極大權力。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第三個地方是河南地區。以前的河南地區是從黃河以南劃分至淮河以北,河南地區作為南北的重要的交通樞紐,是江淮地區運輸物資的途徑水路。如果想要把物資運送到關中,那麼河南地區就成為了必經之地,即是必經之地,其必定是唐朝中央的必争之地。

唐德宗時期,設河南地區的藩鎮有六個,唐朝中央均将這六個節度使控制在政權之下,使河南這個命脈地區成為唐朝中央的專屬地。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結語

唐朝中央控制了關中、江淮、河南這三個地區後,便将地方政權牢牢地抓在手中,使藩鎮割據的危害降到最小,讓唐朝在經曆了安史之亂後,又存續了150年之久。

不得不說,唐朝在經過重創之後,還能在政權把控上尋找新的突破口,實在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唐朝成為人們口中經久不衰的話題。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何即使孱弱還能延續150年?因控制這三個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