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風一樣飛馳,以秒的千分位決勝,《超越》展現短道速滑人如何超越

作者:上觀新聞

距離北京冬奧會舉行僅有20餘天,短道速滑這個進入冬奧會僅30年的項目,已成為北京冬奧會最受國人矚目的賽事。

中國自參加冬奧會以來,共獲得13枚冬奧會金牌,其中10枚來自短道速滑;在獲得的共62枚獎牌中,33枚來自短道速滑。而短道速滑在中國的發展史不足40年。

當然,中國的競争對手也很厲害,特别是南韓、加拿大、俄羅斯。

在我們特别關注北京冬奧會的短道速滑比賽前,央視開年大劇《超越》已經引起關注。

雙時空叙事诠釋“超越”含義

《超越》于9日開播,至今已播出7集。該劇聚焦冬奧會重點項目“短道速滑”,通過兩代人的競技拼搏故事,向觀衆娓娓道來中國短道速滑發展的編年史。

如風一樣飛馳,以秒的千分位決勝,《超越》展現短道速滑人如何超越

《超越》劇照。

故事開始于1989年1月。

黑龍江省體工隊正在熱烈歡迎俗稱“大道”的速度滑冰隊世界冠軍回家,當時不受重視的黑龍江短道速滑隊總教練吳慶紅卻獨自走出院門。她隻身來到體工隊附近的野冰場,支起馬紮,旁邊立起一塊紙牌——有獎滑冰,2圈30秒。若誰在30秒内滑完2圈,就可以拿走她特意準備的時下最流行随身聽。她的目的就是為剛剛興起的短道速滑隊選個好苗子。在她的愛徒陳敬業和野路子鄭凱新的無意角逐中,她看中了鄭凱新的天賦,親自登門拜訪求徒。而鄭凱新的志向是當“倒爺”賺快錢,礙于母親嚴厲教訓才被迫加入了黑龍江省短道速滑隊。

鏡頭一轉,時間切換到2014年。

剛剛取得輪滑比賽冠軍的陳冕獲得了2000元獎勵,她迅速拿着獎金購置了心儀已久的冰刀鞋,她的志向不在輪滑而是短道速滑。時值國家推行“北冰南展”,青島建立起了短道速滑隊,陳冕立刻放棄能給中考加分的輪滑比賽,背着母親偷偷前往青島,參加青島短道速滑隊的入隊考核。入隊并非一帆風順,已任青島隊教練的鄭凱新拒絕了陳冕的入隊申請,越是被打擊,陳冕越是堅定,她向鄭凱新争取一個月的試訓機會,若一個月後還不行,她就放棄。鄭凱新被這個執着的女孩打動,終于答應了。

如風一樣飛馳,以秒的千分位決勝,《超越》展現短道速滑人如何超越

整部劇采用雙時空叙事手法,當下時空中主角陳冕的故事線和80年代陳冕父親陳敬業的故事線雙足鼎立,加深了故事的命運感、厚重感。劇中多次出現的陳冕父親送給她的虎牙吊墜、教授她系鞋帶的方法等細節,展現了代際間的精神傳承。在時空切換中,诠釋着運動員如何“超越”自我以及中國三代短道速滑運動員如何“超越”過去屢創輝煌。

“沒有人光憑天賦到達成功巅峰”

在劇中,“街溜子”鄭凱新極具滑冰天賦,初入省隊,卻因出身備受質疑;同樣受到質疑的還有當下時空的陳冕,6歲時她被父親陳敬業判定沒有天賦,但她始終心懷滑冰夢,16歲才“輪改冰”。

青年時期的鄭凱新沒有因質疑放棄,他很快以潇灑的性格和極強的運動天賦,與隊友打成一片,并和陳敬業一同代表黑龍江隊參加國家短道速滑隊選拔;陳冕更沒有被父親和教練鄭凱新的否認擊倒,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她洗去了原本難以糾正的輪滑動作肌肉記憶,滑冰姿态變得又低又穩,一進入彎道,陳冕便達到了彎曲角度,第一次在彎道完成了摸冰。她站在冰場向不曾看好她的父親喊出:我很享受這種超越自己的過程。你作為一個父親,怎麼知道自己的女兒注定會輸呢?

如風一樣飛馳,以秒的千分位決勝,《超越》展現短道速滑人如何超越

兩個年代“誤打誤撞”進入省隊的運動員,看起來都不完美。但他們無論是否具有“天賦”,都在訓練中不掉隊、不放棄,展現出運動員不斷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

在每集最後一分鐘對短道速滑相關人員的真實采訪中,黑龍江省短道速滑隊教練員張瑩說:“沒有人光憑天賦到達成功的巅峰。”前黑龍江省體工隊教練員、大楊揚啟蒙教練金美玉說:“楊揚冰感比較好,身體素質一般,起跑還慢。我看她拿冠軍的時候起跑還是挺快的,她也是後來練出來的。”

雖然劇集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在這些真實的采訪中,能回應每集主題。雖說隻用其一兩句話,但背後蘊含的真實力量以及所透露的鮮為人知故事,是在向中國短道速滑發展奉獻青春和熱血的“超越者”們表達敬意。

“超越“已成為短道速滑人代名詞

劇中,數次出現兩個年代細節的對比:

陳冕剛入青島隊時,很是興奮,雖說是集體宿舍,但站在令她心曠神怡的陽台,這裡足夠讓她滿意。鄭凱新初進黑龍江隊,心中極不情願,雖是教練出錢出力為他一件件置辦生活用品,但他心中依然“憋屈”;

2014年青島隊的早餐有包子、煎餅各式花樣,即便經費困難也有專門的“王媽排骨店”作為後勤保障。而在20世紀80年代,教練吳慶紅早早起床,親自為隊員們沖奶粉,還被隊員嚷嚷着“營養不夠”,沒有領到和“大道”隊同等待遇的營養品;

2014年青島隊的口号是:能文能武,敢作敢為,青島短道,舍我其誰。鄭凱新教練的夫妻作為英語教師,和她的同僚們每周為隊員們補習文化課。時間回到30年前,那時黑龍江隊的口号是:黑龍短道,金牌閃耀,龍江速滑,獎牌全拿。初創時期的短道隊一切都是摸着石頭過河,目标就是短道速滑成為奧運項目的一天,要給國家拿金牌……

時空交叉的對比,表達出中國初建短道速滑隊時不被看好、不受重視,但憑借着刻苦訓練、堅定意志、新老傳承,硬是發展成為今天中國最具優勢的冬季體育項目。同時,折射出我國經濟、社會、文體各方面的蓬勃發展。

如風一樣飛馳,以秒的千分位決勝,《超越》展現短道速滑人如何超越

20世紀80年代,我國黑龍江省、吉林省組建了第一批國家系統訓練短道速滑隊。1985年,以辛慶山帶領的吉林省短道速滑隊為班底,組建了第一支短道速滑國家集訓隊。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中國短道速滑隊開始在國際賽場嶄露頭角。1987年,李金豔在女子3000米項目中為中國短道速滑創造了第一個世界紀錄;1989年,郭洪茹收獲了中國短道速滑的第一個世錦賽冠軍。

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短道速滑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李琰獲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銀牌,這是中國短道速滑第一枚奧運獎牌。此後,中國短道速滑隊加快了追夢步伐。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楊揚在女子500米決賽中拿下中國短道速滑隊冬奧會首金。2006年,在都靈冬季奧運會上,王濛獲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軍。2010年,中國女隊包攬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女子項目全部金牌。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項目中,周洋在女子1500米決賽中成功衛冕,李堅柔獲得女子500米金牌。2018年,武大靖在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中,以39秒584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并奪得平昌冬奧會首枚金牌,這也是中國隊首次在冬奧會男子項目中奪得金牌。

30年短道速滑的發展,是三代短道速滑人的熱血集結,是超越自我的盡情展現。“超越“已經成為中國短道速滑隊伍的代名詞。

從日前釋出的預告片看,陳冕等國家隊的中流砥柱們,相約在北京冬奧,将一起書寫屬于中國冰雪運動的時代新篇。

随着劇集的播出和冬奧的臨近,觀衆們更加期待中國的冰雪健兒在北京冬奧會上超越自我,續寫輝煌。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題圖來源:官方截圖 圖檔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餘晨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