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首個足球改革試點省區:歸國華僑投身青訓,足球職業化從娃娃抓起

中國首個足球改革試點省區:歸國華僑投身青訓,足球職業化從娃娃抓起

圖為孩子們正在訓練。 劉文華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14日電 題:中國首個足球改革試點省區:歸國華僑投身青訓,足球職業化從娃娃抓起

作者 奧藍

“這是内蒙古30多年來,再一次有球員入選國家青年男子足球隊,這也間接說明,訓練方式有效。”日前,成功轉會山東魯能足球俱樂部的18歲小将拜合拉木,作為U-18國家青年男子足球隊的一員,備戰2022亞青賽。14日,他的前東家--内蒙古盛樂蒙羊足球俱樂部負責人王雪松談及此難掩激動。

在中國,足球改革從未停下腳步,尤其是作為中國首個足球改革試點省區的内蒙古。

在内蒙古,改變正在從孩子開始。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足球小鎮,還有100多名與拜合拉木一樣,想把足球當終生事業的青少年。

“足球運動中,9至12歲是決定球員未來成長高度的主要年齡段。”王雪松與足球打了一輩子交道,是一名歸國華僑,少年時赴日留學、踢球,一走就是15年。“在内蒙古,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狀态大多停留在校園足球、興趣普及。因為缺乏專業指導和科學訓練,天賦被制約。”

2015年,王雪松返鄉在内蒙古創立足球青少年俱樂部,專門針對9至16歲青少年開展專業足球訓練。“這裡是我重新開機初心的舞台。”

短短6年,俱樂部已成長為内蒙古青少年足球職業化訓練的領頭羊。這裡擁有中國黃河以北現運作場地最多、規模最大的訓練基地,培養出職業運動員19位。“我們拿遍内蒙古男子青少年足球比賽所有年齡段的冠軍,也是内蒙古唯一一家參加全國青超聯賽的隊伍。”

在足球小鎮,孩子們按照年齡分為5組,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訓練。

中國首個足球改革試點省區:歸國華僑投身青訓,足球職業化從娃娃抓起

圖為教練正在用智能系統觀察孩子們的運動表現。 劉文華 攝

“個人天賦、科學訓練、好團隊和好對手。”這是王雪松總結的四項水準提升關鍵。“不可能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利用專業訓練和高水準比賽反複錘煉他們。”

訓練、比賽、發現問題再訓練,改善問題再比賽……在這個循環中,學習效率越高,成才幾率越大。

“好的智能系統做輔助,至少能提高20%至30%的訓練成效。”王雪松告訴記者,20年前的日本就已經在通過專業化裝置、專業化人才培養青少年足球能力。“回國之後發現,尤其像内蒙古這樣的欠發達地區,對這些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2018年,俱樂部引入視訊采集、分析、運動訓練系統。教練們利用智能裝置觀察孩子們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的表現,捕捉運動資料。每個孩子都有一份電子訓練檔案。

“以前,多是憑借教練的經驗和對孩子的直覺感受來判斷。較為主觀,也不太全面。”教練員郭明已陪孩子們走過6年。“科技手段做輔助和量化分析一定是發展方向。”

中國首個足球改革試點省區:歸國華僑投身青訓,足球職業化從娃娃抓起

圖為智能系統已成為孩子們訓練的重要輔助手段。 劉文華 攝

智能系統還是孩子們職業生涯的敲門磚。

“比如拜合拉木。”王雪松告訴記者,如果僅靠比賽成績,他們這樣小俱樂部的孩子很難被“看到”。“這一次,我們用資料去跟國家隊隊員橫向比較,赢得了一個‘被發現’的機會。”

“足球是成全别人、成就自己的運動。這也是它最大的魅力。”王雪松告訴記者。

如今,足球小鎮名聲在外,除内蒙古外,約一半生源來自江西、河南、新疆等6個省區。

“我覺得沒白來。身體素質和戰術修養比以前好很多,對未來更有信心。”宋浩然今年15歲,9歲起在老家河北省邯鄲市踢校園足球,13歲(2019年)來到足球小鎮。他如今已成長為俱樂部主力球員,同時也是一名國家一級運動員。

這些天,王雪松剛把24名孩子送到廣州集訓,備戰内蒙古第十五屆運動會,之後又投身于馬上要開始的冬訓營。“我們這裡還是縣域足球改革試點。冬訓營是第四屆了,主要面向社會,是非職業的,累計參與3000餘人。”(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