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吉思汗的後代,成為大清第一女強人,死後37年内沒人敢為其下葬

人類從曆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文丨法老三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于康熙帝而言,他生命有兩個最重要的女人,一個是他的原配,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一個就是他的祖母孝莊太後。康熙十三年,皇後赫舍裡因難産離康熙而去,這對康熙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在十三年後,康熙又一次遭受沉痛的打擊,那就是孝莊太後的離世。

成吉思汗的後代,成為大清第一女強人,死後37年内沒人敢為其下葬

對于康熙而言,孝莊太後不僅僅是他的祖母還是他的恩師,是康熙帝業上的領路人。孝莊太後出身蒙古科爾沁部,本名為布木布泰,意為天降貴人,人如其名,孝莊太後對于滿清而言就是貴人般的存在。

皇太極時期孝莊不受寵

布木布泰年僅十三歲的時候就嫁給了後金的統治者皇太極,當時皇太極已經娶了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後來又娶了布不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彼時的布木布泰并不受寵,上有姑姑哲哲為大妃,地位崇高;下有海蘭珠深受皇太極喜愛,布木布泰的處境其實十分尴尬,好在她天資聰穎,對儒家文化十分喜愛,廣泛涉獵兵家謀略之書,據康熙帝回憶,自己每天必誦詩讀書就是受到孝莊太後的影響,每日就沉浸在書香之中,倒也過的自在。

成吉思汗的後代,成為大清第一女強人,死後37年内沒人敢為其下葬

布木布泰開啟她不平凡的一生的轉折點在皇太極死後,1643年,皇太極在清軍入關前夕猝死,繼承人未定。當時争奪皇位的熱門人選主要有睿親王多爾衮,肅親王豪格,八旗中兩黃旗和正藍旗支援豪格,兩白旗支援多爾衮,實力不相上下,而此時擁有兩紅旗的皇太極之兄代善的态度就決定了事情的成敗。而代善則表現出了更傾向與皇太極的幼子福臨,多爾衮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取得代善的支援,若是強硬争奪,想必也是一場血戰。

成吉思汗的後代,成為大清第一女強人,死後37年内沒人敢為其下葬

福臨登基,孝莊顯示其政治才能

于是他權衡利弊後,退而求次,擁立福臨為帝,一來可以逼迫豪格退出地位的争奪,二來福臨年幼可以名正言順的當起攝政王。至于為什麼會選擇福臨,野史上總要将孝莊和多爾衮的事情拿出來說一說,主要内容就是孝莊和多爾衮有奸情,達成了協定,這才使得福臨上位。可惜的是曆史上福臨上位隻是一個權力制衡的結果,當時皇太極的兒子中具有繼承資格的隻有第九子福臨和第十一子博果爾,但是博果爾的母親原來是滿洲的政敵察哈爾蒙古林丹汗的妃子,這樣的出身是很難獲得八旗認可的。于是福臨就十分幸運的成為了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

成吉思汗的後代,成為大清第一女強人,死後37年内沒人敢為其下葬

當上了太後的布木布泰才真正顯示出她的政治才能,多爾衮死後,處理朝政的重任就回到了順治的手裡,而順治不過13歲,還是個半大的孩子,能穩定清初的政治局面無疑是孝莊在背後謀劃。按照孝莊的一步,自然是要将權力收回到自己的手裡,她先是讓順治下诏為多爾衮舉行國喪,接着就直接從他的王府中收繳回玉玺,十多天後便宣布親政。

樹倒猢狲散,多爾衮死後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一場倒多爾衮的運動正式拉開帷幕,在孝莊明裡暗裡的支援下,順治帝很快就通過對多爾衮此等逆賊的處罰,不僅僅給那行心存欺負幼帝的人一次嚴重的警告,同時樹立無上權威,鞏固了皇權。這背後的雷霆手段,果斷狠辣自然是來自孝莊的授意。

成吉思汗的後代,成為大清第一女強人,死後37年内沒人敢為其下葬

1659年,鄭成功聯合張煌言北伐抗清,一度攻陷南京,生性軟弱的順治聽聞消息第一反應居然還是退回關外,相較而言卻是孝莊的強硬态度,她公然斥責不應該懦弱,而應該拿出天子的威嚴和大清的強勢來,可見孝莊的氣魄和強悍。順治帝在清朝的主要存在感在他生了個好兒子玄烨。就是後來的康熙帝。

輔佐康熙成為千古一帝

1661年,順治帝患天花病死,還是沒有指定繼承人,權利交接的時候最容易發生内亂,此時的孝莊再次顯示出了她的果決,迅速做出了決定,指定玄烨為皇位繼承人,穩定大局,同時為年幼的皇帝設定了四個輔政大臣,且這四個大臣無一是宗室子弟。在康熙16歲親政之前,可以說孝莊在朝堂之上有絕對的權威但是孝莊卻一直隐在暗處,指導謀劃,悉心教導康熙如何成為一個好皇帝,利用婚姻聯盟拉攏輔臣,在朝堂之上形成互相關聯,互相制衡的利益關系,這就是權謀。等到康熙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孝莊就直接退居後宮,一點也不眷戀權裡,這也是孝莊的過人之處。

成吉思汗的後代,成為大清第一女強人,死後37年内沒人敢為其下葬

特别的身後事安排

1688年,75歲的孝莊病逝,孝莊的靈柩沒有運往盛京和皇太極合葬也沒有直接下葬而是暫時安放在清東陵,直到雍正三年,才在原處就地建起陵園,葬入地宮。至于為何如此,這是康熙帝根據孝莊的遺言而作出的決定,孝莊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們父子,就将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成吉思汗的後代,成為大清第一女強人,死後37年内沒人敢為其下葬

由于孝莊死後的異常安排,有心之人就多方猜測,硬是說成是因為孝莊曾經下嫁給多爾衮,死後無顔見多爾衮,是以不敢和皇太極合葬。越是有争議的人說明他身上的閃光點越多,就誠如孝莊而言,她的一生經曆了清朝三代君主,見多了風雲變化,權謀更是不在話下,然而她卻是一位女子,曆史對于女子都是要苛刻的多,尤其是特别喜歡和男性沾邊,這不是曆史的局限而是眼光的局限。

(圖檔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